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上传人:快**** 文档编号:118657063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素质第一章: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育观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010 年 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布,在 指导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 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纲要把国家教

2、育的 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 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 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3、核心的时代精 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 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 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 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 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 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建设。 2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

4、力提高学 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 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 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 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 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 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德育、智育、体

5、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 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从目前学科教学的实际来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进行操作。 (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素质教育对 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现行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没有目的要求,也不能说背离了 目标,但在目的要求的先进性、全面

6、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在目标的实现策 略和具体操作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现行的课堂教学, 对知识教学、思维开发、能力培养也有比较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体系,但重在对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重在对思维品质的培养,重在对一般的学习能力和特殊的学习能 力的培养,而对科学的历史与发展、科学与真善美、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 学与个人等科学观的教育,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经济、科技兴国等科学意识教育, 追求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名利、善于与人合作、有高度责任心等 科学态度教育,客观精神、实证精神等科学精神教育,谦虚谨慎、严谨求实、吃苦 耐劳、不断进取、求异创新的科学作风教育,

7、也要有具体的要求;教学中对学生学 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需要的满足,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端 正,也要渗透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环 节, 这不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 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素质教育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首要取决于教学内容。构建紧密与生活、生 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是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件大事。 以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过多地考虑了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 性,过分地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而忽视了学科与学科

8、之间的联系,忽 视了科学与人、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 针对以往教材内容的缺陷,新的国家课程改革意见就明确指出,2000-2010 年,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 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内容体系着力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 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

9、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 美观和审美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基础教育的任务、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考虑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结合各门类课程特点,渗透对学生思想 品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 例如,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一 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数学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单一、被 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等学习方式的熏陶,忽视学生创新精 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书本知识和运算、推理技能的关注较多而对学生的态度、 情感关注较少。因此,建立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数学课程内容体系

10、,是新一 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改革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 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 程应充分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 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 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诸如储蓄、债券、保险、股票、住房、旅游, 乃至家庭开支等,数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必将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再看,自

11、然科学学科与能源和交通、环境和保护、人口与优生优育、营养和健 康、资源和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也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都是极其丰富的面向社会和 生活的教学内容。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 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 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是人类进入 21 世纪后的新世纪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课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 学生的潜力,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真正让所有学生参与教 学,不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影响教学质量较深层次问题的有力揭示。但时至今日,

12、 一些学校和教师依然囿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嘴上喊着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 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仍然不能抛开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以知识 教育灌输学生,给学生加负,加压,加班,加点,学生的书包沉重,心理负担和压 力更沉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常常有些孩子行为逆反、心理压抑,其结果导致教 者失望、学者沮丧;也有一些孩子上进心很强,学习非常用功整天“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即使假日,也是闭门苦读,学得很辛苦,可是其 成绩却总是一般,有的甚至被同学嘲笑为“书呆子”,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 离群索居,成了真的“书呆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 科学地理解

13、和掌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脑疲劳状态下,大脑血管收缩,血液黏稠 不畅供氧不足,脑细胞活力下降。人会感到头昏脑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 反应迟钝,思维等心智活动难以正常发挥,严重影响到智力潜能的开发。这样的情 况下迫使学生学习,只能事倍功半,又谈何良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脑疲劳会诱 发多种心理疾病,尤其是青少年,长期脑疲劳,导致失去自信,情绪低落,精神忧 郁等心智障碍,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导致学生行为怪异、荒诞,甚至出 现严重后果。这方面的事例早已屡见不鲜。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赞成,几乎所有的教学都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

14、力。虽然 我国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偏深偏难偏多,但我国的教改实验和教学实践也从另一 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学生不仅能够达到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要求,而且还会学得很好, 有些内容还可提前学,提前教。而目前在我国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所谓“差生、困难 生”,并不在于他们没有这种潜能,而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 是他们参与教学的机会少,不能“平等地”像其他学生一样同教师交往。据问卷调 查发现教师在课堂提问、答复、要求和评价这四种交往行为中,选择交往对象时, 均在成绩的好坏、地位的高低、角色的不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师比较愿意与 学生中的干部、地位高者、优等生交往。这种实际情况只会使“差生”越来越差,

15、 造成恶性循环。另外,虽然“差生”在记忆、注意、问题解决、知识背景、认知能 力等方面与中等生、优等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只要得到教师的有意关注和科学的 教育,这种差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此外,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 程,也是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就是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当前,我国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与 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教师素质低下,对教育教学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十分突出。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

16、用,仍是课堂 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产 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励每一位教师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新 的教育观念应该包括素质教育的整体观和整体改革的方法观。整体观即正确的人生 观、正确的质量观,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而非 单一的某一种素质教育;方法观即方法论,整体改革方法观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正确 的整体思维观与正确的整体行为观,处理改革的“一与多”的关系、局部与局部的 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认真研究教育课题本体结构在 全部教育结构中的结构地位及其结构功能作用,对教育课题进行设计与整体实施, 实现最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 其次,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师德与观念同样具有对教师教育行为导向的机制 作用。正是这一点,决定着师德对实施整体改革、实施对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 关键性作用。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