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课堂风景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637886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一样的课堂风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一样的课堂风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一样的课堂风景小古文伊索寓言两则课堂实录及评析执教:朱文君评析:陈琴【教学材料】白话版伊索寓言两则狐狸和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蝉和狐狸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

2、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文言版伊索寓言两则狐与葡萄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是心非,自慰日:“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鸦狐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日:“闻先生有霓裳羽衣

3、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云:甜言须防是饵。选自1840年罗伯特汤姆翻译的意拾喻言点评:以白话文为桥梁,机敏地把学生引到文言的岸边,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让学生自觉运用了“文白对应”的文言阅读法。这种方法即使在高中乃至今后的一生中自读更长篇的文言典籍都是可取的。【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对该寓言故事熟知的基础,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感受文言的魅力,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2、重点诵读狐与葡萄,借助吟诵,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体会文言文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3、尝试“写文言

4、”,旨在进一步激趣,品尝成功的喜悦。点评:小古文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感受文言阅读的乐趣,锻炼学生文言阅读的基本能力。这种训练,不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文言知识,而是重在初步体验文言诵读的感受在纯粹的诵读中获得的感受。所以,教学目标定位在“体会文言文的表达特点,积累语言”是非常恰当的。【教学流程】回顾白话故事师:同学们课前已经读了两篇小故事,出自于生:(齐)伊索寓言。师:对,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伊索寓言凝聚了人类的大智慧,是让全世界骄傲的一部经典。师:读好了吗?(生点头)先说说怎样算读好了?生:读正确。生:读流利。师:读正确、读流利是读文章最基本的要求。读一篇故事还要读出什么?生:读出故事中人

5、物说话的不同语气。师:对,读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不同语气,就能让故事再现在大家的眼前,也就是我们说的,把故事读得绘声绘色。点评: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朱老师的一问:“先说说怎样算读好了?”顺势就把学生导入了“读”的关键处:到底怎样读?读什么?学生带着这么精准的指令思考,不会在过程中绕弯路。教师通过这样看似简单的提问,其实是让学生自己很快找到了行动方案: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声情并茂。师:这两个故事的主角都是狐狸。狐狸的话,有两处。(出示)请同学起来读。句子一:他边走边回头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句子二: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真美妙!你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

6、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一生起来读,读书腔较重。)师:你真的认为葡萄是酸的吗?(生摇头)那应该怎么读?(生再读,强调了“肯定”和“不好吃”。)师:读得好啊,明知不是这样,还要拼命说服自己,欺骗自己。狐狸的内心一下子被你读了出来。这就是绘声绘色。点评:这一番话,照应了前文,又解释了什么是“绘声绘色”,让学生明白原来“绘声绘色”的朗读技巧这么快就被自己掌握了。老师巧妙地把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师:同样是欺骗,这两只狐狸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只是自欺欺人,第二只是在欺骗蝉。师:请你读第二只狐狸。(生读,比较拘谨。)师:你认为这样说能打动那只蝉吗?(生摇头)那推荐你们班朗读高手来读读?(一生读

7、。感情饱满,声音甜美。)师: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师:(相机插入文言)他边走边回头说:“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教师的朗读极具模仿力,把狐狸的话读得惟妙惟肖,俨然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点评:一位优秀的教师总会身怀那么几项令学生大开眼界的绝招。朱老师的朗读无疑令全场听众为之倾倒了:学生惊叹中,在台下的听课老师赞叹中。这样的课,建立的磁场自然会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教师的功力啊,是永不退色的魔术棒。师:刚才是你们这些小狐狸说的话,现在是生:老狐狸说的话。(生笑)(课前谈话,学生和教师就互相称呼“小”“老”,所以这里师生又相

8、互打趣。)师:老狐狸说的是什么话?生:古文。师:古文又叫生:文言文。点评:你一定会为这“小狐狸”与“老狐狸”的对话会心一笑吧?课堂是什么?不就是师生之间情智交融的智慧娱乐场吗?诵读文言故事一、初读,读准字音和停顿。课件出示资料亲爱的小朋友,相信你一定读过狐狸与葡萄乌鸦和狐狸等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一书。可你知道吗?这本书早在1840年就被翻译到了中国,最初的译名叫意拾喻言。翻译者是英国的罗伯特汤姆。有意思的是,这个叫罗伯特汤姆的“老外”翻译时使用的语言是文言文,每篇寓言的寓意还引用中国的名言、谚语、俗语,于是乎,故事中的狼、狐狸、乌鸦都说起了中国的古话,满口之乎者也,读起来十

9、分有趣。相信你一定会喜欢!(师下发文言教材,学生拿到教材立刻饶有兴趣地读起来。)师:(稍作等待)读过了?给你什么感觉?生:难读。生:好玩。生:有意思。(师请一生试读,个别字音和停顿有误。)师:(范读,并提出要求)听老师读,如果听到和自己读得不一样的字音和停顿,拿出笔来,标注一下。(师范读后,生自读。师再请生读。正字音:诽fi涎xin拂f。断难句: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师反复带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慢慢地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节奏感越来越好,学生读得也很开心,教师在这个初读环节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师:读到这会儿,我想知道,你对文言文又有什么感受?生:白话文中的很多句子都浓缩成了一

10、句话。生:有点复古的感觉。师:这种感觉你喜欢吗?生:喜欢。生:我觉得文言文很有韵味。师: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韵律,对吗?(生点头)点评:学生的一招一式其实都是模仿得来的。教师在学生初识水性时要下足示范的功夫。有些老师往往忽略了这种手把手的教法,总以为不就是读吗,跟着老师读几遍就行了。殊不知,没有“反复带读”,学生自己是很难营造出“醉读”的氛围的,更不用说自悟文言的“韵味”了。二、品读“之”,感受文言的音韵之美。师:哎呀,这“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为什么这么有韵味呢?生:有“之乎者也”。(笑)师:你们发现没有,这篇文言里有一个字特别多?生:之。师:圈一圈,到底有多少个“之”?(生圈出8个“之”)

11、师:同一个“之“,意思可不一样,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听老师读,考考你的耳力。(师范读,强调“之”学生认真倾听,听得津津有味。)师:听出来了?生:“之”的轻重缓急都不一样。有些读得长,有些读得很短促。师:哪个读得最长?生:“垂涎久之”的“之” 读得最长。师:我们借用音乐的节拍来说。如果这个“之”是两拍,那么,有读一拍的“之”吗?有读半拍的“之”吗?生:有,“贵重之品”“罕见之物”的“之”读半拍。师:猜一猜,这读半拍的“之”是什么意思?生:这里的“之”是“的”的意思。师:对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贵重的东西,罕见的物品”,这里的“的”我们读得很短促。文中相当于“的”的还有(出示:猿升之技、卑鄙之辈、拂

12、人之性、违心之谈。)一起跟老师读。(师带读)师:有读一拍的“之”吗?生:“方以之为食也”的“之”。师: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生:它,葡萄。师:对啊,“之”在文言文里经常用来代前文说的人或物。师:那“垂涎久之”的“之”为什么读得最长呢?生:垂涎了很久了。生:口水流得很长了。师:有意思,你能读一读吗?生:垂涎久之师:听出来了,狐狸的口水流到下巴上了。有流得更长的吗?(生又读,故意拉了很长的声音,生笑。)师:长是长了,可平平的,不太好听。我来读一下。(师吟(垂涎久之“,把“之”读得一波三折。生大笑。师打趣说,这就叫“垂涎三尺”。)点评:谁解“之”中味,一读便心醉。教师的举一反三,评评点点,打趣、诙

13、谐,不需多少饶舌的辞令,学生在说说笑笑中已经对“之”的万般风情了然于心。三、读好“四字词句”,感受文言的节奏之美。师:要是没有这个“之”,读起来是个什么味?(师读,读到“垂涎久”突然停住。生笑。)什么感觉?生:少了一拍。师:对啊,你看这一连串的四字句,读起来多有节奏啊。课文中还有很多的四字词、四字句,你们发现了吗?(生圈四字词句,交流。)师:有些四字词语,我们至今还在用。如“庸夫俗子”“口是心非”。(出示突出四字句的课件。生练读,师要求试着打节拍读,生读出节奏。)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四字词句隐去,还能读吗?(课件将刚才显示的四字词句隐去,生再读。大多数学生都能背出。)点评:文言的美,首先是语言的

14、节奏美。其简约精练的风格,越早让学生感知越好。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文言节奏,长此以往,学生也一定会在运用文字时自觉地检视自己的文辞。四、听吟诵,感受文言的吟诵之美。师:读到这会儿,文言文在你唇齿之间留下什么滋味?生:词语很多,像绕口令,很好听。生:琅琅上口,有节奏感。师:是啊,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音乐性的文字啊。所以,古人诵读文章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吟咏起来了。(听狐与葡萄吟诵,生自发地跟着哼唱。)师:谁也来试着吟一吟?(一生学着吟一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吟诵。学生兴味盎然地吟诵起来。)师:文言文好玩吗?(生点头)难读吗?(生纷纷摇头)那鸦狐这篇文言,就请你

15、们回去自己读一读。点评:“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音乐性的文字啊!”这句话在这堂课里绝不会显得空洞,因为孩子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汉语的音乐特质。吟诵,曾经一直是汉语唯一的诵读方式。两千多年的时空里,在所有学子的口中字正腔圆地吐出的每一个字,都有着鲜活的生命。毋庸置疑,在这一次上过这一课的孩子们,若干年后,一定会因为有过这样的吟唱体验而对朱老师的课记忆犹新。改写文言文师:最后一点时间,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把课前读的白话文蝉和狐狸改写成文言文。由于时间关系,课上,我们只改写一部分。看要求:(课件出示要求:1、任选一句改写成文言,句意不变。2、别忘了用上“之乎者也”。3、写完了,读一读,推敲推敲,设法让句子有节奏、有韵味。)(生改写,随后交流。学生的改写让听课的老师们十分惊叹,给予阵阵掌声。)学生改写的例子:(1)昔有一蝉,栖树吟也。狐欲食蝉,便设圈套,欲图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