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24345 上传时间:2019-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桂林山水第二课时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谰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1、体会桂林山、水景色的特点。 (重点)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较,体验对比、排比句和比喻句的作用,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难点)3、学习课文二四小节。【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旅游拍的风景照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漓江的水又( )又( )又( );桂林的山又( )又( )又( )。(看板书回答)2、如果我们就这样介绍桂林,能让人感到美吗?所以和课文中的句子比较,还是课文的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呢?就让我们来欣赏漓江的水。二、研读课文(一)品析第二小节: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指名读句子。(2)(出示图片)看图片了解漓江水的特点: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受)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看见的)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看翡翠图片理解“无暇”玉上没有斑点。)(想到的)板书:水、静、清、绿2、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比较: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1) 自由读句子思考。(2) 交流:第一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3、把上面的这句话再换个写法。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出示媒体)比较: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 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2) 交流:这句话运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

4、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4、再比较,如果把句子中的“真”改为“十分、很、非常”,哪一句好?为什么?漓江的水十分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非常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1) 同桌分句读思考。(2)交流:第一句话用上“真”字,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小结:作者把游览漓江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运用了一组句式相同的语句,也就是排比句来进行描写,这样一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说明:这个重点句子是描写漓江水的精华所在。俗话说:“没有比较就

5、没有鉴别。”在比较感知中,学生对句子差异看得特别清晰,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加深语感。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5、 指导朗读:(1)指名读,正音:指导“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ya)、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本课出现的“啊”让学生读准,读对。)(2)各种形式朗读,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

6、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3)配乐读。说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学生能够读得有滋有味,可贵的是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6、 既然这2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1)“玩赏”(泛红),找近义词:观赏、欣赏。(2)看图比较: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3)作者没有用上“相比”这个词语,那么他用上了哪些词语来表示“相比”呢?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没有看见过说明:推敲词句

7、,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美。7、第二小节最后一句话写道: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1)这句话又表现了漓江水的哪个特点?(静)(2)这句话跟第1小节中的哪个词语可以联系起来?(荡舟)说明: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这个自然段的末句,就照应了上文“荡舟漓江”,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认识。(3)看着书本读第二小节。小结过渡:第二小节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方法,把作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突出漓江水的特点。课文的第三小节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写出了桂林山的特点。(二)品读第三小节:出示句子: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

8、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来源:学科网ZXXK1、老师引读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1)出示图片泰山和香山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2)看图片,每座山各不相连,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3)出示句子媒体:许许多多的的形状,数不尽,这就是形态万千(泛红)。来源:学科网ZXXK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是奇峰罗列(泛红)板书:奇2、引

9、读特点之二“秀”:桂林的山真秀啊来源:学。科。网(1)看图片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泛红)。板书:秀3、引读特点之三“险”: 桂林的山真险啊(1)理解“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 结合语句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危峰兀立”(泛红)。(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2)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泛红)4、指导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三)归纳写法特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小节,思考这三个问题。(出示媒体:一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二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三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

10、点观察的?)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评议。总结:此时作者在船上,这也是作者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的原因。(初读课文时学生的质疑。)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和由此联想到的写具体了,其间还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2、请同学们看屏幕,齐读一遍“学法指导”。(出示媒体: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1.要确定观察点。2.要按一定顺序。3.要抓景物特点。)说明: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学会抓住事物的具体特征,把自己看到

11、的、感受到的和由此联想到的写具体,还可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句子描述具体。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学以致用。3、看着书有感情朗读二、三小节。4、桂林的山水有着与众不同的美,看着图片、根据板书试着背诵第二或第三小节。三 、布置作业1、抄写句子。来源:学。科。网(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2、背诵上面抄写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