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612700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 论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六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第七章 水产动物真菌性疾病 第八章 水产动物原虫病 第九章 水产动物蠕虫病 第十章 水产动物甲壳类动物性疾病 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非生物性疾病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第三节 鲤鱼鳔炎 第四节 鲤春病毒病 第五节 鳜爆发性传染病 第六节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第七节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八节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第九节 斑点叉尾鮰 病毒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当年草鱼鱼种的一种传 染性疾病。 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2. 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 草

2、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 69月 (3)环境条件 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 全国各地都有该病的流行。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2、3、4、5、6) (1)红肌肉型:以体长7-10cm的草鱼多见 (2)红鳍红鳃盖型:以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3)肠炎型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健康养殖 (2)人工免疫预防 (3)药物防治 病毒的特性 l 病毒颗粒很小,测量单位为纳米(nm),病毒一般小于 150纳米。 l 病毒颗粒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具备 完整的细胞结构。 l 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 l 当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时

3、,可引起细胞形成一种特殊的 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经特殊染色后,可在普通显微镜 下看到 。 l 专性细胞内寄生,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 l 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一、草鱼出血病 l病毒的特性 (一)、病原体 (二)、流行情况 (三)、症状 (四)、诊断 (五)、预防措施 (六)、治疗方法 (一)、病原体 l 草鱼出血病病毒(也叫呼肠孤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病毒为20面体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 ; l 病毒基因组由 11条双股核糖核酸(RNA)组成。 l 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 56)。 l 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最适复制温度为

4、25-30,其生 长温度范围是20-35。 l 尚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 l 毛树坚等( 1989)报道,在浙江地区患出血病的草鱼中 还分离到一种小病毒颗粒,大小为20-30纳米,六角形, 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经初步鉴别,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 (二)、流行情况 l 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 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 l 主要危害全长2.5-15厘米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有 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青鱼以及麦穗鱼等也可患 病。 l 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每 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l 但

5、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 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 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则在水温12及 34. 50时也有发病。 l 该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 卵进行垂直传播。 l 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诸省市,尤以长江中、下 游地区为甚,近年来在华北地区也有发生。 l 流行严重时,发病率达30%-40%,死亡率可达50%左右,严 重影响草鱼养殖。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 以及麦穗鱼等。 l 人工感染健康草鱼鱼种,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 一般是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 阶

6、段。 l 1、潜伏期 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 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的潜伏期约3-10天。 l 2、前趋期 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 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 特有的。草鱼出血病的前趋期,一般为1-2天,此时病鱼 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 l 3、充分发展期 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草鱼出血病 的充分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此期病鱼表 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 (三)、症状 l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反应迟钝,摄食减少或停止。 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l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

7、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 l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 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 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 长7-10cm)较常见。 l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 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 ,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草鱼种 (体长13cm以上)上出现。 l (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 道严重充血。肠道部分或全部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壁 等有时有点状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

8、内虽无食物, 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液。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 见到。 l 上述三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可同时出现,亦可交互出现。 草鱼出血病全身出血、眼球突出 四、诊断 l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l 在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 别: l (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 :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 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 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 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l (2)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 l 前者主要危害草鱼、

9、青鱼的鱼种;后者则危害团头鲂、鲫 、鲢、鳙、鱖、加州鲈、黄鳝、草鱼、白鲳、银鲷、大口 鲇等多种淡水鱼,且对鱼种,食用鱼均危害。 (四)、诊断 l2、根据病理变化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l3、免疫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最后确诊 l确诊可采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葡萄球菌A蛋 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染色技术等; l病毒的分离培养、攻毒试验,电镜观察病 毒颗粒等。 (五)、预防措施 l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 l 用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 尿酸等消毒。 l 2、实行检疫制度,严禁携带病毒的鱼卵输人及运出鱼卵 。 l 用伏碘1水溶液药浴10-20分钟。 l 3、夏花鱼种用每立方米水体中加5毫

10、升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药浴10-20分钟。 l 4、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l 如投放光合细菌;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投喂营养全面、 含免疫增强剂的优质饲料, l 5、培育抗出血病草鱼鱼种 l 6、人工免疫预防 l 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效果好,实验室), 免疫力产生的时间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水温10时需30天,15时20天 ,当水温20以上时只需4天;免疫期可保持14个月。 l (1)灭活疫苗制备 l 取患典型出血病的濒死草鱼的肾、脾、肝和肌肉组织 l 称重、剪碎,加9倍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匀浆 l 3 000-3 500转/分低温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 l 在每毫升上清液中加

11、青霉素1 000单位和链霉素1 000微克,摇匀后,放在 4 以下处过夜除菌,即为组织浆病毒悬液。 l 然后再加福尔马林至最终浓度为0.1,摇匀后,放人32恒温水浴锅中 灭活72小时。取样作安全和效力试验, l 其余的都分装、封口,贴上标签置4冰箱保存。 l 取样称重匀浆离心取上清液除菌灭活储备 l (2)免疫途径 l (1)注射法 l 8厘米以上草鱼鱼种,采用连续注射器进行腹腔或背鳍基部肌肉注射, 每尾注射组织浆灭活疫苗0.3-0.5毫升。 l (2)浸浴法 l (3)口服法,特异化的饲料效果优于浸浴法。 l 7、药物预防 l 据报道,在草鱼出血病流行季节,每月外泼消毒药1-2次,内服药饲1

12、-2 个疗程,有预防效果。 l (1)外泼消毒药 l 二氧化氯、伏碘、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l (2)内服药饲 l 每千克饲料中加170g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 ,再加170g食盐,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天。 l 每千克饲料中加170g刺槐子、170g苍生2号、170g盐,拌匀后制成水 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天。 l 每千克饲料中加鱼复药2号2.5g,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 饲投喂,连喂3天。 (六)、治疗方法 l 在疾病早期,外泼消毒药2-4次,同时内服药饲7-10天, 一定效果。 l 1、外用药 l 泼洒二氧化氯、伏碘、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13、等。 l 2、内服药 l (1)每千克饲料中加鱼复药2号0.5g,拌匀后制成水中稳 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7-10天。 l (2)每千克饲料中加200g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 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170g食盐,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 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7-10天。 l (3)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双链季铵盐络合碘0.5-1毫升, 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7-10天。 二、鲤痘疮病 l 【病原】 鲤疱疹病毒 l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薄而透明的灰 白色小斑状增生物,以后小斑逐渐扩大,互联成 片并增厚,形成不规则的玻璃样或蜡样增生物, 形似癣状痘疮。背部、尾柄、鳍条和头部

14、是痘疮 密集区,严重的病鱼全身布满痘疮,病灶部位常 有出血现象。 l 【流行情况】 该病早在1563年就有记载,流行于欧洲, 现在朝鲜、日本及我国的湖北、江苏、云南、四川、河北 、东北和上海等地均有发生,大多呈局部散在性流行,大 批死亡现象较少见。主要发生在一足龄以上鲤鱼,鲫鱼可 偶尔发生,同池混养的其他鱼则不感染。该病流行于秋末 至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池。水温在1015时,水质肥 沃的池塘和水库网箱养鲤中易发生。当水温升高或水质改 善后,痘疮会自行脱落,条件恶化后又可复发。本病通过 接触传播,也有人提出单殖吸虫、蛭、鲺等可能是传播媒 介。 l【防治】 l(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患有痘疮病

15、 渔场进鱼种,不用患过病的亲鲤繁殖。 l(2)流行地区应改养对本病不敏感的鱼类 。 l(3)做好越冬池和越冬鲤鱼的消毒工作, 调节池水PH,使之保持在8左右。 l(4)秋末或初春时期,应注重改善水质或 减少养殖密度。 l(5)发病池塘应及时灌注新水或转池饲养 。 三、鲤春病毒血症 l 【病原】 鲤弹状病毒(R.carpio)。 l 【症状】 病鱼呼吸缓慢,沉入池底或失去平衡侧游,体色发 黑,腹部膨大,眼球突出,肛门红肿,鳃丝颜色变淡并有出血 点;腹腔内有积液,肠壁发炎,内脏有出血斑点,肝、脾、肾 肿大,颜色变淡;肌肉也有出血斑块,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 浆中糖原及钙离子浓度降低。 l 【流行情况

16、】 在欧洲广为流行,死亡率可高达8090%,主要 危害一龄以上的鲤鱼,鱼苗、夏花很少感染,春季(水温在 1320)时适宜流行,水温超过22时就不再发病,所以叫 鲤春病毒血症。 l 【防治】 l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l (2)水温提高到22以上。 l (3)选育有抗病能力的鱼种放养。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1. 病原:鲤疱疹病毒,有囊膜的DNA病毒 2. 流行情况:流行于欧洲,现在日本及我国均有 发生。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及圆腹雅罗鱼等。 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及水 质肥的池塘水库、网箱内。 3. 症状及病理变化(图7、8、9、10、11) 4. 小白点 直径1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