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

Changge****183;we...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6MB
约7页
文档ID:118500858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_第1页
1/7

1 绝代才女林徽因绝代才女林徽因 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有明显的新月诗风格 ; 她是建筑学家,她 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对学生说,自己著作中的那些点睛之笔,都是“她”给画 上去的;她是演员,曾是三个最优秀男子心中永远的“齐德拉公主”在“太太们的客厅” 里,她以超凡的风华,融入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男性为主的京派知识分子群体虽然这些 男人们总是带着挑剔的目光, 批判的习惯, 但是在她的身上却无一例外地不再吝惜赞美之词, 改革先锋人物、大文豪胡适称赞她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是才子诗人徐志摩《偶然》中那 个深情款款的“你” ,她是作家沈从文眼里“绝顶聪明的小姐” ,她是学界泰斗金岳霖心中 2 永远的“女神” ,并为之终身不娶……她就是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梁思成的 贤妻,梁启超的儿媳,著名学者林长民的爱女一个象牙般美丽的女子,一个带有“文艺复 兴色彩”的时代先锋,一个周身洋溢着太阳光辉的人间精灵! 少女闺中不识愁少女闺中不识愁 学成伴读诗与画学成伴读诗与画 1904 年 6 月 10 日,林徽因出生在杭州陆官巷一座青砖大宅中,原名“徽音”。

林家是 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朝的进士,曾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任职 父亲林长民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长诗文,工书法,为民国初年“立宪派”名人、 著名的学者,曾任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林徽因的堂叔父就是在 狱中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从小,林徽因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 育,5 岁时,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 岁时,移居上海,入上海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 年,林长民任职北洋政府,将全家迁往北京,林徽因转入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良好 的家庭教育,使得林徽因对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修养,这为她后来在建筑学、美学和诗文创 作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6 岁时,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各国,增长见识,感受西方文 明,并且在游历中,受邻居女建筑家的影响,对建筑学产生兴趣,找到了人生目标——做 一名建筑学家 青年时代的林徽因就在数学和绘画方面展现出不凡的天赋1924 年 6 月,林徽因和梁 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 她改入该 校美术学院,而主要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 年夏,林徽因从美术学 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三段爱情故事中的“齐德拉公主”三段爱情故事中的“齐德拉公主”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中有三个男人不得不提 : 一个是她的夫婿建筑学家梁思成,一个是 诗人才子徐志摩, 一个是为她终身不娶的学界泰斗金岳霖 这三个男人影响了林徽因的一生, 贯穿着她的情感世界 林徽因与徐志摩当年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猜想,是那时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年, 徐志摩的诗作和才华广为人知, 有一定的影响力, 许多人是因为关注徐志摩才知道林徽因的 1918 年,徐志摩北大肄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后来因为崇拜西方哲学家罗素,他离开美 国,来到英国留学,希望在英国能够亲耳聆听偶像的讲学可是,徐志摩到了英国以后才知 道, 罗素不久前刚刚去中国讲学了, 遗憾的徐志摩只得在剑桥附近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 来,等待罗素归来就在这期间,他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且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 林徽因当年林徽因 16 岁,还是个中学生 ; 徐志摩 24 岁,已经为人夫、为人父正值青春 芳华的林徽因,纯洁懵懂,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共同的理想和志趣让林徽因和徐 志摩相谈甚欢,他们相约在波光潋滟的康河上泛舟游玩,在康桥上指点美景、赋诗吟唱…… 面对这样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子, 徐志摩一下子就被林徽因吸引了。

他十分欣赏这个出生在旧 时代,却拥有着新女性才学的小姑娘,林徽因的端庄、秀丽、风采更让这位浑身洋溢着浪漫 情怀的诗人难以自禁他曾经给林徽因写过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没有想到,这封 信却把林徽因“吓倒”了不久,林徽因随父亲提前回国,与徐志摩不告而别 3 岁月流转, 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见时, 林徽因已与父亲的好朋友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 了婚,即将嫁作他人妇虽然如此,徐志摩与林徽因依然保持着来往,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 的活动,一起演戏,愉快地以书信交流林徽因在北京西山养病期间,徐志摩还经常去西山 看望她,并帮助她发表了一些诗作1924 年 4 月,64 岁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 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并精心安排泰戈尔在华的行程在北京欢迎泰戈尔的集会上,徐志 摩和林徽因站在泰戈尔左右的照片, 被当天北京的各大报纸以醒目的版面刊登出来, 在当时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中以李欧梵在《浪漫一代》中的描述最为传神:“林小姐人艳如花, 和老诗人挟臂而行, 加上长袍白面 ‘郊寒岛瘦’ 的徐志摩, 有如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 民国初年这如诗如画的一幕,至今仍传为美谈,引起人们无限遐想许多人都希望才子佳人 能够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但在所有人善意的愿望面前, 林徽因以她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冷静和 理性,做出了毅然的选择 : 在浪漫不羁的诗人与儒雅谦和的建筑学家之间,她选择了踏实稳 重、 平凡厚道的梁思成 ; “在享受即时的虚荣与追求学问理想之间, 她选择了学业和理想”。

这一选择不免让当时的许多人不解,甚或唏嘘多年以后,林徽因曾对自己的儿女说 : “徐 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 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而事实上我并 不是那样的人1924 年 6 月,林徽因和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至此,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所谓“感情”随着林徽因的离去,在人们的一声叹息中划上了句点 1928 年春,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同年 8 月,夫妇俩学成归来,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 系回国后,徐志摩与林徽因一直保持着朋友的情谊,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 就徐志摩可以说是林徽因诗文创作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也许没有那样热 爱诗歌”在文学方面,徐志摩给了林徽因很多的帮助,这可以从林徽因的诗作中能够明显 地感觉到徐志摩的风格得到印证1931 年 11 月 19 日,为了赶去听林徽因在北京协和小礼 堂的一堂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报告, 徐志摩冒雨乘机, 结果飞机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失 事一代才子就此陨落,怎不叫人扼腕闻知悲号,林徽因伤心欲绝,悲痛不已,两次作文 悼念知己 对于徐志摩,他的才华、浪漫、洒脱、飘逸是林徽因欣赏的、爱慕的,但这一切又是她 无法掌握的。

这最终令她没有像“同时代的丁玲、石评梅、庐隐那样,从追求自由的爱开始, 然后又为爱所困” 然而, 对徐志摩的爱, 林徽因是能够感受到的, 她也十分珍视这份感情 徐志摩遇难后,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在失事的现场捡了一块烧焦的木头,梁思成以 为是飞机残骸(那时候的飞机有些部分是木制的) ,便拿回去带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 痛,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去世,一直没有摘下来过 1955 年 4 月 1 日,林徽因去世在她的追悼会上,有一幅挽联格外深情贴切:“一身 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幅挽联出自当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之手金岳 霖,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191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 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创始人金岳霖是林徽因生命中 的另一位知己为了林徽因,他终身未娶因为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以取代林徽因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恋近乎执着,他以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爱的理解多年来,金岳霖一直 与林徽因夫妇毗邻而居,成为逐“林”而居的“游牧民族”梁家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 金岳霖经常是沙龙的座上宾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才情、人品赞羡至极,十分呵护 ; 林徽因对 他亦十分钦佩敬爱, 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慕。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 感情持久而深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沉淀汪曾祺先生曾在《金岳霖先生》一书中记述了 这样的细节 : 林徽因去世多年后,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 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郑重宣布说 : “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在场的人惊诧之 余,无不唏嘘慨叹即便是几十年后,当金岳霖先生八十高龄,年少时的青春激情早已化作 云烟飘散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 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 4 时,“他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语不发,紧紧 握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 : ‘给我吧!’”林徽因 在金岳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与林徽因很早就相识了当年,林、梁两家世代交好,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梁 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多年好友这样的家庭关系,让林徽因和梁思成有机会经常接触1923 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 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梁思成担任舞台设计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林徽因和梁思成最终走到了一起。

1924 年,在梁启超和林长民的 安排下,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 学习期间的朝夕相处, 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四年后, 在收获学业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爱情1928 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 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梁思成对爱妻呵护备至,林徽因对丈夫也 是照顾有加,两人沉浸在幸福甜蜜中学成回国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共同致力于他们所 热爱的建筑事业 梁思成对于林徽因的爱是踏实的、厚重的他的爱不像徐志摩狂风暴雨般的猛烈,不像 金岳霖那如长沟巨壑般深邃,他的爱宽容、稳重、真实,这使得佳人最终抛弃了虚幻的浪漫 而选择了真实,将爱情放到平凡、踏实的婚姻生活中梁思成的才华并不逊于徐志摩和金岳 霖他在建筑学方面的成就足以让林徽因不后悔她的选择只不过,梁思成没有那样轰轰烈 烈,而是他将他的感情完全融入到每一天的朝夕相处中,融入到工作上每一次激烈讨论中, 融入到病榻旁不离不弃细心照顾中……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也是无私的, 这体现在她对林徽 因无条件的信任和包容中 面对金岳霖对妻子近乎偏执的追求, 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大度和 宽容,去处理三个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以致他与所谓的“情敌”成为邻居好友,多年相 伴却各自坚守着承诺。

这样的丈夫怎能不让妻子动容! 投身古建筑拯救工作的女建筑学家投身古建筑拯救工作的女建筑学家 1928 年春,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学成归来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当时,张学良出资 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那次 比赛的最高奖金 1931 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辞去东北大学的工作,加入了由梁思成等人创办的“中国营 造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是一个在我国最早应用现代科技对古建筑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 的学术团体,性质相当于中国古建筑研究学会1931 年至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爆发期间, 营造学社成员主要做了两件意义非凡的工作 : 一是以故宫建筑群为样板,以故宫内的工匠为 师,参考民间建筑则例,编成第一本以现代科学观点、方法、语言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的 读物——《清式营造则例》这本书的出版破解了古代工匠们的千年密码 ; 二是以河北蓟县 的唐代建筑独乐寺为开端,对华北、山西、河南及江浙的 1823 座古建筑做了实地测绘考察, 并对故宫进行了全面的测绘,出版了《中国建筑参考图集》10 集林徽因协助丈夫梁思成 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渐使学社成为在中国和世界享有声誉的学术组织。

为了抢救掩埋荒野、即将被遗忘的珍贵古建筑,完成《中国建筑参考图集》的出版,林 徽因和丈夫一起远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风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