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486689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新)第2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教材(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l本章要点 l1.掌握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GPS、比例尺、地图投 影的概念。 l2.认识地图投影的方法、过程、地图投影变形和地图投影 选择。 l3.了解主要地图投影类型、变形分布规律及用途。 l4.一般了解地图投影判别 l一、地球椭球体 l地球自然表面是一个起伏不平,十分不规则的表面。 l为了寻求一种规则的曲面来代替地球的自然表面,人们设想当海 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 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叫大地球体,它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 逼近。 第一节 地球椭球体与大地控制 l由于受地球

2、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重力异常 ,致使铅垂线的方向发生不规则变化,故处处与铅垂线方向垂直的大 地水准面仍然是不规则的, l但大地水准面从整体上看,起伏是微小的,且形状接近一个扁率极小 的椭圆绕大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这个椭球体称为地 球椭球体。其表面是一个规则数学表面,可用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 测量和制图中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面。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 一、地球椭球体 l地球椭球体有长半径a(赤道半径)和短半径b(极半径)之分 ,f=(a-b)/a为椭圆的扁率。a、b、f是其三要素,决定地球椭 球体的形状和大小。因推算所用资料、年代和方法不同,许多 科学家所测定地

3、球椭球体的大小也不尽相同。 l我国1952年以前采用海福特椭球体,从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 斯基椭球体,这是原苏联科学家克拉索夫斯基1940年测定的。 l1978年,我国决定采用1975年第十六届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 理联合会推荐的新椭球体,称为GRS(1975),建立了中国独立的 大地坐标系。 一、地球椭球体 一、地球椭球体 一、地球椭球体 l由于地球椭球体长短半径差值很小,约21km,在制作小比 例尺地图时,因为缩小的程度很大,如制作1:1000万地 图,地球椭球体缩小1000万倍,这时长短半径之差只是 2.1mm,所以在制作小比例尺地图时,可忽略地球扁率, 将地球视为圆球体,地球半径为

4、6371km。 l制作大比例尺地图时必须将地球视为椭球体。 l地球的形状确定之后,还需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之 间的相对位置。 一、地球椭球体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之间的相对 位置的方法是在地球表面适当位置选择 一点p,假设椭球体和大地球体相切于 P, P位于P点的铅垂线上,过椭球 体面上p的法线与该点对于大地水准 面的铅垂线相重合,椭球体的形状和大 小与大地球体很接近,从而也就确定了 椭球体与大地球体的相互关系。 这种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符合得最 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确定参考椭球体,进而获得大地测量 基准面和大地起算数据的工作,称为参 考椭球体定位。地球形体三级逼近

5、二、大地控制 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平面位置,即经度和纬度;二是确定点到 大地水准面的高度,即高程。 1.地理坐标系 l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在大地测量学中 有三种描述: l天文经纬度:天文经度即本初子午面与过观测点的子午面所夹的二面 角;天文纬度即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面间的夹角。天文经纬度通过 天文测量方法得到,可作为大地测量中定向控制及校核数据之用。 l大地经纬度:大地经度(L)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一点的大地子午面 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是指过参考椭球面上某 一点的法线与赤道面的夹

6、角。大地经纬度是以地球椭球面和法线为依 据,在大地测量中得到广泛采用。地图学中常采用大地经纬度。 l地心经纬度:地心经度等同于大地经度,地心纬度是指参考椭球面上 的任意一点和椭球体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地理研究和小比 例尺地图制图对经度要求不高时常采用此经纬度。 2.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l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4年,我国将原苏联采用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建立的坐标系,联测并经 平差计算引申到我国,以北京为全国大地坐标原 点,确定了过渡性大地坐标系,称1954北京坐标 系。缺点是椭球体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不能很好 地符合,误差较大。 2.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l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7、1978年采用新的椭球体参数GRS(1975),以 陕西省西安市以北泾阳县永乐镇某点为国家大地坐标原点,进行定位 和测量工作,通过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计算,建立了全国统一的 大地坐标系,即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l优点:椭球体参数精度高;定位采用的椭球体面与我国大地水准面符 合好;天文大地坐标网传算误差和天文重力水准路线传算误差都不太 大,而且天文大地坐标网坐标经过了全国性整体平差,坐标统一,精 度优良,可以满足1:5000甚至更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等。 l与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坐标维的矛盾。随着卫星定位导航技 术在我国的广泛使用,二维不能适应现代的三维定位技术; 精度 的矛盾。卫星定

8、位技术可达10-710-8的点位相对精度,而西安80系只 能保证310-6;坐标系统(框架)的矛盾。 数字地球的发展要求 用户需要提供与全球总体适配的地心坐标系统。 3.高程系 l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必须规定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面。我 国利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的观测记录,确定黄海平 均海水面为全国统一的高程基准面,并在青岛观象山埋设 了永久性的水准原点。以黄海平均海水面建立起来的高程 控制系统,统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 l1987年,因多年观测资料显示,黄海平均海平面发生了微 小的变化,由原来的72.289m变为72.260m,国家决定启用 新的高程基准面,即“1985年国家高程基

9、准”。高程控制 点的高程也发生微小的变化,但对已成图上的等高线的影 响则可忽略不计。 4大地控制网 l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包 括具有精确测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典型的具有控 制意义的点,它是测制地图的基础。 l平面控制网采用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 位置,即大地经度(L)和大地纬度(B)。其主 要方法是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4大地控制网 l三角测量:在平面上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建立三角网,经 测量由已知推算未知。为达到层层控制的目的,由国家测 绘主管部门统一布设一、二、三、四等三角网。一等三角 网是全国平面控制的骨干,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构成,边 长在2025km左右,基本上沿

10、经纬线方向布设;二等三角 网是在一等三角网的基础上扩展的,三角形平均边长约为 13km,这样可以保证在测绘1:10万、1:5万比例尺地形图 时,每150km2内有一个大地控制点,即每幅图至少有3个 控制点;以此类推,保证不同比例尺地图的精度。 三角测量示意图 4大地控制网 l导线测量:把各个控制点连成连续折线,然后测定这些折 线边长和转角,最后根据起算点坐标及方位角推算其它点 坐标。包括:一种是闭合导线;另一是附合导线。 l建立大地控制网时,通常要隔一定距离选测若干大地点的 天文经纬度、天文方位角和起始边长,作为定向控制及校 核数据使用,故大地控制网又有天文大地控制网之称。 高程控制网 l是在

11、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规范,由精确测定了高 程的地面点所组成的控制网,是测定其它地面点 高程的基础。 l表明地面点高程位置的方法有两种:绝对高程, 即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相对高程,即地 面点到任意水准面的高度。 l建立高程控制网的目的是为了精确求算绝对高程 ,即高程。 水准测量 l借助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来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是建 立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两点之间的高差H=a-b,设HA 为已知点的高程,则待求点的高程HB=HA+H 三、全球定位系统 l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国防部开发的星 际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它可为全球范围的飞机、舰船、 地面部

12、队、车辆、低轨道航天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 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时间数据。 lGPS应用于测量工程与经典大地测量相比的优势:观测 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提供三维坐标;操 作简便;全天候作业。 lGPS的组成主要有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 备部分组成 GPS 的 组 成 卫星 导航 系统 工作 原理 1.空间星座 lGPS卫星星座由24颗卫 星构成,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 面有4个卫星;卫星轨 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倾 角为60;轨道平均高 度20183km,卫星运行 周期11小时58分。保证 至少可以同时接收到4 颗卫星的定位数据。 2.地面监控部分 监

13、控站 主控站 注入站 2.地面监控部分 v主控站一个,设在美国的科罗拉多的斯普林斯。主控站负责协 调和管理所有地面监控系统的工作,包括:根据所有地面监测 站的观测资料推算编制各卫星的星历、卫星钟差和大气层修正 参数等,并把这些数据及导航电文传送到注入站;提供全球定 位系统的时间基准;调整卫星状态和启用备用卫星等。 2.地面监控部分 v注入站又称地面天线站,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台直径为36m的 天线,将来自主控站的卫星星历、钟差、导航电文和其它控制 指令注入到相应卫星的存储系统,并监测注入信息的正确性。 注入站现有3个,分别设在印度洋的迭哥加西亚、南太平洋的卡 瓦加兰和南大西洋的阿松森群岛。 2.地

14、面监控部分 l夏威夷设有一个监测站。主要任务是连续观测和接收所有GPS 卫星发出的信号并监测卫星的工作状况,将采集到的数据连同 当地气象观测资料和时间信息经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 l地面监控系统除主控站外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勿需人工操作 。各地面站间由现代化通讯系统联系,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标 准化。 3.用户设备部分 lGPS接收机 lGPS数据处理软件 l微处理机及终端设备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l2002年3月24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的实施计划。由于在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期间,欧洲军队使用 GPS技术事实上都受到了限制。因

15、此,欧盟首脑们意识到:“如果放 弃伽利略计划,我们将在今后20-30年间失去防务上的主动权。”此 外,伽利略计划带来的经济利润也是不容忽略的。欧盟的一项研究预 测表明,发展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仅在欧洲就可以创造出14万 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创造的经济收益将会高达90亿欧元,到2020年, 伽利略系统的经济收益将达到740亿欧元。 l2008年年底,建成(27+3)伽利略卫星工作星座。 l我国已成为建设伽利略系统的合作伙伴,并于2004年1月10日,在长 江上进行了EGNOS欧洲静地卫星导航重叠系统的动态应用测试,为 合作建设伽利略系统进行科技准备。 俄罗斯的俄罗斯的GLONASSGLONAS

16、S 1995年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完成了GLONASS导航卫星星 座的组网工作。它也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 每个轨道平面有8颗卫星,原理和方案都与GPS类似。 GLONASS一开始就没有加SA干扰,GLONASS导航定位精度 较低,约为30100米,测速精度0.15米/秒。 其应用普及情况远不及GPS,这主要是俄罗斯没有开发民用市 场;另外,GLONASS卫星平均在轨道上的寿命较短,由于经 济困难无力补网,在轨可用卫星少,不能独立组网。 “ “北斗一号北斗一号”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l我国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我国已建立完善的卫星导 航定位系统;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l2004年5月25日零时34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前两 颗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