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28416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王荣彬.(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2015年4月 王荣彬 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 定位与使用需求 主要内容 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2 一、定位与使用需求 v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国土资 源信息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关键环节,是今后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 依据。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 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查询 、输出和传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2、建 设用地预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查等提供技术支持。 。 3 一、定位与使用需求 2、目的与定位 从十二五开始,中央实施政府职能转变,陆续 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强化 中央政府的宏观监管职能。 2014年1月10日,姜大明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工 作会议上要求:把“红线”落地划死。要积极协 调有关部门,把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 建设用地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落在新一轮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中。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要把永久保 护农田的划定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明确保护责 任、完善保护标识,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 进行全天候监测。 4 2、目的与定位 在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宏观监管的大局下

3、,规 划作为资源管理的龙头,自然首当其冲。 为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如何保障 下放的权限得到合法合规使用? 信息对称原则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 规划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规划数据库建设是规划管理工作信息化基石 一、定位与使用需求 5 3、规划数据库的使用需求 内部需求 年度计划管理 规划预审 规划调整修改 外部需求 用地审批的规划符合性审查 基本农田划定 全天候监测,对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等进 行全天候监测。 一、定位与使用需求 6 总体来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数据库 的建设不再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一个可有可 无的阶段,它在规划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 角色,为规划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4、;它更不是 规划工作完成后才可形成的成果,而是伴随着 规划工作的逐步深入而逐步形成的信息化成果 ;它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个记录在案的成果 ,而是在今后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并且可以逐步充实内容的一个成果。 一、定位与使用需求 7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总体规划数据库,纵向上包括: v 国家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包括全国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纲要、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以及元数据。 v 省级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主要包括省级土地利用规划图件 、相关文档成果以及元数据。 v 市本级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土 地利用规划数据以及元数据三部分。 v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主要包括

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以及元数据三部分。 v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以及元数据三部分。 二、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 (一)数据库内容 8 横向上: 1、空间数据 v矢量数据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土地权属 要素、基本农田要素、其他要素等。 v栅格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土地整治规划 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其他规划图件。 2、非空间数据 v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元数据、规划文本、规划表格数据等 。 二、数据库

6、的内容与结构 (一)数据库内容 9 数学基础 v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v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v分带方式:按3或6分带; v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二、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 (一)数据库内容 10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以乡镇规 划数据库为例) v境界与行政区:行政区、行政区界线、行政区注记 v地貌:等高线、高程注记点 v地理注记:地理注记名称 v规划基础信息:风景旅游资源、面状基础设施、线状基础 设施、点状基础设施、主要矿产储藏区、蓄滞洪区、地质灾 害易发区、规划基础信息注记。 v基期现状:基期地类图斑、基期线状地物、基期零星地

7、物 、基期地类界线、基期现状注记。 二、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 (二)数据库结构 11 v 目标年规划:建设用地管制区、建设用地管制区注记、土 地整治重点区域、土地整治重点区域注记、村镇建设控制 区、村镇建设控制区注记、基本农田整备区、基本农田整 备区注记、面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面状土地整治重点项 目注记、线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线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注记、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点状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注 记、面状重点建设项目、面状重点建设项目注记、线状重 点建设项目、线状重点建设项目注记、点状重点建设项目 、点状重点建设项目注记。 v 规划栅格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 设用地管制和基

8、本农田保护图、土地整治规划图。 二、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 (二)数据库结构 12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1、资料收集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资料、环境要素资料、基础地理信息资料。环 境要素资料包括风景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矿产储藏分布资 料、蓄洪、滞洪区域资料、地质灾害易发区资料以及规划编制成果资 料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包括交通、水系、行政区划等资料。 2、资料整理和预处理 (1)对于现有的数字化资料、现有数据或数据库,要根据国家和省相 关建库标准和规范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使之符合要求。对于属性数据, 则需对数据项的名称和度量单位进行统一、统计单元和图形进行匹配等。 (2)地类转换。原来

9、的八大类转换为全国土地分类(过渡分类)的三 级分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3)根据辖区实际和规划的需要,完善现状数据库内容,主要地名、 等高线、地物要素及注记、风景旅游点及文物古迹、主要矿藏、地质灾害易 发区、交通能源等线性基础设施、蓄洪滞洪区范围等 。 13 (三)数据库建库流程 3、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采集之前,首先需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设计,包 括实体分类与编码、文件命名、分层与实体定义和属性结构等。 (1)实体分类与编码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主要特征,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划 分成不同的门类、大类、小类,构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 类体系,以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和使用。其编码采

10、用七位数 字层次码组成,依次表示大类、小类、一级类和二级类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14 (2)文件命名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对图形文件进行命名 。 (3)分层与实体定义 要素分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或省里相关标准进行。在国家和省里标 准之外进行补充增加的,必须在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以及元数据中加 以详细说明,并进行明确定义。 (4)属性结构定义 属性结构定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标准进行,在国家和省 标准基础上进行扩充的,必须在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报告中详细说明,并 明确关键字段和其它各字段含义。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15 4、数据采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建

11、 设。因此,数据采集的过程,主要是在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的基础上 进行规划要素补充的过程,如果原数据库数据文件格式与本次建库的 文件格式不一致,还需先对数据进行转换,转换的过程中要防止数据 丢失和错误,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1)空间数据采集 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集包括:地域分区、面状建设项目、 线状建设项目、点状建设项目以及其它规定的内容; 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集包括:地域分区、用途分区、土 地开发整理复垦区块、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城乡建设区块、面状 建设项目、线状建设项目、点状建设项目以及其它规定的内容。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16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

12、集包括:用途分区、土地 开发整理复垦区块、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城乡建设区块、面状建 设项目、线状建设项目、点状建设项目等。 县级(含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信息采集包括:土地利用 分区要素、基本农田保护要素、土地整理要素、土地复垦要素、土 地开发要素、生态环境建设要素、重点建设项目要素(分点状、线 状、面状)以及其它规定的内容。另外,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 基础上,还应补充采集旅游资源要素、基础设施要素、主要矿产储 藏区要素、滞洪、蓄洪区要素、地质灾害易发区要素等规划基期信 息情况。 注意:点状要素位置记录准确,确保其与其它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 。线状要素的采集一定要保持其连续性,被其它符

13、号割断而应连接的线,按 延伸方向将其连接。需要建立拓扑关系的线状要素,线段分割在适当的交叉 点或者属性变换点处,以保证拓扑的一致性和要素的逻辑一致性,同时防止 微短线的产生。面状要素保证面域多边形的封闭,以确保区域不遗漏;边线 采集时保证其与其它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以防止产生碎多边形。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17 (2)属性数据采集 属性录入采用人工录入或者扫描识别录入的方法进行。属性数据采集 检查时要参照图形数据。对于输入的属性数据应进行精度检查以防止输入 的错漏,保证各数据记录完整性和正确性。属性数据采集包括按照标准规 定的空间数据各要素的属性数据采集。 (3)指标和文本数据录入 省级

14、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包括:省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省级规 划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表、省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表、省级各 类非农建设用地控制表、省级设市城市用地规模控制表、省级规划期间重 点工程项目用地一览表、其它要求的指标表。 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表包括:市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市级 规划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表、市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表、市级 各类非农建设用地控制表、市级市(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市级居民 点用地规模控制表、市级规划期间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一览表、其它指标表 。 县级(含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表包括: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指标 表、耕地保有量规划指标表、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15、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面 积指标表、土地用途分区面积指标表、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指标表、各 类用地平衡指标表、其他指标表。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18 5、数据处理 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数据转换、数据整理、坐标系和投影转换 、要素分层、拓扑关系处理、属性结构建立等。 交换格式采是国家标准规定的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VCT)。 由于VCT数据不对图形参数进行描述,因此,通过数据交换,图形参数 信息内容基本丢失,格式转换后,需利用统一的符号库,根据属性内容 重新对空间各要素进行符号化。 (1)数据转换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19 (2)数据整理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作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成果

16、的基础数 据时,对照本级规划数据库建库标准,各要素层内容相对土地利用现状 数据库有一定的变化,属性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因此,需要根据 规划建库的标准进行相应的整理,包括图层数据的分离,属性结构和属 性数据的增删、修改,空间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其它的编辑等 。 三、数据库建设流程及要求 20 (3)坐标系和投影转换 矢量化后的图形数据坐标系为图面坐标系(单位为毫米),依 据实际管理要求需将其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单位为米)。坐标 系转换应采用控制点坐标对源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并要对转换的结 果进行核查,确保数据精度要求。 (4)要素分层 按照国家标准,省级和市级土地利用规划图形数据分为基础地理 信息、土地利用规划基期信息、土地利用规划期信息、注记信息等 四类数据。县级数据库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土地用途、环境要素、 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