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828323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6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原始社会培训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始社会 人类历史的开端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第二节 原始公社 第三节 原始文化 第四节 野蛮与文明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n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 n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n三、人种的差异 n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一、人类关于自身起源的认识过程:从神话宗教到科学探讨 1、神话宗教的解释 女娲氏和普罗米修斯的传说。 泥土造人。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学 。 上帝造人。 唯心主义、物质的非永恒性和无中 生有的原则; 区别于现代克隆技术的唯物主义、 物质的永恒性和从有到有的原则。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科学探讨 思想的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起源的生物学解释。 林奈(瑞典人 1707

2、-1778): 人猿同归于灵长目静态的相近。 拉马克(法国人 1744-1829): 人类源于类人猿动态的联系。 赫胥黎(英国人 1825-1895): 人猿同祖的亲缘关系。 达尔文(英国人 1809-1882): 人类由已经灭绝的古猿进化而来。 恩格斯: 劳动创造人,亦或制造工具的劳动构成人的特有属性。 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 阶段时间 代表 特点 说明 攀树猿群 3000-1000 万年以前 埃及的原上猿(35003000年) 埃及猿(28002600年) 法国的森林古猿(23001000年) 林栖生活 四足行走 臂悬跳跃 古猿人类与现代类人猿( 长臂猿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正在形成 的人

3、1000-100 万年以前 印度的拉玛古猿(1400700万年) 过渡地位的非确定性。 南非的南方古猿(550100万年) 过渡地位的确定性。 两足 食草 人类起源的轨迹可表述如下: 攀树猿群正在形成的人 拉玛古猿(猩猩的祖先) 南方古猿完全形成的人 完全形成 的人 100-1万年 以前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 克鲁马农 人 中国的山顶洞人、兰田人、元谋人 、 长阳人、马坝 人、丁村人 体态的变化(脑 容量和牙齿) 制造工具的劳动 体态的变化(脑容量和牙齿) 制造工具的劳动 注意: 遗址分布的跳跃性、 化石演进的非连续性 科学研究的假说性。 至于社会分工的演进,需要考虑 到特定的自然环境抑或经济活

4、动的具 体舞台,不可一概而论。在气候、水 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农 业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在沙 漠瀚海,游牧经济长期占据绝对的主 导地位。 四、原始社会的历史分期 人类自然形态的演进 生产工具的演进 社会组织的演进 关于原始社会的经济内容, 基本线索是从攫取性经济到生产 性经济的发展,即从采集和渔猎 到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变化。 第二节 原始公社 n相关问题 n一、血缘家庭公社 n二、母系氏族公社 n三、父系氏族公社 生产工具婚姻形态组织形式特点 旧石器辈分婚血缘家庭公社假说性 旧石器新石器族外群婚 族外对偶婚 (望门居与居妇家) 母系氏族公社母权制 新石器青铜族外对偶婚:从夫

5、居父系氏族公社父权制 相关问题 正在形成的人:杂婚与原始群。 完全形成的人:群婚与原始公社。 一、血缘家庭公社 家庭: 限制婚姻行为的血缘单位。 公社: 公有的财产单位。 血缘家庭: 源于杂婚的原始群。 辈分婚。 旧石器时代早期。 假说性: 亚伯拉罕之夫妻与兄妹的双重关系。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南方部分地区。 二、母系氏族公社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 族外群婚族外对偶婚: 望门居与居妇家。 氏族的外婚制与部落的内婚制。 母权制: 妇女的支配地位。 世系原则与女性崇拜。 三、父系氏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族外对偶婚: 从夫居。 父权制: 男子的支配地位。 世系原则。 男性崇拜

6、 氏族的裂变与父权制家族的出现。 定期轮换的份地。 第三节 原始文化 n相关问题 n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n二、文字的雏形 n三、原始艺术 n四、原始宗教 相关问题 文化的界定 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阶段。 知识的结晶。 形而上层面的精神、时尚、风貌。 一、原始人的自然知识 生产活动与知识的积累。 原始畜牧业与原始农业。 医学的萌芽与巫术。 数字的萌芽。 “结绳文字”抑或结绳记事法。 “图画文字”抑或图画表意法。 象形文字的萌芽。 固定的表意符号、 表音符号、 部首符号。 二、文字的雏形 原始社会的语言与文明时代的文字。 交往范围的扩大与文字产生的客观需要。 文明与文字的同步性和联系性。 诸多文字

7、雏形的共性 具体性和非抽象性。 无固定的读音。 三、原始艺术 绘画 洞穴、山岩和陶器 雕刻 装饰 固定装饰、 非固定装饰。 四、原始宗教 宗教的一般特征 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对于自然现象的恐惧导致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原始宗教之血缘群体的共同崇拜与仪式的核心地位, 如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求雨仪式。 此处区别于文明时代的宗教,特别是现代的宗教; 后者表现为个人的信仰, 形成复杂的宗教思想, 强调信仰的理性化。 墓葬 自然崇拜 灵魂崇拜 图腾崇拜 第四节 野蛮与文明 n一、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 n二、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n三、文明的标志 一、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 血缘性。 公有性。 民主性。 相互关系。 二、原始社会的解体征兆 生产的进步 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剩余 财富的私有 社会成员的分化 矛盾的加剧。 三、文明的标志 文化的静止性 文明的运动性(施本格勒汤因比)。 文明与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世界文明史)。 私有制。 个体家庭。 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