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7313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名城优势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挖掘名城优势 妥善保护利用历史建筑 苏州市建设局 苏州古城占地1 4 2 平方公里,始建于公元前5 1 4 年,距今已有2 5 0 0 多年的历史, 虽历尽沧桑,几经兴衰,仍座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依然保持“三纵三横一环”的骨 干水系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城市风貌。这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古城内历史建筑密集,1 9 4 9 年前建造的古建筑就超过数百万平方米。它们有下 列特点:一、时间悠久,历史特征明显,宋、元、明、清各个时代都留存了代表性的建筑。 二、建筑精美,文化内涵深厚。目前,市区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 6 8 处,其中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

2、 7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 9 0 处,另外还 有2 5 1 处控制保护古建筑。其中最能体现苏州建筑风格的园林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三、形态多样,类型丰富。在4 0 0 余处文物、控制保护建筑中,除享有世界文 化遗产盛誉的苏州古典园林外,还有古代的寺观庙宇、祠堂义庄、官署会馆、城门关隘、 名人故居、古塔古桥、古埠驳岸等。苏州的历史建筑充分反映了苏州的鱼米之乡、丝绸 之都、园林之城、文物之邦的特色风貌。 这几年,我们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在不 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迫切愿望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弥足珍贵的 历史遗产,古城保护和文物保护水平走在

3、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 一、坚持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古城风貌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城市健康、持续地发展。保护和发展是事物的 两个方面,相辅相承,对立统一。没有保护不能健康地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效地 保护。发展是保护基础上的发展,是发展过程的保护。如果处理不好两者关系,保护 就会成为阻碍发展的借口,发展又会以牺牲保护为条件。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 一5 1 使我们的城市既保护历史文脉,又发展现代化。 1 9 8 6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时明确要求:“今后( 苏州) 的发 展建设,要在保护好古城风貌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加强旧城基础设施的改造, 积

4、极建设新区,发展小城镇,努力把苏州市逐步建成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现 代化城市。”按照批复精神,苏州确立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逐步 将古城的工业和人口向古城外转移。上个世纪8 0 年代末、9 0 年代初以来,我们依据 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点和主要交通轴线的走向,确定向东西两翼拓展,对城市发 展方向和形态进行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古城居中、东园西区”的“一体两翼”发展格 局。先在古城之西,开发建设苏州高新区,目前已开发建设了2 5 平方公里;后在古城 之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7 0 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区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的开发 建设,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2 0 0

5、 1 年,又撤消吴县市设立吴中、相城两个区,使中心 城市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形成了东西向为主要发展轴线、“五区组团”有机结合的 发展新格局。 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尽可能地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对破旧危房加以更 新改造,恢复其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我们将古城区 划分为5 4 个街坊,分街坊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重点保护、 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原则,有计划地实施保护与有机更新。以3 7 # 等街 坊为代表的“苏州古城保护和改造”项目获得了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和“2 0 0 2 年 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 建设和完善

6、古城文化、旅游、商贸街区。对现有的古典园林、古代建筑、文物古迹, 乃至古树名木、河道街景,通过立法手段实施保护。以保护对象为中心,在周边划定控 制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有效地保持其历史风貌。目前,古城内已形成6 个以名园、史 迹为内涵的特色街区,既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浓郁的现代购物、旅游、休闲 氛围;在古城南部,以古城门、古桥、古塔为背景建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姑苏园,形 成了一片新的旅游景区。 在环古城河周边,完成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这是重在保护,同时集城市交通、 城市防洪、生态绿化、景观、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对保护古城风貌、提高城 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矛盾、发展旅

7、游事业、增强以古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市 一5 2 的综合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苏州城市建成区由数十平方公里扩展到了1 9 5 平方公里。苏 州在成功地进行着古城保护的同时,也已成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投资环境最佳、国际 投资者投资中国的首选城市之一。2 0 0 5 年,全市G D P 达到4 0 2 6 5 2 亿元。世界5 0 0 强跨国公司中已有1 0 7 家落户苏州。 二、坚持探索,积极实践,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历史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场所。挖掘历史建 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在保

8、护中要处理的又一个大课题。没有很好地保护就不能充分利用,要充分利用必须持续 保护。2 0 多年来我们坚持探索和实践,以保护扩大利用,以利用推动保护,形成了良 性循环。 1 9 8 2 年苏州被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之后,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 文物维修,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我们分期分批修复开放了大批文物古迹,这其中有: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虎丘云岩寺塔、瑞光寺塔、拙政园、留园、网师 园、环秀山庄、文庙、三清殿,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唐寅墓、盘门、俞樾故居、申时行墓、 报恩寺塔、寒山寺、范文正公忠烈庙及天平山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灵岩山寺、苏州 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唐寅故居遗址、织

9、造署旧址、惠荫园、畅园等。1 9 8 6 年,在纪念苏 州建城2 5 0 0 周年前夕,我市利用古建筑,建立了一系列展现苏州历史文化风貌的专业 博物馆,向社会正式开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如:全晋会馆辟为昆曲博物馆、 沈宅辟为评弹博物馆、王鏊祠辟为苏绣博物馆、贝氏宗祠辟为民俗博物馆、报国寺辟为 佛教博物馆。近年来,又有一批文物古建筑修复开放,如市级文保单位春晖堂辟为中 医博物馆、东北街古建筑( 苏州檀香扇厂所在地) 辟为工艺博物馆、况公祠辟为沧浪区 老年活动中心、市级文保单位万寿宫辟为老年大学、纽家巷状元府潘宅辟为社区活动 中心。这些地方已成为宣传教育的基地,历史文化的课堂。 近几年,为改

10、善古城区居民居住条件,政府有计划地实施旧城解危和基础设施配 套建设。结合这一工作,又重点修缮了一批文物古建筑,改善了文物周边环境,如: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三清殿、瑞光塔院、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江苏省文物保 护单位寒山寺、铁铃关、狮子林,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定慧寺、胥门、况公祠等,都在近 一S 3 一 年的城市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维修和环境保护,有的因此而发掘历史文物原有的内涵 和价值,如三清殿露台须弥座、五代古井、闾门和胥门瓮城遗址等,都是在城市建设过 程中新展现的。这些地方现已成为社区休闲文化活动场所或文化旅游新景点,深受当 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喜爱和欢迎。 苏州城区现向社会正式开放的文

11、物保护单位有4 0 多处,比1 9 8 2 年前的开放数增 加了近两倍。在这4 0 多处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享誉世界文化遗产盛誉的苏州 古典园林,有风景胜地,有宗教活动场所,有古城墙、古城门、古塔院、古官署、名人故 居、名人墓园,以及利用文物古建筑建立的专业博物馆群等。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 1 6 0 0 多万人次,是苏州旅游事业的主要资源。 苏州古典园林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保护与利用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古典 园林是苏州历史建筑的精华,大部分已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情况总体较 好。为更好地保护古典园林精华,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 值,从八十年代中期起,我

12、们开始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努力, 1 9 9 7 年1 2 月,以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顺利列 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 0 0 0 年1 1 月,苏州又有5 处古典园林( 城区4 处、吴江市1 处) 增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因此成为中国拥有世界遗产扩展地最多的城 市。 从1 9 9 0 年代开始,我们就探索扩大保护方法与改进利用途径的新路子,实践国家 保护与社会保护相结合,国家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国家使用与社会利用相结合的 良性道路。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的同时,尝试用市场运作的方法 解决部分资金和古建筑的合理使用问题。在

13、1 9 9 0 年代初期,用这样的方法修复开放 了清代园林北半园。2 0 0 3 年,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等一 批鼓励社会力量维修整治古建筑的政策,推动了古建筑的保护。目前,已有多处古建 筑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了保护和利用。 三、坚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物质需求,正确处理保护与整治的关系 苏州现存历史建筑面广量大,据统计,1 9 4 9 年前建造的建筑有1 0 0 多万平方米。 这些民居基础设施差,功能落后。主要问题是:1 、水环境较差:许多地区雨污水管网陈 旧、落后,不成系统,河道缺乏清理疏浚,水质较差,居民及单位向河道直接排污现象相 一S 4 一 当严重,需要进行水环境治

14、理和污水截流工程。2 、道路系统不完善:交通混乱,缺乏系 统规划,居民生活、出行不便。3 、河道景观需整治:河道空间尺度总体上很好,但某些 河段上,违章搭建较多,影响整体风貌,需要整治。4 、传统民居建筑老化:由于建筑密 度高,人口密度大,危旧房多,总体质量较差,缺乏厨、卫设施和通风采光条件,居民生 活质量有待提高。5 、古建筑损坏严重:由于年久失修,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状况令人 担忧,急需抢求、修缮。6 、基础设施落后:多年来,一些历史建筑物相对集中的街区基 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步伐相对滞后,水、电、气管网布局混乱,消防设施不到位。 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旧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

15、市功能,提 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是苏州这十几年一直面临的难题。从8 0 年 代末、9 0 年代初开始对旧民居进行整治改造。先点后面,先实验后推广,大致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 1 古典住宅单体的改造工作。根据苏州一定数量的旧宅质量尚可,并且有一定 的传统特色的实际情况,上世纪8 0 年代初选择十梓街5 0 号为试点对象,按“传统的外 貌,现代的设施”的方针,结合传统的天井、庭院,重新划分原有平面布置,加大了实用 面积,增加独立的厨房、卫生问,使每户能独立成套,功能完善。改造后的住宅生活条 件大力改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样的经验被推广到十全街2 7 5 号、干将路 1 4 4

16、 号、山塘街4 8 0 号等传统民居的改造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o 2 在建筑单体改造成功的经验基础上,进行了建设部试点小区桐芳巷的建设。 在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街坊分为“保留、更新、改造”三个类别,并且据 此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研究,维护原有街巷的格局,改善居住条件,繁荣地段经 济,完善市政工程与公用设施o 3 结合安居解危工程,总结以前旧城改造的经验,推广到对古城区按街坊范围进 行改造,并提出“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指导思想。改造的对象 为1 0 号,1 6 号,3 7 号街坊,根据各个街坊不同的现状情况,分别提出各具特点的改造 方案。按照现状街坊的房屋特点,结合旅游路线,确定历史风貌保护地段,进行成线、 成片的完整保护。仅拆除质量差、环境差的建筑,新增建筑在肌理上与传统风貌相协 调,部分居民在改造完成后回迁,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街坊改造之后,苏州又对民居改善课题进行研究,平江区先后对由巷和东麒麟巷 一S S 成片破旧危房进行改善试点。在提高基础设施功能、整治好环境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