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6043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山农0135藁城9411”ril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tl分析(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所 取得的成果。对论文研究期间给予指导、帮助和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或 集体,均在文中明确说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和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送交论文纸制本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和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 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论

2、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符号说明 目录 中文摘要1 A B S T R A C T 3 1 前言一5 1 1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5 1 1 1 作图群体的构建。6 1 1 2 分子标记的选择7 1 1 3 构建分子连锁图的软件1 1 1 1 4 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1 2 1 2 数量性状Q T L 定位1 3 1 2 1Q T L 作图的原理1 3 1 2 2Q T L 作图的统计方法1 3 1 2 3 条件Q T L 一16 1 2 4 小麦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Q T L 研究进展1 6 1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2 2 2 材料与方法2 3 2 1 试验材料

3、2 3 2 2 试验方法。2 3 2 2 1 田间种植一2 3 2 2 2 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调查2 3 2 2 3 基因组D N A 提取。2 4 2 2 4S S R 标记检测2 6 2 2 5D A r T 标记检测。2 8 2 2 6 数据处理2 9 3 结果与分析3 0 3 1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3 0 3 1 1 多态性分子标记3 0 3 1 2 遗传图谱构建3 l 3 2 数量性状Q T L 定位。3 3 l 3 2 1 株高Q T L 定位3 3 3 2 2 生育期Q T L 定位3 5 3 2 3 单株穗数Q T L 定位3 6 3 2 4 穗部性状Q T L 定位3

4、 8 3 2 5 籽粒性状Q T L 定位4 3 3 2 6 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Q T L 定位4 6 3 2 7Z e l e n y 沉淀值Q T L 定位4 8 3 2 8R V A 参数Q T L 定位4 9 4 讨论! ;f ; 4 1 遗传图谱的构建5 6 4 2 数量性状定位5 7 4 2 1 株高和生育期Q T L 分析5 7 4 2 2 穗部性状及单株穗数Q T L 分析。5 8 4 2 3 籽粒性状Q T L 分析。5 9 4 2 4 蛋白质含量Q T L 分析6 0 4 2 5Z e l e n y 沉淀值Q T L 分析6 0 4 2 6R V A 参数Q T L 分

5、析6 l 4 2 7Q T L 位点的区域化分布和一因多效6 2 5 结论。6 3 创新之处。6 4 参考文献6 5 j i ! I :谢7 2 l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7 5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大粒高产小麦山农0 1 3 5 和小粒强筋小麦藁城9 4 1 1 为亲本,创建了包含 1 8 2 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 I 汛s ) F 8 群体。利用D A r T 、S S R 和C A P S 标记技术,共获 得了5 0 2 个具有多态的标记,采用M A P M A K E 刚E 3 0 和M a p c h a r t2 1 软件构建了分 子遗传图谱。采用基于完备区间

6、作图法的I C I M a p p i n g 软件对株高、生育期、单株穗数、 穗部性状、籽粒性状、籽粒和面粉蛋白含量、沉淀值和R V A 参数进行Q T L 定位分析。取 得主要结果如下: l 遗传图谱的构建 构建了含有4 4 2 个D A r T 标记、5 9 个S S R 标记和1 个T a G W 2 C A P S 标记的分子遗 传图谱,覆盖小麦基因组的2 l 条染色体,含有2 9 个连锁群,总遗传长度为40 8 4 5c M , 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 1 3c M 。该图谱新定位5 4 个标记位点,包括4 4 个D A r T 和1 0 个S S R 标记,分布于除4 D 、6 B

7、、7 B 外的其他1 8 条染色体上。本研究中有1 8 个D A r T 以及1 5 个S S R 标记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已有报道不一致。有1 6 8 个标记呈现偏分离,偏分离标 记位点在小麦3 个基因组上的分布不均衡。 2 株高及生育期Q T L 定位 共检测到2 2 个控制株高的加性Q T L ,其中1 5 个Q T L 贡献率大于1 0 ,为主效Q T L , Q P h 3 B 1 4 8 和Q P h 3 B 1 6 5 可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是本研究新发现的与小麦株高有关 的主效Q T L ,并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w P t - 5 2 9 和、楸6 6 7 7 4 6 。

8、利用3 个环境的表型值及其平均值,分别检测到4 个和2 个控制抽穗期和开花期的 主效Q T L 位点,菇尹Q H t l B 1 - 8 7 与Q F t l B 1 - 8 7 为同一位点。 3 穗部性状及单株穗数Q T L 分析 对包括穗长、穗粒数、可育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穗粒 重7 个穗部性状进行Q T L 定位,共检测到1 0 4 个与穗部相关的加性Q T L ,其中有3 1 个 为主效Q T L 。检测4 个与穗粒重有关的主效Q T L ,其中Q K w p s 4 B 1 9 9 可在4 个环境及 平均值中检测到,并且在其所在的标记区间内同时检测到与穗粒数、

9、可育小穗数、不育 小穗数、总小穗数和单株成穗相关的Q T L 。 共检测到5 个控制单株穗数的加性Q T L ,3 个为主效Q T L 。其中Q S n p p 4 B 1 9 9 可 在多个环境下检测到,为稳定的主效Q T L 。 l 小麦“山农O l 一3 5 x 藁城9 4 1r m L 群体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Q 3 t 分析 4 籽粒性状Q T L 定位 共检测到5 3 个与粒重、粒径和籽粒硬度有关的Q ,凡,其中2 1 个为主效Q T L 位点。 6 A 染色体的标记T a G w 2 C A P S 附近存在与粒重、粒径、穗粒重相关的Q T L ,并且可在 多个环境中

10、检测到。控制粒径的Q G d 4 B 1 9 9 和Q G d 6 D - 1 7 8 在E l 、E 2 、E 3 、E 4 和平 均值中均能检测到,为可稳定遗传的主效Q T L 。 5 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Z e l e n y 沉淀值及R V A 参数Q T L 定位 对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进行Q T L 分析,分别检测到3 个和9 个主效Q T L 。 Q F p c 5 B 2 1 2 和Q G p c 5 B 2 1 2 两个位点为本研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蛋白质含量共 有的且能重复检测到的加性Q T L ;该位点对籽粒蛋白含量的贡献率为5 8 7 - 7 8 1 7 , 对面

11、粉蛋白质含量的贡献率为4 0 5 - 4 5 6 1 。 共检测到5 个控制面粉沉淀值的主效Q T L ,可分别解释1 1 6 7 - 5 8 6 4 的表型变 异。Q Z s v l D - 1 0 8 在E l 、E 2 和平均值中均可检测到,且在E 2 中表型贡献率为1 1 6 7 , 其加性效应来自藁城9 4 1l ,可增加沉淀值1 11 1 4 4 m L 。 面粉糊化特性( R V A ) 7 个参数(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反 弹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 共检测到6 3 个加性Q T L ,其中2 5 个主效Q T L 。3 A 、4 B 和6 D 染色体上存在4 个控制不同R V A 参数的Q T L 簇。4 B 染色体w P t - 7 5 6 9 - w P t - 3 9 0 8 区段存在一个包含6 个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