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12074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5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 厦门大学李如龙 一汉语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差异大, 但是有关研究很不够,事出有因 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词汇上都 有很大差异,这是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所共知的事实。自居易作 诗先读给老妪听,是为了接近口语,他写的诗和李贺的诗就有明显 不同。孔乙己说的“多乎哉,不多也”,把古代书面语套用于现代口 语,获得了莫大的讽刺效果。中小学生开口说话和下笔作文,脑子 里泽上来的词儿是不一样的。外国人学汉语,应付口头交际的和 研读古文书面语的,成了取向不同、差距很大的两大层级。如果拿 同一内容用书面语写下来和用口语说出来,再比较其遣词造句的 不同,一定能获得始料

2、不及的认识。 口语是用声音来实现的,通常都有听、说双方和特定的、不断 变化的语境,一来一往的交流往往不待思索,因而比较粗糙、芜杂, 但是却也可以随时修改、更正。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可以超乎 时空,在预设的、静止的语境中慢条斯理地推敲和提炼。这种由于 交际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词汇差异,应该说是在一切语言都同样 存在的。对于汉语来说,除了这些共性之外,造成书面语和口语的 3 0词汇学理论与应用( 四) 词汇差异,还有更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汉语使用的是汉字,汉字 对汉语不仅是书面符号,而且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语素,许多常 用字就是一个单音词。汉字的形音义之中,形和音之间的关系松 散,不同时代、不同

3、地域的语音变迁,不一定会造成字形的变化,只 要识字,任何方言区的人都可以按照本地的理解用汉字去创造新 词。除了用汉字造词,各地方言还可以用语音造词。运用汉字语 素造出的书面语词汇和运用口语的音节组成的口语词汇,往往有 很大的不同。其次,汉字字形纷繁,书写认记都难,这就使识字的 人掌握了文化也便获得了权势。这样的人群和只通口语的文盲之 间存在着深深的鸿沟。由于思想、生活的不同,文人雅士和凡夫走 卒说起话来,往往用词各异其趣。再次,为了避开刀笔书写的麻 烦,书面语用词往往尽量简省,而浩如烟海且美不胜收的典籍 ( “经史子集”) ,不但成为书面语词取之不尽的资源,而且成了作诗 行文的最高典范。此外,

4、南北方言的分歧也使避开语音差异的书 面语词有更大的流传空间和权威地位,方言口语的分歧和书面共 通语的统一则是推动书面语和口语词汇分道扬镳、双轨并进的重 要动力。 然而,汉语词汇中的书一口差异和对立这一事实,在历来的汉 语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究其原因,在历史上;由于书面 语通行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而获得高贵的地位,而老百姓之间 通行的口语则总是被认为粗鄙的俚俗,向来不登大雅之堂。诚然, 书面语的规范确保了社会交际生活正常稳定的运作,而且提供了 语言研究的现成而简便的范本;而口语则因为纷繁复杂、差异大和 缺乏规范而成为研究者难以驾驭的材料。后来传来的西方现代语 言学也是强调以稳定、规范的

5、书面语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这不但固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3 1 化了中土原本的重雅轻俗、重文轻语的传统,而且形成了更加难以 突破的理论统制,让人不敢越过雷池一步,在很长时间里,语法学 家研究汉语语法一直不敢采集口语做例句。马氏文通之后的半 个多世纪都是从书面语取材的,直到赵元任写汉语口语语法,才 第一次宣布“主要研究对象是E l 常说话”,“用非正式发言的那种风 格说出来的”。这种倾向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遇到了障碍,中古 时期有许多反映当时口语的材料( 如变文、话本) ,对于规范的书 面语词来说就成了难词、僻字,不得不下工夫去考证。最近数十年 来,社会语言学兴起,重视言语的变体,尤其是重视

6、口语中的变异; 应用语言学的侧重面也从书面读写转向口语的听说;修辞研究则 开辟了口语表达的新领域。有了这些方面的变化,口语的研究才 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但是在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的比较研 究上还是很少有新的突破。 口语词汇研究的不景气,不但有学术理念和社会习惯方面的 原因,也有语言自身的原因。书面语料再多,对于口语来说也只是 有限的样本,口语是每时每地、每人每事都在大量产生的,是开放 的、无限的领域;书面语有文本可依,相对稳定、规范,口头语广阔 无边、无从捕捉,而且变化无穷,搜集整理语料都十分困难。至于 书面语和口语词汇的比较研究,首先便要面临划界的困难。书面 语词和口语词都有一些是专用的(

7、 近乎一套近乎,玩味一玩儿 命) ,也有不少是通用的,例如那些最常用的基本词汇( 天地人、一 二三、上中下、来去回、红黄白、你我他) 就不但并行于书面语和口 头语,连古今通语和南北方言也莫不贯而通之。在演变过程中,有 些前代的书面语词汇后来广泛用于口语,口语造词之后也可能被 书面语接纳,久而久之,二者就难以辨识了。在实际口语中,书面 3 2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 四) 语词和口语词常常是混用的,只是由于个人言语风格和交际环境 的不同而造成选词方面和用词比重的差异。可见,对于汉语书面 语词和口语词的研究关注不够、着力不多,这是由来已久、事出有 因的。种种原因贯穿着历史和现状,表现于理论和应用,关涉

8、到语 言本体和语言外部,显然都是十分深刻的。 二 口头语和书面语不仅是语体、语用的差异 而且是汉语词汇的两大造词系统 已有的关于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词汇研究大多局限于语体、语 用的层面。换言之,是从言语变异的角度进行的考察。语言的系 统存在于无数的言语变异之中,正是由于使用言语的人有各种不 同的情况,在言语运用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内容、交 际目的,因而造成了各种言语变异。各种变异不断冲击着语言的 规范系统,使语言系统发生新的调整,有所扬弃、有所创新,在适应 新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向前发展。应该说,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 学、语用学的兴起,使语言学的研究突破了只研究语言本体的结构 系统的局限,开

9、辟了新的领域,着力于研究社会生活中的言语实 际。这是2 0 世纪下半叶语言学的重要进步。 在汉语研究的历史上,原来就不乏言语表达的研究。例如,在 书面语表达方面,宋元以来的诗话、词话可谓汗牛充栋,2 0 世纪以 来先有修辞学、文体学、文章风格学、辞章学,后来又有交际语言 学、话语语言学等,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2 0 0 2 年1 0 月间在武汉大学召开的“首届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建立更有概括力的“言语学”,发扬汉语研究注 重应用研究和变异研究的传统,吸收国外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 3 3 学、语用学、语体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进

10、一步深入地研究汉语运 用中的种种变异,探寻其中的规律。应该说,关于汉语言语表达中 的变异及其规律,有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内容,牵涉到广泛多样的社 会生活。例如从语境的角度切人,有语用学;从历史背景、流派、作 家等方面切入,有言语风格学;从交流领域和作品的不同构成切 入,则有探讨文学语言、科学语言、法律语言、辞书语言等的语体学 ( 有人称为“领域语言学”) 。在种种变异研究之中,就汉语来说,最 基本、最重要的应该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研究,而书面语和口头 语之间的差异,最重要的表现则是词汇上的差异。 语言的最基本的特质,一方面在于它有严密的系统性,大小系 。 统之间有各种结构关系;另一方面在于它有广泛

11、的社会功能,在社 会生活的应用中有种种变异。研究言语的变异,强调了语言的社 会功能,突破了“就语言研究语言”的戒律,扭转了只注重本体结构 系统的研究方向,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今后也一定可以引领语言 研究更加直接地为社会生活服务,从而更加体现语言学的价值。 然而对汉语的词汇来说,书面语词和口头语词的研究不应该 只停留在言语的变异和语用、语体的层面上。书面语词和口头语 词的差异至少在两个方面是关系到汉语本体的结构和发展的:一 是区别了两类不同来历的造词方法,一是构成了词汇演变发展的 两个基本的对立面。下文试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番初步的分析。 这里先说书面语词和口头语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两大造词 系统

12、。 造词方法是孙常叙先生1 9 5 6 年在汉语词汇中首先提出来 的。他指出:“造词方法和造词结构是不相同的。”结构是就造词 的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的。”造词方法的研究是从造词 3 4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 四) 活动方面来分析词的构成的。”把属于语法学的“构词法”和属于词 汇学的“造词法”区别开来是十分重要的,孙先生在这一点上作出 了重大的贡献。构词法是共时的词的结构的分析,造词法是历时 的词的衍生方式的考察。孙先生指出造词法是关于造词活动的研 究,这种说法是准确的,但他又说造词方法是“使用具体词素组织 成词的方式和方法”,这就又与“构词法”有些纠缠不清了。他把汉 语的造词法分为“语音造

13、词、语义造词、结构造词”三大系统,似乎 也还没有准确地揭示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关系。语言的三个 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进入语词,一切语音便和语义相纠缠,语 素之间所以能按照一定结构关系组成语词,也是以语素的意义为 基础的。这种造词法分类还是没有跳出结构语法的框框。 李如龙( 2 0 0 2 ) 在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一文中提出 了汉语造词法的四个大类:音义相生( 因音生义和因义生音) 、语 素合成( 多个语素合成复合词,包括词组的词汇化) 、语法类推( 用 虚化的语素类推构成批量新词) 、修辞转化( 把复音词的引申义凝 成新义项或转化为新词) 。这种造词法分类可以称为以语义为中 心的分

14、类法。词汇的滋生是人们认识世界、为客观事物命名,把这 些被认知的事物组成一个相关的意义单位的行为。造词法的研究 应该以语义为依据,不能像构词法的研究那样,以语法为基础。四 类造词法不但反映了成词之初的语音和语义的种种关系,也反映 了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在词汇衍生中的作用。现在看 来,所有的语词大体都可以归入这四种造词法,并且还大体反映了 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过程,也符合人类认知世界、描述世界的进 展。 如果说,从语义方面考察造词是语言学的考察的话,从口头语 汉语的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 3 5 和书面语两个方面考察汉语的造词法便是言语学的考察,也是社 会学的考察。口头语和书面语是最基本的言

15、语变异系统,是社会 语文生活中的两大应用系统,也是新词滋生繁衍的两片沃土。和 口头语、书面语之间有异有同有交叉一样,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言语 主体之间也是有区别、有交叉的。在古代中国,识字、读书、作文, 和书面语打交道,只是少数上等人的事,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所接 触的只是口头语,然而劳心者要治人就要和劳力者交往,彼此之间 不能没有共同语言。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又分又合、亦异亦同的关 系就像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相反而相成。 三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 那么,口语造的词和书面语造的词有什么不同呢? 口语通行于口耳之间,口语造词首先着眼于音,古今的双声叠 韵等

16、联绵词、切脚词、叠音词、合音词,应该都是口语造出来的,例 如:吩咐、担待、疙瘩、郎当、嘟噜、佝偻、轱辘、唠叨,葫芦、姑姑、爷 爷、俩、仨、甭书面造词则往往运用汉字,在字义上下工夫,往 粗里合或者往细里分。例如:深:高深、精深、艰深、幽深、渊深、湛 深,深厚、深广、深刻、深邃、深切、深透、深远、深重;大:博大、高大、 浩大、宽大、庞大、强大、盛大、远大、重大、壮大,大气、大胆、大学、 大意、大战等等。 汉语的方言自古以来就只流传于口头,缺乏书面形式,但它正 是最广大的人群所使用的口语。口语词有许多都是在方言地区造 出来的,现代汉语的口语词往往就是官话区里通行于不同范围的 方言词。现汉8 3 版新标的8 4 4 条口语词在“三版”取消 标 3 6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 四) 号后,就有4 1 条改标为 ( 方言词) 。例如:踝子骨、搅和、半拉、 老鸨、早半天儿、昨儿、叨登、没治、起根。书面造词则常常向古书 讨生活,起用文言词、生僻字或典故,有时就和古语词、文言词划不 清。例如:萦回、璧还、夷平、悔恨、杞忧、歆慕、旷世、绝代、憾事、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