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09928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0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 重 两 利 文 明 重 光 广 西 文 物 考 古 研 究 所 广 西 梧 州 市 博 物 馆 南 方 文 物20094 广西梧州市木铎冲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为了配合洛 (阳)湛(江)铁 路梧州段工程建 设, 广西文物考古 研究所会同梧州 市博物馆于 2006 年 7 月至 9 月对 梧州市木铎冲旧 石器时代遗址进 行了抢救性发掘, 除发现有丰富的 旧石器时代遗物 外, 在遗址内还发 现了几座历史时 期的古墓葬。 木铎冲遗址为一处山坡遗址,位于梧州市郊西 南约 10 公里的后背山上(图一)。 后背山高约 50 米, 其南面约 1 公里为浔江,浔江中央为亚洲第一大内 河岛长洲岛; 后背山东、

2、西两边分别为木铎冲和 牛粪冲两个大的山冲。该遗址就位于后背山的南坡 上, 面积约 4 万平方米。此次发掘共分 A、 B 两个发 掘区, 揭露面积 1260 平方米。在发掘区内共发现古 墓葬三座, 其中 B区发现一座, 编号为 M1; A 区两座, 编号分别为 M4 和 M5。现将这三座 古墓葬分别报告如下。 一.墓葬形制 M1为一座竖穴土坑墓,位于探方 AT107 东北部, 开口于层下, 打破层。在 堆积层之前,因原地表可能被雨水冲刷侵 蚀, 墓室受到一定破坏。墓坑平面呈长方形, 方向 150(图二)。填土暗红褐色, 较松软。 墓室尸骨已无存,靠西北角随葬 1 件青瓷带 盖四耳罐,罐内无 物。

3、墓坑长 220 厘 米, 宽 90 厘米, 残深 3074 厘米, 墓口距 地表 2590 厘米, 墓 底 距 地 表 55 160 厘米。 M4此墓为一 座砖砌拱形券顶单 室墓。位于 A 区探 方 AT807, 开口于第 一层下,打破第二、 第三层。 南北向。 无 封土堆,无墓门、 墓 道。 墓室平面呈长方 形, 紧靠墓坑四壁砌砖, 往上起券。砖室外填深红褐 色土,较松散。墓室北端券顶两侧放置有较大的石 块, 应是起加固作用; 从起券处至券顶的墓砖之间均 抹有白灰, 使墓室更加密封。 墓室底部未铺地砖, 但横向有四排青砖, 除北端 一排只有一个砖外, 其余三排都是两个砖一排, 排列 整齐,

4、应该是用来垫放棺材的; 墓室底部还撒有白石 图一木铎冲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二M1及其在 探方平面 位置图 0125厘米 69 两 重 两 利 文 明 重 光 图四M5平、剖面图 1.陶怪兽2.青瓷罐3.青瓷碗4.陶墓龙57、14、18、20.陶俑 8.陶砖9、17.朽木残片10、21.银匙11银盏12、13.金钗 15.铜镜16.银器残片19.滑石猪 灰粉粒, 用以防潮。 最靠北部的一排青砖上与青砖并 列放置有五片方形板瓦, 三件覆扣平放, 另外两件与 其相间放置, 瓦心分别向两侧, 可能是作枕头之意。 墓室两侧壁顺砖平砌,但内侧各有 两个正面立砖; 在南端壁有一壁龛, 但龛内未见遗物;墓室

5、顶部砌两层 砖, 内层侧砖, 外层平砖(图三)。 在墓室南壁近拱顶部位有 5 个 大小、 形制相近的釉陶罐, 呈弧形排 列, 罐与罐之间用青砖间隔开。 有的 罐内残存有炭化谷粒。 墓室长 240 厘米,上部宽 134 厘米, 下部宽 110 厘米, 深约 100 厘 米; 墓底距地表 135170 厘米。墓 砖有三种规格,约为 24125 厘 米、 25125 厘米和 26136 厘米。 M5此墓为一座长方形竖穴 土坑墓。位于 AT709 西北部, 开口 于层下。 无封土堆。 头向正北。 填 土棕红色。 因位于山坡上, 受雨水冲 刷侵蚀, 在形成层堆积前, 墓室上 部受到一定的破坏, 长 24

6、0 厘米, 宽 134 厘米, 残深 7090 厘米, 墓口 距地表 2556 厘米,墓底距地表 95146 厘米。尸骨、 棺木无存, 但 在墓底发现有棺木腐朽 后的残留物。 墓内出土有 金发钗、银盏、银匙、 铜 镜、 瓷罐、 陶俑、 滑石猪等 22 件随葬品。陶俑置于 墓室底部两侧, 为穿带服 饰的人身兽首俑,高近 30 厘米, 呈站立姿势; 在 墓室的后端两边各有一 个怪兽, 起镇守墓葬的作 用。 金银铜器发现于墓室 底部的中北部, 一对金发 钗呈 “V” 字形斜立着; 一 个银盏和两个银匙叠压 在一起; 银匙的旁边还有 一面铜镜。 这些银器和铜 镜原先可能置于木盒内, 因为周围发现有残留

7、朽木。 瓷罐位于墓室的北端, 与 金银器之间有一侧立的灰白陶砖相隔。在墓室南端 出土一对滑石猪(图四)。 048厘米 图三M4墓室平、剖面图及墓室前壁正立面图 038厘米 70 图七M4出土的铜钱(M4:6)和铁棺钉(M4:19) 01厘米 1 2 图六M4出土的陶罐 1.青釉陶罐(M4:1)2.黑釉陶罐(M4:3) 04厘米 图五M1出土的青釉 四耳罐 两 重 两 利 文 明 重 光 二.随葬器物 1. M1随葬品 青瓷带盖四耳罐 1 件, 编号 M1: 1, 圆唇, 沿微 卷, 溜肩, 肩部两两相对附四横耳, 并饰一周凸弦纹, 深鼓腹近圆, 平底。通体施青釉, 略泛黄, 釉脱落严 重。盖呈

8、覆盘状, 身饰五周细凹弦纹, 尖圆唇, 近圜 底。口径 11、 底径 11、 通高 15、 最大腹径 20 厘米; 盖 口径 13.6、 高 3、 厚 0.6 厘米; 耳长 5、 宽 2、 厚 1.6 厘 米(图五)。 2. M4随葬品 此次出土的随葬品有陶罐、铜钱以及棺钉和板 瓦。 陶罐5 件。根据口沿特征可分二式: 式3 件。敞口, 颈微束, 溜肩, 平底。标本 M4: 1 子母口微敞, 尖圆唇; 颈微束; 溜肩, 上部饰一 周细凹弦纹, 下部附四横耳, 一耳残; 上腹圆鼓, 下腹 弧收, 饰一周凹弦纹, 下三周较细; 平底。泥质灰褐 胎, 火候较高; 青釉, 施釉至中腹, 有脱落。口径

9、7.4, 最大腹径 13.8、 底径 8.4、 高 16 厘米(图六,1;彩版 四, 1)。 式2 件。口近直, 溜肩, 平底。标本 M4: 3 子母口近直, 尖圆唇; 溜肩, 上部饰一周细凹弦纹, 下 部附四横耳; 上腹圆鼓, 下腹弧收, 饰一周凹弦纹, 下 三周较细; 平底。泥质灰褐胎, 火候较高; 黑釉, 施釉 至中腹, 略有脱落, 有流釉现象。口径 7.2、 最大腹径 12.2、 底径 8.6、 高 13.2 厘米(图六,2)。 “崇祯通宝” 铜钱13 枚。 圆形方孔, 有廓。 “崇 祯通宝” 四字为楷书, 对读。多数已锈蚀严重。外径 约 2.4 厘米,内廓径约 1.8 厘米, 方孔边

10、长约 0.5 厘 米, 厚 0.1 厘米(图七,2)。 棺钉5 件, 四棱锥形, 铁质, 无帽。长 6 厘米, 最大径 0.9 厘米(图七,1)。 板瓦5 件, 大小形制形同。青灰陶, 均为正方 形, 边长约 16 厘米。 3. M5随葬品 墓内出土了金、 银、 铜、 瓷、 陶、 石质等随葬品共 计 22 件。 金钗2 件。形制相似。呈 “U” 形, 顶部截面呈 近菱形, 钗身为圆柱体, 端部略细, 尾部稍粗。标本 M5: 12, 最大长 8.8、 宽 1.4 厘米。标本 M5: 13, 长 9、 宽 1.4 厘米(图八,2;彩版四,5)。 银匙3 件, 其中一件已残。匙面呈舌状, 弧形 长柄

11、, 扁平, 柄端宽, 近匙身部窄, 柄端呈弧形, 素面。 标本 M5: 10, 径 4.65.4、 宽 0.8、 通长 18 厘米 (图 八, 4;彩版四,4)。标本 M5: 21, 匙面呈舌状, 弧形长 柄, 扁平, 柄端稍宽, 近身部略窄, 柄端较直, 素面。 身 长 2.83、 身宽 2.8、 柄宽 0.3、 通长 10 厘米(图八, 3)。 05厘米 71 图八M5出土的金银铜器 1.银盏(M5:11)2.金钗(M5:13)3.银匙(M5:21) 4.银匙(M5:10)5.铜镜(M5:15) 图九M5出土的瓷器 1.青瓷四耳罐(M5:22) 2.青瓷碗(M5:3) 两 重 两 利 文

12、明 重 光 银 盏1 件。M5: 11, 尖圆唇, 口微敛, 弧 腹, 底近平, 素面。口径 7、 高 1.8、 底径 4.4 厘米 (图八,1;彩版四,6)。 铜 镜1 件。M5: 15, 八出葵花形外框, 框 内一周凸弦纹, 弧形钮; 素面。 青铜质, 锈蚀较严 重。 形体较小, 直径 9.6、 厚约 0.9 厘米(图八,5; 彩版四,8)。 青瓷四耳罐1 件。 M5: 2, 沿微卷, 方唇, 颈 微束,溜肩,肩附四横 耳, 深鼓腹, 平底; 在上 腹、 中腹、 下腹分别饰有 三周较浅的凹弦纹。灰白胎, 胎体较厚。青黄釉脱落 严重。口径 17、 底径 18、 最大腹径 24、 高 29 厘

13、米 (图 九, 1;彩版四,3)。 青瓷碗1 件。灰白胎, 青黄釉。M5: 3, 圆唇, 敞 口, 饼足。口径 18、 底径 6.4、 高 6 厘米。碗倒扣于青 瓷四耳罐之上, 起到盖的作用(图九,2)。 十二生肖俑6 件。泥质陶。兽首人身, 均呈站 立状, 双手合抱于胸前; 身着右衽长袍, 腰束带, 衣领 敞开, 衣袖宽大, 褶皱鲜明。 头部形象和衣服纹 饰均用深浅粗细不一的刻划线条表示, 从颈部 的痕迹来看, 兽头与人身应为分别制作好后再 粘为一体。 头部刻画粗糙, 形象较为模糊; 胎质 较粗, 均呈灰白色; 釉色分灰白和灰黑两种, 除 标本 M5: 6 猪俑的灰黑釉保存较好外, 其他俑

14、的釉均脱落严重。标本 M5: 5,灰白陶牛, 高 32、 宽 8、 厚 6 厘米(彩版一,3)。标本 M5: 6, 灰 黑陶猪, 高 28.4、 宽 9、 厚 6.8 厘米(彩版一,2)。 标本 M5: 7, 灰白陶鸡, 高 30、 宽 8.4、 厚 6.4 厘 米(彩版一,1)。标本 M5: 14, 灰白陶狗, 高 27、 宽 9、 厚 6.4 厘米(彩版一,4)。标本 M5: 18, 灰 白陶虎, 高 27、 宽 8.6、 厚 5.6 厘米(彩版一,5)。 标本 M5: 20, 灰白陶鼠, 高 29.4、 宽 9、 厚 6.4 厘 米(彩版一,6)。 镇墓兽2 件。标本 M5: 1,泥质灰

15、陶怪 兽, 四肢半曲, 呈半卧状, 体形粗壮。 兽嘴紧闭, 双眼半睁, 鼻上翘, 双耳竖起, 背上一条粗壮突 脊从额头一直延伸到尾部。灰陶胎质坚硬, 较 粗糙; 原应有灰黑釉, 基本上已脱落。长 19、 宽 8、 高 7 厘米(彩版四,9)。 标本 M5: 4, 泥质红陶墓龙。 两端 各一头, 弓形身体, 背带突脊。 面部较模糊, 隐约可见 凸起的额头和鼻梁。双头均呈扁长形, 头顶尖竖, 下 巴浑圆。 头下各有两足站立共同撑起整个身躯。 红陶 胎质, 较粗糙, 原来应有灰黑釉, 绝大多部分已脱落。 长 18、 宽 6、 高 10 厘米(彩版四,2)。 灰白砖1 件。编号为 M5: 8, 长方体

16、, 形体扁 薄、 修长, 规格 30153 厘米。 滑石猪2 件。形制相同。标本 M5: 19, 呈站立 状。双耳上竖, 前额扁平, 猪嘴朝下, 似欲觅食; 双眼 各用两道刻画线表示, 炯炯有神; 猪腹饱满, 四肢并 排站立。右后足略残。长 4.2、 宽 1、 高 2.2 厘米(彩版 四, 7)。标本 M5:22, 四足均残, 长 3.8、 宽 1.2、 残高 2 厘米。 朽木残片2 件。呈不规则形状, 棕黑色, 编号 分别为 M5: 9 和 M5:17, 尺寸分别为 203.61.2 厘米、 620.1 厘米。 三.结 语 1.关于墓葬年代 M1 此次虽未发现纪年遗物, 但青黄釉卷沿鼓腹 的四耳罐为梧州地区唐代墓葬所常见,故该墓的年 代可能为唐代。 M5 出土的四耳罐, 青黄釉、 短颈、 卷沿、 溜肩, 为 05厘米 07.5 厘米 72 两 重 两 利 文 明 重 光 唐墓中所常见;八出葵花形铜镜与广东省韶关市、 郑州市西郊等地唐墓中发现的同类器物相似, 也为 唐墓中的常见器物; “U” 字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