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2ml硫酸铜溶液,再逐 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2ml硫酸铜溶液,再逐 滴加入氨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利用实验室提供药品制取氢氧化铜 研究表明:过量的氨水与CuSO4反应生成了一种 组成较为复杂的物质, 其化学式为:[Cu(NH3)4]SO4 使溶液呈深蓝色的是 [Cu(NH3)4]2+ 总反应:CuSO4+4NH3H2O==[Cu(NH3)4]SO4+4H2O 配合物 硫酸四氨合铜 四氨合铜离子 专题4 分子空间构型与物质性质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的形成 比较 H+ + NH3 = NH4+ Cu2+ + 4NH3 = [Cu(NH3)4]2+ 在水溶液中,Cu2+和NH3 是怎样结 合成[Cu(NH3)4]2+的呢? 提出Cu2+与NH3分子结合生成[Cu(NH3)4]2+ 的设想 2+ Cu NH3 H3N NH3 NH3 [Cu(NH3)4]2+是一种深蓝色的复杂离子 在[Cu(NH3)4]2+ 中,Cu2+位于[Cu(NH3)4]2+的中 心,4个NH3分子位于Cu2+的四周。
模仿NH4+的结构式,书写[Cu(NH3)4]2+的结构简式 问题? 请根据[Cu(NH3)4]2+的形成, 总结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如:[Cu(NH3)4] SO4、 [Ag(NH3)2]OH 、Fe(SCN)3 、 Na3[AlF6] 等 2.定义: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 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 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一、配合物的概念 提供孤电子对 接受孤电子对 1.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学生活动: 阅读p77“信息提示”, 认识配合物的组成 二、配合物的组成: [Cu(NH3)4] SO4 中心 原子 配位体 配位原子 配位数 内界内界 外界外界 中心原子(离子): 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离子或原子, 多数为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或原子 如:Cu2+,Ag+,Fe3+,Zn2+ ,Fe,Ni 配位体: 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如:NH3 , H2O, CO, X-, SCN-,OH- 配位原子: 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如:N、 O、 C 、 X 、 S 练一练练一练 按要求填表: [AlF6]3- [Ag(NH3)2]+ [Co(NH3)6]3+ [Co(NH3)5Cl]2+ Fe(CO)5 Na+ OH- Cl- Cl- 无 Al3+ Ag+ Co3+ Co3+ Fe F- NH3 NH3 NH3、 Cl- CO 6 2 6 6 5 对于具有内外界的配合物,中心原子和配位体通过 配位键结合,一般很难电离;内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 在水溶液中较易电离。
写出 [Cu(NH3)4]SO4 、 [Ag(NH3)2] OH 、 Fe(SCN)3 的电离方程式 [Cu(NH3)4]SO4 = [Cu(NH3)4]2++SO42- [Ag(NH3)2] OH = [Ag(NH3)2]++OH- 练一练 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 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 )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 维尔纳与配合物 19世纪末期,德国化学家发现一系列令人难以 回答的问题,氯化钴跟氨结合,会生成颜色各异、化学 性质不同的物质为了解释上述情况,化学家曾提出各 种假说,但都未能成功直到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 纳(A.Werner)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 了配合物等概念,并成功解释了很多配合物的性质 , 维尔纳也被称为“配位化学之父”,并因此获得了1913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n现有两种配合物晶体[Co(NH3)6]Cl3和 [Co(NH3)5Cl]Cl2,一种为橙黄色,另一种为紫红 色。
请设计实验方案将这两种配合物区别开来 n提示:先写出两者的电离方程式进行比较 实验方案: 1、称取相同质量的两种晶体,分别配成溶液 2、向两种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3、静置,过滤 4、洗涤沉淀,干燥 5、称量 结论:所得固体质量多的即为[Co(NH3)6]Cl3, 所得固体质量少的即为[Co(NH3)5Cl]Cl2 n[Co(NH3)6]Cl3 = [Co(NH3)6]3++3Cl- n[Co(NH3)5Cl]Cl2 = [Co(NH3)5Cl]2++2Cl- 课堂总结 学完本节课你应该掌握: 1、能说出什么是配合物,能进行辨认 2、能够举例说明配合物中的中心原子(或离子 )和配位体是如何结合的 3、能够指出配合物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4、能书写有关配合物的化学用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