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3196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第4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先秦诸子选读 新课标导学新课标导学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四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3 进入课堂 4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学 习 目 标 1识记本文中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领悟作者的观点;重点学习第1、2、3、7则选文。 3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仁”的现代价值。 课 前 预 习 论语补注 自独尊儒术的西汉起,论语便成为知识分子和仕宦阶层置之案头的重 要典籍,也是当时学校的传统教材。尤其是宋元以后,科举考试必取“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中的语句命题,因此它更加受到重视。现代 人,虽然目的与古人大不相同,但要想研究孔

2、子,研究儒学,研究中国传统文 化,论语是必须阅读的。当然,论语的内容也有消极成分,如重视等 级名分、轻视生产劳动、过分强调礼让孝道等,在读的过程中,这些都是需要 批判的。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读准字音 皋陶( ) 伊尹( ) 恕( ) 取譬( )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o yo y yn sh p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克己复礼为仁。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倒装句 汤有天下,选于众。( ) 富哉言乎!( ) 介词结构后置 主谓倒装 进 入 课 堂 1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 _ 答:这八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其中却包含着很深的道理。以国来说,哪一

3、国都不愿意受到侵略和剥削,你也就不要去侵略和剥削别国;以家来说,谁家 都不愿意幸福和美满受到破坏,你就不能去破坏别家的幸福和美满;以人来说 ,你当然不愿意自己在任何方面被伤害,那你就不能去做任何有可能伤害别人 的事。可以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道德标准之一, 所以一直流传至今,而且还会流传下去。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2在选文第13则中,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 的?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哪一方面? _ _ 答: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礼”;对仲弓,他则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樊迟时,孔子说:“爱人。” 这三则选文集中体现

4、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如何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 _ _ 答:曾子这句话非常有名。曾子所指的“士”是对读书人的统称。他认为一 个读书人应该胸襟宽大,气度宽宏,眼光远大而刚毅决断,只有这样才能为国 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读书人实践仁 的理想决定的。 孔子所讲的仁,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他人,为此 就要承担起救世救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历史的道路上,没 有停止的时候,要一直到死。所以读书人必须对此做好准备,也以此作为自己 学问修养的目的。 4如何理解第9节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 _ _ 答:“仁

5、者安仁”,仁者能安处仁道。不管在穷困中,还是在富贵中,仁者 能“贫而乐,富而好礼”,仁者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仁者能“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仁者能“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仁者的内心充足,安贫乐道。所以,仁者能安仁。知者就不 同了,“知者利仁”,智者知道“仁”对他有利,所以便去行仁道。仁者智者,一 个以“仁”为本,一个以“仁”为用。仁者是自发的,智者是自觉的。从现代心理 学的角度来看,仁者有内部动机,智者靠外部激励。仁者、智者,如果二合为 一,那人生修养就完美了。 1根据选文,谈谈孔子的理想人格“仁”的内涵是什么? 孔子的理想人格有一个根本

6、点,就是具有仁德。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 弟子们多次提出过这一问题,孔子也做出了不尽相同的回答。选文第1则是颜渊 和孔子的问答。“颜渊问仁”,“问仁”就是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 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为 仁”就是说,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仁。礼显然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 的,要不然就不会克制自己才能回复到礼。但是礼是社会人生所必需的。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2孔子对“仁”还有哪些重要界说? 孔子对于仁还有一些重要的界说。选文第2则:“仲弓问仁”,仲弓姓冉名雍 字仲弓,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出门如见大

7、 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从字面上看 ,这几句话很好理解。意思是说:出门如同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 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在 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 尤人。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 左传成公十三 年 )。“邦”是指诸侯国。“家”跟“邦”并提,指的是大夫的家族。仲弓表示:“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句话,跟颜回所说的一样。 3孔子“仁”的思想精华是什么?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

8、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 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 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 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 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 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 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 方面。 4孔子的“仁”和“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就孔

9、子与颜回的这些问答来看,仁和礼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礼主要是外 在的规范,而仁则主要是对这种规范的内在自觉而已。可是二者又有不一致的 地方。这在孔子对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的评价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按照孔子 的想法,诸侯在大门内可以建有照壁,诸侯献酬饮酒后可以把空杯子反放到坫 台上( 坫台是古代设于厅堂前部两柱间的土台子 ),可是大夫在大门口只能用帘 子遮挡而已,其厅堂两柱间也不能有放置酒杯的坫台。管仲怎么样呢?管仲家 既设有照壁,又设有坫台。 所以孔子很生气地说:“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 )另一方面, 孔子十分推许管仲的仁德,因为他辅佐齐桓公跟其他诸侯会盟,图谋共存,而 不使用武力。

10、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这样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 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如,犹乃 )。”这样说来,克己复礼固然是仁,但是 仁又不限于克己复礼( 那只是仁的基本面 )。 5选文在措辞上有何特点?请举例作简要说明。 平淡之中见真知。 文中的很多措辞看上去很平常,而实际上可谓意蕴丰富。如“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当中的“一日”,就大有深意。人世间所有的事业都以这“一日” 为着重处,实践仁也是这样。荒废或舍弃了这一个“一日”,就永远没有成功的 时候。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 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

11、“仁”, 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 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 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解析】 悌:t A 【解析】 都是使动用法 D 【解析】 一言:一个字。 D A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 极”。 D卒,“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 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叫“卒”; 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解析】 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 【解析】

12、依据文章相关信息,是子夏列举舜汤的事例来向樊迟阐释“举直 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含义的。 C 【解析】 达:明白,理解 C 【解析】 A知智,B错措,C乡向。 D C 9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 【答案】 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养民以礼,反对用刑罚来整顿百姓。 10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 说说相关的理由。 【答案】 (1)认同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如材料一所讲,孔子反对惩罚性的 行为,“怀刑”同前面的“怀德”也对应不上。真正心里想的是“刑”的是小人,而 不是君子。而“怀信”就符合君子的行为,告诉我们君子不像一般百姓一样只关 注物质功利的现实世界,而是关注精神和道德的层面。(2)反对萧民元先生的观 点,这里的“怀刑”意思是“君子关怀刑罚当否”,能够同后面的“小人关怀利益 足够否”对应;义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尊重经典文本,不能随意篡 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