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93185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9 文言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掌握文言文中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法和不同意义、常 见文言实词虚词的不同用法及古今异义的重点字词; 2、理解重要教材中重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意义; 3、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自己 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鉴赏水平; 4、结合语言基础知识、阅读题,将所学文言文内容与相 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一)字音 1、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_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 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 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_ 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 环而攻之有夫读_ 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 间有读_ 奉命于危难之

2、间 有读_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 f f jin jin 2、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_异读、_ 异读、_异读。 a. 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 义的一种办法 如:王原音wng破音_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孰为汝多知zh乎知同_ c.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 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_。 破音假借 古音 wng

3、智 k hn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_,他们有实在的 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 出以下几种差异: 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_。 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 _。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泛指江河 男子的配偶 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 _(即地位低见 识浅),而现在是_的意思。 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 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_比较适合文意。 低微而鄙俗

4、品德恶劣、不道德 爱怜 2、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_,当 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_。 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_。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_。 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 限制 运输的工具 善良、诚良的人 亲近,疏远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_。 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

5、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_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 词,可译为_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其是耻辱 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其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_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以为”,“认为是” “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使其劳累 3、一词多义。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 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 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 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

6、义,并要在具体语境 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三)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 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_,表达一定的 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 、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 _应重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 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 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 帮助实词构成句子 “之、以、而、其、于”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_对主语进行判断 ,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7、, 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 _。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 下文判断。 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 _。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 下文语意去推断。 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肯定或否定判断 表被动句 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 _。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_ 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_,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突出修饰语 4省略句。 常见的是_,有 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 ”_等。 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 “如何”“奈何”“然则”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