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总论(ppt 36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2319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总论(ppt 3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审计学总论(ppt 3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审计学总论(ppt 3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审计学总论(ppt 3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审计学总论(ppt 3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总论(ppt 3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总论(ppt 36页)(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v一、审计的定义 v(一)国外定义: I审计是指对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 ,客观地获取评价证据,以确定其符合既定标 准的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 个系统过程。 v(二)审计定义的要素: 审计主体(审计专业人员) 审计对象(可计量的经济活动或经济事项) 既定标准(泛指公共会计准则,制度,法律法 规,预算标准,绩效标准) 评价的系统过程(寻找证据进行比对):也就 是工作过程,有组织的行为并遵循一定和程序 标准 v(三)我国对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人员,对特定的经济实体的可 计量的信息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客观的收集 和评价证据,以确定并报告这些信息与既定标

2、准符合程度的一个系统过程。 v二、审计产生的动因(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 1、受托责任关系的出现是社会对审计需要的直 接而主要的原因 v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管理人 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管理关系, 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 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 v其实这种受托责任关系本质是源于社会分工。 2受托责任特征 v资源经营管理权转移,委托方-受托方, 这是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和本质 v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受托方对委托方 一定的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 v受托责任的内容必须按一定标准确定下来, 这个标准就是法律,规章,契约。 v受托责任可以计

3、量。 v委托人也应有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支付报酬 3出现的这种责任委托人与受托责任人这样的 委托关系,系产生了两个需要 v委托人要对受托人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监督,而 委托人往往是不专业的,于进产生审计的需要(从 专业分工上讲) v受托人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已的有效管理和资源使用 权用情况,但管理者(受托人)虽然是专业的,但 是,由于其本身是经营者,不具有完全的证明力, 于是产生第三方审计的需要。(从独立性上讲 ) 4审计可以满足这种社会需要的原因 v审计人员具有专业技能。 v审计人员的身份是独立的,他独立于委托方,也独 立于受托方 5审计产生的三大直接动因 v(1)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是审计产生

4、的客观基 础. v(2)两权分离或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授权)是审计 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社会基础)。 v(3)责任授予者对责任承担者应负责任的履行情况 ,无法直接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是审计产生与 发展的直接原因。 6、派生结论: v(1)国家审计产生于国家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 离 v(2)注册会计师产生于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 权的分离 v(3)内部审计产生于内部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以 及经营管理权的进一步分离 v(二)审计关系:委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 计关系确立的前提 1委托责任关系-经营管理关系 v(1)经管责任关系-保值增值 v(2)债权债务关系-按期还本付息 2委托责任关系-审计

5、关系 v(4)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 启示。 I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 营权的分离; II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 III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 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 计具有鉴证职能,另一方面也使其在社会上享 有较高的权威性。 v;现代内部审计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变为以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v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不是源于内部所有权与经营管 理权、以及经营管理权的进一步分离,而是源于国 家强制建立,这一点,与我国当时的历史环境相适 应,我国当时是单一的国有体制,产权不明

6、,所有 权与经营权合一或不明,所以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内 部审计没有土壤。 v(三)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 v1政府审计业务的发展 审计工作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率、经济性及效 果(Economy,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即 3E审计。 v政府审计分三个层次:(1)财务和遵循性审计;( 2)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3)项目效果审计。 v2内部审计业务的发展 从财务评价到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后又再扩展 到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 v3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发展 财务报表审计(历史信息)认证服务(可 信性保证服务) (1)认证服务改善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 ) (2)认证服务未对

7、信息种类加以限制,可能涉 及任何类型信息。 (3)独立性和专业性是提供认证服务的基础 v(四)审计的职能和作用(补充) v1、审计职能 审计基本职能是经济监督,此外还具有评价和鉴证职能 。 v2、审计监督制度 审计监督制度是国家在审计监督活动中,要求审计机关 、被审计单位及其他有关方面应当遵守的秩序。审计监 督制度是履行审计职能的基本保证。审计监督制度的法 律地位和审计监督在经济监督中的地位决定了审计在国 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小。 v3审计监督作用 审计在宏观经济活动中和微观经济活动中具有制约和促 进作用。 第二节 审计假设 v一、假设与审计假设 v(一)假设 1、假设是演绎推理或科学论证的前

8、提出条件, 是任何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先导。 实证研究的方法如下 建立假设 实验或实践,收集数据和信息 验证假设 形成科学结论 2、假设的特征 v必要性特征:即假设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假设 ,科学研究或实践往往难以进行 v假设不需要直接验证自身的正确性。但假设的正确 性由其演绎结论的正确性来验证。 v假设具有科学性特征,一般是人们可以接受的公理 。 v假设的风险性特征。即假设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v破产企业的“持续经营” v物价持续涨时的“后进先出”法 v(二)审计假设 审计假设又称审计假定,是指人们对审计领域 中存在的尚未确知的或无法论证的事物作出的 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它是根据已有的理论

9、知识和实践经验,所做出的合理的、但仍需证 明的命题。 依据这些审计假设,才能确定审计的范围与内 容,审计的过程与方法,审计承担的责任范围 等。所以审计假设实际上就是对审计环境、审 计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假定,是审计结论的 前提。同时,审计假设对审计实践活动又具有 指导作用。 关于审计假设的质量表现: v“协调性”表现:一个体系中的每一个命题必须和概念 结构中的其它命题协调一致 v“有助于进一步探究”的表现:即它通常被作为演绎、 推理的前提,审计原则常常可以从基本假设中推出 v“一致性”表现:在审计假设体系中,两个命题相互矛 盾,则不可能两个命题都是真的,在同一系统中不 可能同时两者都被接受 v

10、“独立性”表现”:在审计假设体系中,每一个命题都 不应该由其它已知的命题提导出来,否则它就不是 一个审计假设的命题了 v二、国外审计基本假设 v1. 8大假设 v(1)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是可以验证的;(可计量 假设):该命题是审计客体对象的建立基础 v(2)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之间没有必然 的利害冲突;(独立性假设) :该命题是审计主体 建立的基础 v(3)提交验证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资料不存在串 通作弊或其他舞弊行为;(假定内控执行良好) 该命题是建立审计目的的基础 该命题是认认清审计责任的基础 建立审计方法的基础 v(4)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能防止舞弊行为的 发生;(内控设计良

11、好):该命题是建立基本审计 模式的基础 v(5)通过公认会计原则的一贯运用,可以公允地反 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既定标准假设) 该命题是建立审计标准的基础。 v(6)如果没有明确的反证,被审计单位过去被认为 是真实的情况,将来也属真实;该命题是确定审计 范围的基础。 v(7)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审计财务资料并发表独立 的审计意见;该命题是确定审计主体理论的基础。 v(8)独立审计人员承担的职业责任与职业地位相称 。该命题是确定审计主体理论的基础。 、13项审计假设 v第一类,基本依据假设(审计必要性假设),即关 于为什么要去审计的假设,主要源于受托责任,共 条: (1)未经审计的会计信息

12、缺乏足够的可信性(对账目有正 当的怀疑); (2)对财务报表信息验证是一种迫切要求; (3)依法进行规范审计,是提高会计信息可信性的最佳手 段; (4)通过外部审计,可以提高或验证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5)股东和其它报表使用者通常不能自已验证报表,并对 原报表信息不满意。 v第二类,行为假设,即有关审计的主、客观条件的 假设,共条: (6)审计人员与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冲突;(独立性) (7)法律不会限制审计师的行为;(超然独立) (8)审计师在精神、地位上和形式上完全独立;(独立) (9)审计师有承担任务的充分技能;(专业性) (10)审计师对其工作和意见的质量负责。(法律责任) v第三类,功能

13、假设,即有关审计师发挥作用的假设 ,共三条: (11)审计师可获得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在合理的时间 与成本范围内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审计;(对象的可计量性) (12)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可使会计信息避免严重错弊; (内控设计良好) (13)公认会计原则和适当会计基础的一致运用,导致会 计信息的公允表达。(既定标准 ) v三我国审计基本假设:我国审计学者将审计假 设分为基本假设和特种假设两部分。 1、审计基本假设 v(1)审计必要性假设: (假设受托责任是存在) 审计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应建立在假设受托责任关系存在的基础上 。 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以后,经营者受托为所有者管理受 委托的事项,这样经

14、营者对所有者就负有经济责任或会计责任。 正是因为这种托责任和经济的存在,审计工作才有存在的必要,才具 有鲜明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v(2) 审计对象可证实性假设(建立在可计量基础上,说明审 计的可行性) 审计工作之所以能进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假设会计资料及其他经 济资料、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是可以查得清的,对经营人员应负 的经济责任是能够确定的。 有了可证实性假设,审计人员就会使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去搜集能证 实问题的各种审计证据,同时也促使了对审计证据与审计方法的 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而整个审计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取得充分证 据,并据以判明受审对象状况与责任归属的过程。 v(3) 错误与弊端存在性假设

15、(基于内控的设计和 执行) 根据错误和弊端存在可能性的假设,在进行审计时,应首先检 查内部控制的健全与贯彻情况,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决定进一 步审计的范围、重点、程序和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审计工 作效率,把审计人员从大量的数学游戏中解放出来。 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与以往相比没有改变,则以往的差 错可能会增加本期的差错概率;同样,若以往没有差错,则 会减少本期产生差错的概率。有了这一假设,审计人员就可 以根据以往的检查情况,来确定本期应该检查的范围及重点 、程序与方法,这样有助于减少审计风险 , 增加审计结论的 可靠性。 v(4) 行为衡量标准假设 (定义中的既定标准) 这里主要是指依据什么衡量会

16、计人员行为方面的假设。会计 人员进行记录、计算与报告时理应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即 要正确地运用会计原理、原则与方法,客观地、前后一贯地 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有了这一假设,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就可以把精力放在 对会计行为过程的检查上,而不必放在对行为结果方面的检 查上。即是要查明会计工作对各项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会 计原理等贯彻执行情况,并据此来判定其结果的真实与否。 v(5)无反证判定假设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设 定) 这一假设的含义是若无相反的证据,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 现在和将来仍是如此。 I. 确定了审计范围。审计人员只需重点关注本期经济业务的 发展、变化及其结果。而对已经过审查且被认为是正确的、 与本期相关的前期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财务报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