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92238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复习(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考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_通_,意思为: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通_,意思为:_ 支肢肢体 被披 这里是“穿”的意思 跑 热水 借 奔 两次 气味,这里指香气 腰佩 穿着破旧的衣服 吃 每天 脸色 表情 好像 如,比得上 周到 到 喜欢,爱好 得到 借 不 放松 超过约定的期限 能够 指已成年 担心,忧虑 大 交往 向 请教 脸色 引、提出 询问 侧着 请教 有时 训斥、呵责 等待 最终 学舍,书馆 被子 住 帽带 光彩照人 羡慕 旧絮 破 6. 重点句子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2)或遇其叱咄,色

2、愈恭,礼愈至。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所以我虽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寄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给我准备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用。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 选文记叙了作者年轻时 求学的经历 ,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 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一句中可以感 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

3、找一个 记述作者求学经历 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句子: 感悟: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2. 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 阅读 第一段,用原 文中的语句回答。 (1)解决“无书”的办法: (2)解决“无师”的办法: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作者所说的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 话概括回答。 4. 你认为 作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段回 答,至少两点,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勤:勤奋抄书读书,勤于求师请教。 艰:从师路途艰难,求学

4、生活艰苦。 因为“我”好学,以读书为乐;因为“我”勤学好问;因为“我”不畏艰辛。 5. 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学习要勤奋刻苦。学习要以读书为乐。 强化训练 C D 3. 下列对选 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 等;赠序一般是送亲友远 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 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 教,有时遇到 前辈的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 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 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 诗经 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 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

5、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 挂上帘子讲读 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A 4. 用现代汉语 翻译下面的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进 退 容 止 非 礼 不 行 学 士 皆 师 尊 之。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向他请教。 / /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全文 (二)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 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 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于是其

6、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 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 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 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 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 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注释】天台:县名,今属浙江省。中书左司掾:元代以中书省总 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把政、军、监察三权。中书省

7、下置左右司 ,分管省事,明初尚沿元制,掾,古代属官的通称。擢:提升。指挥 司:明代在各省设置的地方军事机关。照磨:指挥司的属官,主管文书 。工:精美。自免:自己辞去官职。颜回、原宪:都是孔子的学 生,一生穷困而德行很高。得无:岂不是。 得到 同“披”,穿 2. 用现代汉语 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思。 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 语段(一)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语段(一)中作者通过_的方式做到“卒获有所闻”

8、;语段( 二)陈庭学通过_来做到气愈充,语愈壮, 志意愈高。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 虚心虔诚地求教。 游览山水、拜访名家古迹 读书和拜师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全文 (二)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 大官, 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 ,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 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 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 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

9、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B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语段(一)中对“同舍生”的穿戴做了详细 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通过对比,反衬出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 坚定,说明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关键在于用心专一的道理,告诉马 生锦衣玉食只是外在肤浅的享受,知识学习才是人生的至味。 4. 两个语段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 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 年轻人 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 做到: _ 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四、阅读 下面语段,完

10、成14题。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全文 (二)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 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 得。”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阮光禄:阮裕,曾任金紫光禄大夫,故称阮光禄。咨尽: 咨询、询问至完全理解。索解:寻求解释。 D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 语段(一)的两个段落都写到求学的艰苦,是否重复?作者极力强 调自己求学艰苦的目的是什么? 不重复。第一段主要讲幼时求学之苦和从师之难,突出的是自己对 知识的渴求和求学的决心;第二段主要写从师路途的艰辛和生活条 件的艰苦,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勤奋,侧重点各有不同。目的是通 过讲述自己求学的艰苦经历,劝勉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努力 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