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91802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效应动力学10综述(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本章内容: o药物的基本作用 o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o药物与受体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asic ffects of rugs asic ffects of rugs ndrug 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 ntherapeutic effect nadverse reaction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Drug action 效价强度: 环氢呋氯. 三、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 (比较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极量、半数效应量的概念 极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也是药

2、典所规定的治疗剂量的极限) 半数有效量( 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 ): 引起50%最大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量反应) 或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时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 T.I): T.I = LD50 / ED50 (大于3才具有临床意义) T.I越大越安全。(注:不包括过敏反应) 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概念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 指ED95LD5之间的距离,其范围越大越安全。 36 治疗疗指数 (Therap

3、eutic Index) 表示药药物 安全性 效应应 死亡 治疗疗指数 37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产生治疗效应的药物浓度范围。 适应多数人,少数可有毒性或无效。 当ED和LD两条曲线有重叠时,常用 安全范围或LD1/ED99的比值来衡量药 物安全性。 38 第 三 节节 药药物与受体 Drugs and Receptors 第 三 章 2007/UKCRO/BMS 药药物的作用机制 (Mechanism of action) 作用机制: 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 作用机制涉及: 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载体、 免疫系统、基因等。 2007/UKCRO

4、/BMS Ion channels 2007/UKCRO/BMS BZD BZD: Mechanism of actionBZD: Mechanism of action 2007/UKCRO/BMS Enzymes 2007/UKCRO/BMS 药药物与受体(receptor)相互作用 生物化学与生理学变变化 药药理效应应 药药物与受体作用机制 2007/UKCRO/BMS (一)、受体研究的发发展过过程 1878, Langley;体内存在能与药药物结结合的物质质 1905, Langley;接受物质质(receptive substance) 1908, Ehrlich:提出受体(rec

5、eptor)概念 v占领领学说说 v速率学说说 v两态态学说说1972, Sutherland 第二信使学说说(cAMP, cGMP) 近20多年 受体纯纯化、克隆、结结构确证证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受体(receptor)是细细胞膜、胞浆浆内或 核内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质、核酸、 脂质质等,是能介导细导细 胞信号转导转导 的物质质 46 内源性配体 (第一信使) 信息放大系统 生理、药理学反应 l 功能蛋白,细胞膜或细胞内 l 可识别微量化学物质 l 介导细胞信号传导 药物和特异性受体结合方式: (1) 离子键( ionic bonds ) (2) 氢键( hydrogen bon

6、ds ) (3) 范德瓦尔斯力 Van der Waals forces) (4) 共价键( covalent bonds ) Receptor 药物 47 灵敏性(Sensitivity):受体分子含量极微 (10fmol/1mg组织组织 ) 特异性(Specificity) 饱和性 (Saturable): 与受体数量有限有关 可逆性 (Reversible):结合后可解离;可置换 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数目,种类 选择性 (Selectivity) ; 高亲和力 (Affinity ): 1pmol-1nmol/L浓度配体即可引 起效应 mili,m(10-3)

7、-micro,(10-6)-nano,n (10-9)-pico,p(10-12)- femto,f (10-15)-atto,a (10-18) (三)、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48 (四)、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受体结合量与效应的关系: D+R DR E = 受体总量RT = R + DR, 故: DR D RT KD + D DR DR KD (解离常数) =反应平衡时: 受体相对结合量(DR / RT)决定效应的相对强弱( E/Emax) 49 E DR D Emax RT KD+D = KD值为EC50时的药物浓度值 D = 0 效应为 0 D K D DR / R T = 100%,

8、 达最大效应 DR / R T = 50% 即 EC 50 时, K D = D 51 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作用强度 KD反映亲和力大小 KD与亲和力成反比 pD2 (=-logKD) 与亲和力成正比 亲和力 (Affinity) 52 DR RT E Emax = 100% 0 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 ) 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 53 (五)、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前提: 必须与受体具有亲和力 药物要激动受体产生药理效应: 必须要有内在活性 54 激动药(Agonist) = 100 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 0% 100%

9、拮抗药 (Antagonist) = 0 (五)、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55 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 活性 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 行右移 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 与激动药竞动药竞 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结 合 56 Agonist alone Agonist + antagonist Increased agonist + antagonist 57 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若2倍激动药所 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 所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 的负对数的值即为pA2 拮抗参数(antagonist parameter,

10、pA2, ) pA2, p for logarithm, like pH; A for antagonist 2 for dose ratio pA2定义义: 拮抗药药 激动药动药 效应应 1 1 + 2 1 剂量比 (Dose ratio) 增加后的激动药剂量(D) 原激动药剂量(D) 剂量比为2时( D/D = 2 ) 竞争性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反映拮抗药的拮抗强度,pA2越大,所需拮 抗药浓度越小,拮抗作用越强 60 非竞争性拮抗药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Irreversible antagonist) 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亲和力 和内在活性均降低,

11、增加剂量也不 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Emax 可能机制: l 拮抗药与受体成强键结合,如共价键, 解离速率=0,相当于灭活了部分受体 l 拮抗药阻断了受体结合后的某一中介 反应环节,受体的结合未受影响 62 储备受体 (Spare receptors ) 通常全部受体被占领才产生Emax, 高活性药物激活部分受体即产生Emax ,剩余的未被激活受体称储备受体 l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仅需少数被激活 即能维持大量底物蛋白的磷酸化反应 意义:反应激动药 的敏感性 63 Spare receptors (receptor reserve) MAX Magnitude of response IS NOT

12、proportional to receptor occupancy DRUG 几种受体类型示意图 (六)、受体结构和分类 1. G-蛋白偶联联受体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配体最多:Adr、ACh、DA、5 -HT、阿片等 (六)、受体结构和分类 =肽链肽链 ,7个-螺旋反复穿过细过细 胞膜 =氨基酸组组成不同导导致配体特异性 =细细胞内部分有G蛋白结结合区 2. 离子通道受体(Ligand-Gated Channels) 配体:Ach、GABA、兴奋兴奋 性氨基酸 (甘氨酸、谷氨酸、天门门冬氨酸) (六)、受体结构和分类 由单单一肽链肽链 反复4 次穿过细

13、过细 胞膜形 成一个亚单亚单 位, 并由4-5个亚单亚单 位 组组成穿透细细胞膜 的离子通道 受体活化 离子通道开 放 膜去极化或 超极化 3. 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l 细细胞外段,与配体结结合区 l 中间间段,穿透细细胞膜 l 细细胞内段,酪氨酸激酶 配体 胰岛岛素、胰岛岛素样样生长长因子、 上皮生长长因子、血小板生长长因子、淋 巴因子(细细胞因子)。 配体与细细胞外段 结结合 构型改变变 酪氨酸激酶活化 残基磷酸化 激活细细胞内蛋白 激酶 DNA、RNA合 成加速 蛋白合成加速 产产生生物学效 应应 4. 细细胞内受体 (Intracell

14、ular Receptor) 配体 皮质质激素、性激素、甲状 腺激素、Vit.D 甾体与受体结结合 磷酸化蛋白被释释放 DNA结结合段被暴露 受体-配体复合物与 特异性DNA的碱基段结结合 促进转录进转录 和其 后的活性蛋白增生 离子通道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存在部位 细胞膜 细胞膜 效应器 离子通道 酶或离子通道 偶联 直接、无偶联 G 蛋白 受体举例 N型ACh受体,GABAA 受体 M型ACh受体, 四类类受体的比较较 酪氨酸激酶受体 细胞内受体 存在部位 细胞膜 细胞内 效应器 酶 基因转录 偶联 直接或间接 通过DNA 受体举例 胰岛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 甾体受体, 和细胞因子受体 甲状腺素受体 (七)、细细胞内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