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89185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1 4 年7 月第7 期( 下) 2 0 1 4 , j u l y , N O 7 (u n d e 教 育 探 索 词典能够全面呈现一个单词的所有信息, 如发音、拼写、意义、用法、例 句和搭配等。通过使用词典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记忆词汇,比较近义词, 答疑解 褶 国 难以及丰富词汇知识。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用词典,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 河 北 省 曲 周 县 第 一 中 学袁 永 丽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 具有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因此,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人 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

2、生科学历史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更高要求。以下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一些 探讨。 一 、挖掘课程内容,培养民族意识,激发 爱国情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育的主旋律。 历史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具有民族意识, 热 爱自己的国家, 热爱自己的民族, 拥有民族自豪感。 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说过: “ 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 信力。 ” 这种民族自信力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有光辉灿烂的 古代文化, 有深厚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有宽阔深沉的民 族胸怀等, 正是这些才生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3、奋勇前进的动力源泉。 教师应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进而了解中国国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形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 归属感, 增强民族自 信力与凝聚力。 但是,在教学中也要注意采用批判的发展的眼光具体分析中 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科技史时, 教材往往强调我们的发 明比西方领先多少年, 而很少涉及它究竟给国家发展带来多大的实际意义。 就 拿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来说, 我们往往因为它们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而感到 自豪。但是,仅仅自豪是不够的。鲁迅曾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 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外

4、国用鸦片医 病,巾国却拿来当饭吃。 ”为什么鲁迅的看法与我们书本上讲得不一样?为什 么传统科技没有在中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通过深挖教材, 引导学生进行反 思, 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对待传统科技方面的愚昧、 可悲与落后, 西方民 族的务实、 智慧与进取之处。只有建立在正确认识祖国历史文化基础之上的爱 才是一种理性的爱, 否则只能是盲目的、 狭隘的、也是不牢固的;只有理性的 历史教育才能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的爱国情感。 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 历史不是在于讲授过去的事情,而是在于帮助理解现在的事情。 ”历史 与现实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密切

5、联系现实, 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现实, 通过现 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 、 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的关系, 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例如, 在学习我国 境内的原始人群时, 我们知道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区曾经森林茂密,凶猛的野兽 时常出没, 严重威胁着北京人的生存, 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迫使他们过 着群居的生活。再联系今天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 , 特别是每年春季时常发生的 沙尘暴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北京地区的环境会发生这么大的变 化?通过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上黄河流域曾长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人口 密集的地区,由于长期的掠夺性垦伐,不注意保护环

6、境,导致水土流失, 土地 沙漠化严重, 这才有了今天的后果。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学生对人与自然 的关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在学习当今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趋势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例子 ( 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国际知 名品牌 ) 。说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进而思考中 国和每一位 中国人应 如 何适应全球化这一趋势。借助这样的联系和思考,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已 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潮流, 而且全球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每一个国家特别是 发展中国家必须敢于迎接这一挑战, 善于抓住机遇, 否则就会被淘汰。通过历 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树立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

7、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 问题; 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 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培养学生 在当今时代的挑战中, 勇于自强自立的精神; 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 增强爱国 主义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意密切关注现实生活 中许多典型生动的素材, 将其及时融人课堂, 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与世界意识。 如 S A S 、印度洋大地震、禽流感等,当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降临的时候, 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携手奋战,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 、互助互爱的宝贵精神。 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在这个时代, 人类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相 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关爱、相互帮助,这样才能促进世界和

8、平发展。 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要以生为本。“ 教育的目的是养成 自主学 习,自由研究 , 用 自己的头脑来想 , 用 自己的眼睛来看 ,用 自己的手来做 的这 种精神, ”并且 “ 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感” 。教学巾要尽可能多地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 理解和关爱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发 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激发、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并且 通过启发,经由学生自己思考得出认识和结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历史新课程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途径和方法, 如初中教材设置了 导人框、 动脑筋

9、、 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 小制作、 小调查、 故事会以及活动课、 好书推荐、 历史学习网站推荐等栏目。高中教材也设置了供学生选择的内容丰 富、 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如阅读与思考、 历史纵横、 学思之窗、 资料同放等。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耍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 气氛融洽的和谐民主的宽松 环境, 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解, 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创 新的种子在此萌发。 同时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 践能力 。 四、结语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揭示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根本特征人文主义教育 试图还历史教育的本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如人本意识、 科

10、学的态度、创新意识、民族意识 、 全球意识、 合作意识 、 环境意识等,并且 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与途。 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 河 北 省 南 宫 市 教 师 进 修 学 校张 频 素质教育是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同时又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得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全面 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满足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称之为 “ 素质教育” 。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文化价 值和教育价值,充分利用教学等其它方式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历史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榜样和影一 向 作用,使学生在掌

11、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 力,求得发展,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下面谈谈本人是怎样探索实施素质 教 育的。 素质教育历史教学教学媒体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 ,我国的 教育是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忽视了学生为个体的 “ 人”的因素,导致了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 没有或者很少顾及学生的主体性和学 习的自主性。曾经有名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名列第一, 当问 及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让学生反复背课本。 如此的教师培养出 来的学生必将是思维方式千篇一律,

12、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 但动手能力差,思 维缺乏灵活性 , 更加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长此以往, 我同的教育几乎无前途 出路可言。那么,如何才能将历史课 士 :“ 活”上好呢?首先, 就是要重视学生 的主体性,历史不是单纯的记忆 , 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记忆 , 在探究知识 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和人生观。在教 2 4 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 自主学习,在探索中激发学习、 探究知识的兴趣, 从而 彻底转变以前的观念, 变 “ 教师为中心”为 “ 学生为中心” , 变 “ 以教为中心” 为 “ 以学为中心” ,变 “ 掌握知识为主”为 “ 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其次, 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历史课堂中, 不应让教师占据整 A I 4 5 分 钟,而应把充分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谆谆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 使学生摆脱学习的被动性; 师生之 间建立起 民主 、 平 等、相互沟通 、相互促进 的新型关系 ,并引导学生在 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次 就是应 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来。历史知识不是靠表面就可以参透其中道理的。 所谓学史可以明志,学 史可以知今,只有真正学好了历史才能做到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