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8852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司马光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4个字。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跟读课文。3.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教学重点: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4个字。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跟读课文。教学难点:有节奏地跟读课文和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认识“司”,学习复姓。板书课题,齐读: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强调“司”是平舌音,用“司”组词。(司机、公司、司法、)说说课题中“司马光”的姓和名。像这样的复姓,你还知道哪些?(欧阳诸葛)

2、对了,我们在一年级下册姓氏歌里知道了好多复姓。2.说说你对司马光的了解。3.结合你自己的课外知识和文中插图,预测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你以前读过这个故事吗?4.初识文言文。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师:对,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用的语言,叫文言文。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个醒。强调后鼻音的字:庭、登、瓮、迸翘舌音:持2.同桌互相检查读音,如果读音全对就夸夸他,有读得不准的就帮帮他。3.巩固生字并组词,游戏:捡石头。4.抽读。请两个学生,一人一句。5.去掉拼音男生一句女生一句。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3、三、读出节奏,感知故事(教师范读,学生跟读)1.读文言文和读古诗一样要有抑扬顿挫,古诗的节奏分明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言文的停顿和古诗不一样,更加随意自然,变化多端,具体在哪儿停顿,就需要孩子们联系上下文自己来把握。请孩子们拿上笔,一边默读一边用斜线试着画一画停顿的地方。2.自己按现在划好的停顿标记试着读一遍。3.抽生按自己划得停顿读。4.到底读对没有呢?听老师读,对比停顿,并修改。5.按修改后的停顿试着读一读。6.分组读,男女生读,齐读。四、理解字词,感知大意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注释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群儿戏于庭”2.其实,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的意

4、思和现代文比较接近单音节词语可以组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来理解。(组词板书)比如:“群”这里指“一群”。“戏”这里指“游戏”。“没”这里指“淹没”。“众”这里指“众人”。或者大家。“石”这里指“石头”。“弃”这里指“抛弃、放弃”。3.理解三个“儿”。“儿”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指的谁?同样的字在文中也有不同的意思。读文言文还得联系上下文,(板书)边读边想。4.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接着发生了什么事?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登”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盛器。登,甲骨文(双脚)(豆,盛器)(两手),表示双手捧着装满祭品的豆器走上祭台,“豆”中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豆器内盛满食物。有的甲骨文省去双手。造字本义:手捧装满丰收粮食的盛器,走上祭台敬献神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登”在字典中的意思如下手捧盛器走上祭台敬祭。丰收五谷丰登走上,爬上。登高登山望远登峰造极一步登天动词:上榜,记录,记载。登榜请问课文中的登应该选择哪一种呢?5. 指导书写登。同桌互评。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