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8758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涟水中学17—18年(上学期)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涟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亘古(n)坍圮(q) 慰藉(ji) 炽烈(ch)B.狙击(j)雏鸟(ch)甲胄(zhu)肖像(xio)C. 苔藓(ti) 湔雪(jin)粗犷(kun)亘古(n)D.熨帖(y)猝然(cu) 教诲(hu)镜框(kung)1.B(A.圮p C.犷un猝c)2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 。(2)我跟他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 得厉害,得换个活塞了(3)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

2、,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A暴发振荡不以为意B爆发振荡 不以为然C暴发震荡不以为意D爆发震荡 不以为然2.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族秦者,秦也(灭族) 率赂秦耶(率领)始速祸焉 (快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应当) 洎牧以谗诛(等到)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用心躁也 (因为)A.B. C. D.3.B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

3、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A B C D.4.D(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所给文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中“但”是对的转折,中的“这”是指 “冷”“热”的矛盾,是剖析矛盾的原因,中的“克制”紧承中的“克制”,是举例具体说明,结尾又提到了“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

4、系紧密。)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回许昌后,晋升为魏王。道士左慈用道术戏弄曹操,搞得曹操惶惶不安。曹操因惊吓而得病,请来管辂进行占卜。耿纪、韦晃等五人密谋在正月十五观灯时杀掉曹操,不慎被人发觉,计划失败。耿纪、韦晃等数百人被杀。B曹操以为胜券在握,安然地大宴长江,月光下横槊赋诗。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需的东南风。C. 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刘备派赵

5、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D.赵云依照诸葛亮的计策催促刘备回荆州。刘备与孙夫人商议,借口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离了南徐。孙权几次派人追杀都没有成功。周瑜带兵追杀时遇到了诸葛亮的伏兵。周瑜此计又败,羞愧难当,再次气病。这是孔明二气周瑜。5.C. 刘备不知此事,是赵云自己前去拦截。二、文言文阅读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孟 德 传 【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

6、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7、。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恤:忧虑、担忧B张安道适知秦州 适

8、:恰好C虎熟视久之 熟:熟悉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希望、企图6.C(熟:仔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C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D苏轼的书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7.B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汉语。(9分)(1)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

9、分)(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分)(1)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一句一分)(2)使、递、句意,各1分(3)为国者、被动句,各一分9苏轼所述二小儿不畏虎的故事与孟德为苏辙所推崇的经历和表现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9.人心中无所恤、无所顾、无所畏可具备浩然之气而特立于世。【参考译文】 孟 德 传 【宋】苏辙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

10、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

11、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子由写的孟德传

12、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3、10-11题。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张 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扛北固山上。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10.请结合同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6分)11.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0.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每条2分)11.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

14、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注:每点2分,共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9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生乎吾前, 。(韩愈师说)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羽扇纶巾,、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前村深雪里, 。(齐己早梅)(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奈何取之尽锱铢,赢得仓皇北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芳草鲜美,佳木秀而繁阴,昨夜一枝开。(9)弃掷逦迤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与庄子和屈原一起飞翔朱以撒商丘是一座文化古镇,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