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750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93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 内容提要 Page 2 几个重要概念 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流程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概念 Page 3 一体化课程理念一体化课程理念一体化课程理念一体化课程理念 为什么要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 Page 4 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两难:学生学习难,教师授 课难; 四怨:学生抱怨、教师抱 怨、家长抱怨、企业抱怨 一合拍:学校培养与企业要 求合拍 Page 5 在校所学的东西,对学生 就业有用,对学生的职业生 涯发展有用。 改变学生“被学习” 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做中学,学中做 Page 6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什么是一体化教

2、学? n 人社部文件: 一体化课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过 程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 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 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 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 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Page 7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n 赵志群描述: 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 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 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 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 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

3、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 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任 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的统 一。 Page 8 Page 9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 “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 显性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 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 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 ),可传递(共享性),可 反思(批判性) 隐性知识 (怎么想,怎么做) 本质是理解、领悟和行动 存在于个人经验(个体化) 嵌于实践活动(情境性) 一体化教学培养目标 n 综合职业能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整体化地解 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 干相近职业所必

4、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 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 人行事的热情和能力。 Page 10 Page 11 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工作方式 方法 工具认识及 使用 获取与处 理信息的 方法 交流与合 作能力 材料的处 理 工作与学 习的方法 组织与完成 任务的能力 独立性与 责任心 Page 12 理论 实验 学科体系课程: 理论 技能 理实平行课程: 理论 技能 一体化课程: 情感 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工作过程贯穿其中贯穿其中贯穿其中贯穿其中 基于知识储备基于知识储备 基于知识构建基于知识构建 Page 13 Page 14 “是什么

5、” 引导行动的知 识 “怎么做 ” 解释行动 的知识 “为什么” 反思行动的 知识 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解 决的问题 n 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 n 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 n 应用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 n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 n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 n 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 n 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n 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 n 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结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 n 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Page 15 Page 16 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一体

6、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n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工作过程 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课程开发必 须将职业资格研究、个人生涯发展目标设计、课 程设计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n 开发流程包含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与评价两大部 分。 Page 17 Page 18 四 学习领域描述 三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二 工作分析 一 行业情况分析 五 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课程实施与评价 职业资格研究 一、行业情况分析 n 收集某一行业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并对该 行业领域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观察分 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

7、、人才需求与职业 院校的培养现状,从而确定职业教育的专业定 位、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 Page 19 二、工作分析 n 工作分析是对某一专业的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 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 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条件/能力和素质要 求,进行全面、系统化的调查与分析,以客观地 描述并做出规范化记录的过程。 Page 20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n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 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 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 义、功能和作用。 n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n在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大环境和人的职业生 涯发展中具

8、有重要的功能与意义; n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Page 21 Page 22 n 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和基本内容是在实践专家研 讨会的基础上归纳而成的。 Page 23 简述个人 职业历程 找出代表 性的工作 任务 任务归 类并命 名 确定典 型工作 任务 表述典型 工作任务 的基本内 容 实践专家研讨会 典型工 作任务 排序 Page 24 完整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 工作行动 工 具 工作人员产品 工作成果 工作环境 Page 25 详细描述典 型工作任务 专家研讨 现场观察 职位问卷分析 工作日写实 工作抽样法 资料收集 Page 26 分析内容引导问题 工作过程该任务的工作过

9、程是怎样的?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哪些服务? 有什么要求和特点?怎样获得源材料?怎样接受工作任务?顾 客是谁?如何交付完成得工作?谁是服务合同的提供方和接收 方? 工作岗位被分析的工作岗位在哪儿?环境条件(如照明、温度、辐射、 通风和灰尘等)如何?有哪些专业要求或肢体活动? 工作对象工作任务的内容是什么(如技术产品或过程、服务、文献整理 和控制程序等)?在工作过程中的角色如何(操作还是维修设 备?) 工具完成任务需要用到哪些设备设 施、文献材料和器材(如机床、 计算机和维修手册)?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有哪些使用标准与 要求?如何获得相关信息? 工作方法如何完成工作任务(查找故障、质量保证、加工和装配

10、)?工 作方法应用的条件与效率如何? Page 27 分析内容引导问题 劳动组织工作是如何安排的(独立工作、小组工作和部门)?哪些级别 对工作有影响?与其他职业或部门管理有哪些合作及如何分界 ?同事有哪些能力共同发挥作用? 对工作的要求完成任务时必须满足企业的哪些要求?服务对象有哪些要求? 社会有哪些要求?要注意哪些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同行业界 规则和行业标准有哪些?从业者自身对工作应提出什么要求? 职业资 格标准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或行业和企业)职业资 格标准要求有哪 些?有哪些引进的国际职业资 格标准?行业认可度较高的著 名企业标准有哪些? 综合性问题与其他典型工作任务有哪些联系?与其他岗

11、位的相同任务有何 共同点?本岗位有培训的可能性么?与其他的任务分析有何不 同? Page 28 n基本定义 n工作内容 n工作流程 n工作方法 n有哪些要求 n工作伙伴有哪些 n难点在哪里 n怎么解决难点 n国家或行业的标准 Page 29 原则上,一个典型工作原则上,一个典型工作 任务可以转化成一门学习任务可以转化成一门学习 领域课程。特殊情况下,领域课程。特殊情况下, 特别大的典型工作任务也特别大的典型工作任务也 有可能转化成多个学习领有可能转化成多个学习领 域课程。域课程。 四、学习领域描述 n 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 专业教学单元,它是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 ,

12、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 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个 职业(或专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 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体系化学习领域的 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 n 学习领域的名称和描述学习领域所需的主要内容 是从实践专家研讨会得到的。 Page 30 Page 31 学习领域名称 教学时间安排 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目标 工作与学习内容 工作对象 工具 工作方式 劳动组织 方式 工作要求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 五、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n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 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

13、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 结果。 n 切勿虚构情境,工作过程与企业要求甚远。 n 学习情境的设计方法与不同专业的内容特征有很大关系。 n 一个学习领域设计为几个学习情境?没有标准,原则是: 学习情境的数量与教学实践、教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和 教师教学经验有关。 n 课业是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物质 化”结果,课业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运用教学 设计方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任务和学习 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策划教学方案的过程。 Page 32 1.学习情境设计 n 学习情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现实教学条 件的制约,在进行设计前,要首先分析: n相关

14、人员的基本条件:即包括学生的现有专业水平和 学习能力,也包括教师行动导向教学的经验和专业能 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 n物质条件:如教学资源、专业教室和教学设备媒体等 ; n相关专业的地方和行业特征。 Page 33 n 学习任务的确定 n 学习情境的排序 根据其学习任务的难度排序 n 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确定 学习目标必须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n 学业评价建议 Page 34 2.课业文本 n 课业是“物质化”学习情境,需要专门的文本文件 来表达,主要包括针对教师的“课业设计方案”和 针对学生的“学习材料”。 Page 35 n 课业设计方案:规定课业的学习任务、学习内 容、教学资源、教学组

15、织与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和评价方式,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 指导性文件。 n “学材”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典 型的有工作页和自学卡片。学材是从学生学习的 角度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 Page 36 Page 37 几几几几个重要概念个重要概念个重要概念个重要概念 n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 ,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 综合性任务,反应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 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促进从业者的职 业能力发展,同时完成该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多 数是开放性的。 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职业资格研 究得到,一个职业通常包含1020个典型工作任 务。 Page 38 Page 39 n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 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是具体的“工作领域” 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 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 学生可完成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一个典型 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 若干体系化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 某一职业的职业资格。 n 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Learning situation)组成,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 “环境”,是学习领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