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护.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44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海洋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海洋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海洋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海洋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环境保护.(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爱海洋 大家的生活中处处有海:山珍海味 、海阔天空、海量、海口、海涵、海是 龙世界,云为鹤家乡、 所以海洋看似离我们遥远,其实与 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下面就让我们一直 走进海洋的世界,探究海洋对人类的意 义与影响! 在当今全球粮 食、资源、能 源供应紧张与 人口迅速增长 的矛盾日益突 出的情况下, 开发利用海洋 中丰富的资源 ,已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 海洋资源的类型 n海洋水资源 n海洋化学资源 n海洋生物资源 n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 方式:海水淡化后利用 n农业 (用低盐度海水 灌溉农田) n生活(饮用、公厕冲 洗、消防用水) n工业(主要用作工业 冷却水) 海水中已发现的

2、化 学元素有80多种。 食盐、镁、溴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 “液体矿山” “盐的故乡”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天然的蛋白质仓库“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n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n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 属矿产 n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 的金属矿产资源 海底矿产资 源开发利用 目前,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以油气资源为主 北海 几内亚湾 波斯湾 南海 墨西哥湾 马拉开波湖 已探明的海上油气田主要集中在波 斯湾、北海、几内亚湾、南海、马 拉开波湖、墨西哥湾等,占全部海 上探明储量的80% 未探明的油气区,主要集中在北极 地区、

3、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和澳 大利亚周围海域 海洋:巨大的资源宝库 巨量的多金属结核, 其中锰含量约2000亿吨 海底磷矿、硫化矿、砂矿 海水中含有大量化学元素,可提取的元素包括铀、 氘、氚等80余种 海洋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海水热能等可再 生能源的理论储量约为1500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 的约70多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发电总量的十几倍; 可以说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 ,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 海洋学家由于发现海洋蕴藏着巨量资源和能源而 把海洋称为世界第六大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总是沿着江河湖 海定居繁衍。如今,依赖于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 人类文明,却在逐渐破坏这些摇篮。要

4、使人类可 持续发展,我们就要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我们的海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海洋环境 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 我们从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 海洋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出现了什么问题?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 过程。 海洋污染的后果: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 人的健康。进而破坏海洋生态。 海洋污染物的种类: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 、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和石油 海洋 工厂的污水排放 海岸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 废弃物的排放 石油泄漏 海 滨 浴 场 也 是 海 洋 污 染 的 源 头 之 一 海 滨 旅 游 也 是 海 洋 污 染 的 源 头 之 一 海 上

5、 旅 游 也 是 海 洋 污 染 的 源 头 之 一 海洋养殖同样是污染源 石油入海流 石油是海洋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一种。据估 计,通过各种途径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 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干分之五。 石油进入海洋的途径有: 1、陆岸排油:是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的污 染源之一。 2、海洋运输与港口建设 3、海上油田的开发 石油平台发生事故 这张美国海岸警卫队2010年5月19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泄漏在海上的原油正在燃烧 。 5月23日,英国石油公司雇用的工人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富尔雄港附近一处海滩上清理漂 来的原油。 石油污染的危害 1、海鸟首当其冲,受到严重

6、的危害 2、由于石油的密度小,且不溶于水,一旦进入海 洋,石油就会漂浮在海面上,一方面隔绝了水和 空气之间的氧气交换,另一方面石油的氧化,需 要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海水中严重缺 氧,会使海洋中的生物很快窒息死亡。 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 一是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可以铺设海底输油管道; 二是对油轮进行改造 ,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漏油事件; 三是对于陆源性污染,我们可以采取回收利 用的办法,减少排入海洋的废水。 但仍有可能出现石油泄漏,出现漏油现 象应积极清污,将危害减少到最低。 近年来世界一些石油泄漏事故 n1967年3月18日,123万吨的利比亚 籍油轮

7、“托雷坎尼荣号”满载着117万吨 的原油从波斯湾的科威特出发,向英国威 尔士的米尔福德港驶去。途经英国的锡利 群岛和地角之间的公海时,在七石礁处触 礁沉没,船上919万吨原油溢出,污染 了180千米长的海区。 n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克斯托克1号 探测油井发生井涌,约1亿4000万加仑原 油泄漏入海。 n1989年3月24日,“埃克逊-瓦尔德兹”号 在威廉王子岛海岸搁浅,原油泄漏量达 1100万加仑。 n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 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2000多万加仑原 油泄漏。 n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 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了2600万 加

8、仑石油。 n1996年2月15日,“海洋女王”号在威尔 士海岸搁浅,1800万加仑原油泄漏。 n1999年12月,满载2万吨石油的“埃里卡 号”油船在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处海域 沉没,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严重污染了附 近海域及沿岸一带。加上飓风肆虐,致使 污染向临近陆地大面积泛滥,严重破坏了 鸟类的生存环境。这次事故恰恰发生在海 鸥、鸬鹚等海鸟向这片海域迁徙以躲避寒 冬的季节,因此受污染海鸟之众,令人瞠 目。有人估计,因污染而死亡的海鸟数目 最终会超过30万只。这次事件对鸟类的损 害是欧洲史上最为严重的。 n2001年3月,在马绍尔群岛注册的“波罗 的海”号油轮在丹麦东南部海域与一艘货轮 相撞

9、,泄漏原油约2700吨。这起事故发生 在丹麦的一个海鸟自然保护区。 n2001年10月,在巴拿马注册的“纳土纳海 ”号油轮在新加坡海峡的印尼海域搁浅,部 分油舱受损,造成7000吨原油泄漏。 n2006年3月10日在美国阿拉斯加该州北 部普拉德霍海湾地区发生一起重大石油泄 漏事故,超过1000吨(共6357桶)原油 从输油管中泄漏并污染了附近约84亩的苔 原地带。 n2007年11月10日晚,亚速海和黑海突起 风暴,结果发生了创纪录的集体海难,共 有7艘船沉没或搁浅。第一起海难发生在 11日凌晨,装载4700吨燃油的 “伏尔加 石油139”号油轮断为两截,致2000 吨燃 油流入海中。 n 2

10、009年9月15日,因受台风巨爵袭击 ,一艘巴拿马籍集装箱船在中国珠海高栏 岛水域搁浅,根据船方自报泄漏燃油50吨 。事发海域被迫封闭,数千条渔船受影响 。 据测算,1吨石油进入海洋后,会使1200公顷的海面覆盖一层油膜 。这些油膜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交换,减弱太阳光辐射透入海 水的能力,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n石油污染物还会干扰海洋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使生物分布 发生变化,改变群落和种类组成。 n海洋鱼类大多对石油污染物十分敏感,成鱼一接触到石油即迅速 游离污染区,洄游鱼类的洄游路线上如果有油膜,会阻碍它们赶 路,影响繁殖。 n石油对鱼卵和幼鱼的杀伤力更大,海水含油量在0.1毫克

11、升时, 孵出的鱼苗大都有缺陷,只能活一二天。 n石油在水中自然降解,或被微生物吞噬降解,还会消耗掉海水的 大量溶解氧。所以一起大规模的石油污染事件,会引起大面积海 域严重缺氧,使海水中的生物面临死亡威胁。 海洋污染的后果 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的健 康,进而破坏海洋生态。 例一: 水俣病 从1950年起,在日本熊本县水俣 湾附近的水俣镇的渔村中陆续出现怪 现象:海面上,不时泛起一片片白肚 子死鱼;海鸥飞着飞着,忽然坠落水 中;镇上的猫儿,中了邪似的步态不 稳,浑身抽搐,最后像自杀一样跳入 大海。1953年,在水俣镇渔村又陆续 出现了患怪病的人。病人口吃不清, 面部痴呆,步态不稳,接着耳聋眼瞎

12、 ,全身麻木,进而精神失常,一会儿 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最后身体弯 曲, 在绝望的叫喊声中死去。 水俣镇 发生地 原因: 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一起出动,终于找 到了在水俣镇作祟的“妖魔”甲基汞。原 来,新日本氮肥公司的含汞污水大量排入 海湾,然后汞被水中微生物转化为甲基汞 而进入浮游生物体内,再经过“浮游生物 小鱼大鱼”食物链的富集,使大鱼中 有机汞浓度达到海水汞浓度的 几万倍!人 吃了这种鱼,便发生甲基汞中毒。也称“水 俣病”。 n例二:痛痛病事件 n 1955-1972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两岸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中妇女比男士 多,患上此病,则全身骨骼疼痛,不能行 走,故取名为“痛痛病

13、”。经调查,这是一种 镉中毒事件,起因是附近的电镀厂、蓄电 池制造厂及熔接工厂或因采矿工业含镉之 废水未经适当处理而径行排水,污染了神 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 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 1979年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 n 例三:金矿事件 n 2000年,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 座金矿泄漏出氰化物废水,流到了南联盟 境内。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 短时间内暴死。流经罗马尼亚、匈牙利和 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蒂萨河及其支流 内80的鱼类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 急状态。这是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事故以来欧洲最大环境灾难。 海洋污染和人类的某些

14、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们组找了四个例 子: 赤潮的产生 过度捕捞 红树林的破坏 海平面的上升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 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 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 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 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 生态现象。 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 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 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 或砖红色、绿色、黄色、 棕色等。 赤潮产生的物质条件 一、人们对农作物施以超量的化肥、农药等积累在土壤 中,随江河排泄于海中; 海水富营养化 导致海域富营养化 二、工业生 产、生活垃圾和污水被大量注入海中; 三、沿海地区的过度海水养殖,残饵腐败污染海水。 海水富营养化为某些

15、海洋浮游生物的快速大量繁殖创造了 有利条件,甚至可使某些浮游生物独霸一方。相反因其大量快 速繁殖使海水中氧气急剧下降致使其它浮游生物死亡殆尽、腐 败、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过来进一步加剧其它浮游生物及 鱼虾的死亡,造成恶性循环。 赤潮不仅使海中浮游生物死亡殆尽,游动能力强的鱼虾改 变繁殖场所,海水养殖绝收,海水变色臭,而且一旦食用赤潮 海域的鱼虾贝类等水产品,可导致人体中毒事件。我国福建东 山县诏安湾1986年12月曾发生一起裸甲藻赤潮造成136人中毒 、1人死亡的事件。据分析,中毒的原因是由人们食用该地产 的菲律宾蛤仔引起的。 赤潮的影响 n有关赤潮引起渔业损失甚至造成人体中毒死亡的报道很多 ,现列举数例如下: n据日本水产厅报告,自19711978年,日本沿海因赤潮造 成的渔业受害事件达235起,经济损失估计近188亿日元。 獭户内海19671987年的20年间共发生3841次赤潮,其中 对渔业造成明显危害的就达387起。 n韩国1981年79月间,Jinhae湾及其邻近水域发生一起大 面积的长崎裸甲藻(Gymnodiniun nagasakiens)赤潮, 使该湾和附近水域养殖的牡蛎、贻贝、扇贝等大量死亡, 估计这次赤潮给养殖贝类造成经济损失达250万美元。 n我国沿岸海域也经常发生赤潮,20世纪80年代我 国海洋渔业遭受赤潮危害的记录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