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8621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 煤矿自救、互救与急救 主讲:林世豪 副教授 目录 v第一部分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 v第二部分 煤矿自救、互救与急救 第一部分 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 v一、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的概念 v1、危险源: 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 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 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 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 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例如,从全国范围 来说,对于危险行业煤矿就是一个危险源 。 v特性:客观实在性,潜在性,复杂多变 性,可知可预防性。 v构成要素:潜在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 触发因素 v2、重大危险源: 长

2、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 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 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 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 中的危险源,是危险源控制、应急预 案编制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 v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 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 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 ,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 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 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 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 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

3、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 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三)、煤矿危险源辨识 v煤矿重大危险源很难由某种危险物 质或能量的一个临界量来完全判定。 v特点: (1)煤矿重大危险源属性有物 质类型的,也有能量类型的。 (2)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指标量 值随着生产的进展是动态变化的。 (3)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难以静态、单独定量描述,适合于定 性、定量结合描述。 v国家煤矿安全监督局2004、56号文 件规定: v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矿井,即视为 应按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矿井。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5)煤层

4、自然发火期小于或等于六 个月的矿井; (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 矿井。 v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煤矿井下 的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 类危险源等 第一类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中,有发生重大生 产事故可能性的危险物质、设备、装 置、设备或场所。 第二类重大危险源(限制、约束) :因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险源的 措施失效或破坏而有可能发生重大生 产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发生事 故的内因。 其辨识依据如表1 表1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依据表 危险性 类别 辨识依据 内容 可能发生的 事故 化学危 险性 可燃性物质、爆炸 性物质、窒息性气 体、刺激

5、性气体等 化学危害性 瓦斯、煤(尘 )、矿尘、一 氧化碳等 火灾、爆炸、 窒息、中毒等 机械危 险性 提升运输机械、采 掘机械、通风、排 水设施、起吊设备 等机械设备的技术 性能及固有操作危 险性 各种机械设备 、装置及存在 场所 挤压、拖拽 、打击、物 体坠落、机 车脱轨、翻 车及水灾、 通风事故等 电气危 险性 电气备份、电缆配 线等有关技术规程 及固有操作危险性 电气设备、 装置及存在场 所 意外停电, 着火、电击 、电弧伤人 等 危险性 类别 辨识依据 内容 可能发生的 事故 地质危 险性 特殊地质构造如断 层、岩溶、冲击地 压、含水陷落柱、 采空区、老空区等 的地质资料及安全 技术要

6、求等 各种危险地质 构造 突水、煤与瓦 斯突出、片帮 、冒顶等 备注 1、如果某危险源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危险性,按主 要危险性进行辨识分类; 2、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最为辨识主要依据 ; 3、以往事故记录可以作为辨识依据之一。 2、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依据如表2 表2 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依据 危险性类别 辨识依据 可能发生的事故 人失误 安全操作规程等 人身伤害、设备损 坏等 物的故障 设备、设施、装置的设 计、技术要求;设备、 设施、装置的使用、维 修、现状情况及记录 生产系统瘫痪 、局 部停止作业人员伤害 等 环境因素 井下微气候、矿尘、振 动、噪音、照明等职业 安全卫生要求标准 误操作;职

7、业病,如 尘肺病、职业性耳 聋及其它器官病变 备注 1、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辨识主要 依据之一; 2、以往事故记录可作为辨识依据之一。 3、煤矿井下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v1)、危险物质 v(1)瓦斯 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 落的空洞内、老空区、低风速巷道的顶板 附近、采掘机械切割部附近、报废和临时 停工的独头巷道内及采空区边界等处的瓦 斯易积聚,作为重大危险源。 v(2)煤与瓦斯突出; v(3)采掘工作面与各运输转载点煤尘; v(4)顺槽、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煤 层; v(5)水; v(6)一氧化碳; v(7)炸药、雷管 v2)顶板 v(1)掘进巷道经过松软的煤(岩)

8、层、 流沙层、地质破碎带和遇复合顶板; v(2)三岔门、四岔门施工; v(3)采煤工作面遇顶板松软或破碎、过 断层、过老空、过老巷、过煤柱、过陷落 柱或冒顶、托伪顶、复合顶板开采、初采 初放及撤面搬家等; v(4)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开采三面或四 面被采空区包围的采煤工作面(孤岛工作 面); v(5)沿采空掘进施工; v(6)采煤工作面悬顶。 v3)设备设施:通风系统,排水系统 ,供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采掘生产 系统等。 v4)场所: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火 药库等。 v5)人的不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以及环境因素。 二、煤矿危险源评价 v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 是事故预防的重要

9、措施。 v(一)、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 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 ,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工业领域 ) v (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 重大事故的; v (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 事故的; v (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 事故的; v (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 事故的。 v(二)、煤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的危险性分析采用生产环境中作业时 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于系统 风险率有关的三个因素指标之积来评 价系统危险性大小,即: vD=LEC v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v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 v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

10、失 和后果。 v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 。 表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4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 繁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每月一次暴露 1每年几次暴露 0.5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5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 失 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1、或造成一定的财产 损失 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v把上面相应的数值代入公式求得D值,就 可以根据D值大小来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了 。危险程度划分见表6。 表6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D值危险程度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必须立即整改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 v(一)、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 v目的:预防重大事故发生以及一旦 发生重大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 低程度。 v重大危险源控制包括的内容: v1.重大危险源

12、的辨识 v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v3.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v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v5.重大危险源登记上报 v6.重大危险源监控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 1、政府部门对于重大危险源 的宏观监 控;建立国家、省、市( 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 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2、企业的监控预警系统 第二部分 煤矿自救、互救与急救 v一、现场自救、互救 v自救:矿井发生灾变事故时,在灾 区或灾变影响区的人员进行避灾和保 护自己。 v互救: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妥善地 救护他人。 v(一)、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 动准则 v1、及时报告 v2、积极抢救 v3、安全撤离 v4、妥善避难 v(二)自救器和避

13、难硐室 v1、自救器 v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 携带自救器。 v 过滤式:不制氧,仅能防护一 氧化碳 v自救器 v 隔离式:化学氧:生氧剂供人 呼吸 压缩氧:把氧气加压 贮存在 氧气瓶中 隔离式适用各种条件 v2、避难硐室:永久硐室、临时硐室 (三)、各类灾害事故时自救与互救 措施 v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和煤与瓦斯 突出事故 v2、出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v3、发生火灾事故 v4、发生矿井水害事故 v5、发生冒顶事故 二、现场急救常用技术 v常用技术:人工呼吸、心脏复苏、 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等。 v(一)、人工呼吸 v1、准备工作 v2、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吹气法、 仰卧压胸法、

14、俯卧压背法、举臂压胸 法。 v以上步骤每分钟14-16次,有节律 、均应地反复进行,直至伤工恢复自 主呼吸为止。 v(二)、心脏复苏 v心前区叩击法、胸外心脏按压术。 v(三)、止血方法 1、出血种类 v 动脉出血:呈现血液喷射状, 速度较 快,呈鲜 红色。 v 静脉出血:呈现缓慢均匀持续 流出 状态,呈暗红色 。 v 毛细血管出血:呈现从伤口渗 出状态。 v 2、常用暂时性止血方法 手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垫屈肢止血法、绞紧止血法、止血 带止血法。 v(四)、创伤包扎 v作用:保护伤口和减少伤口感染、 减轻伤工疼痛、固定敷料、夹板位置 、止血和托扶伤体以及防止继发损伤 。 v材料:绷带、三角巾、毛巾、手帕 和衣片等。 v(五)、骨折的临时固定 三、伤工搬运 v(一)、伤工搬运的方法 v1、徒手搬运法 单人徒手搬运法:扶持法、背 负法、 肩负法、抱 持法。 双人徒手搬运法:双人抬座法 、 双人抱 托 法。 v2、担架搬运法 v(二)搬运伤工注意事项 v 1、搬运伤工一般注意事项 v 2 、危重伤工搬运时注意事 项 四、各种井下灾害伤工的现场急救 v(一)、井下长期被困人员的现场 急救 v(二)、冒顶埋压伤工的现场急救 v(三)、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伤工 的现场急救 v(四)、烧伤伤工的现场急救 v(五)溺水人员的现场急救 v(六)、触电人员的现场急救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