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波法勘探.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957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7.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射波法勘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反射波法勘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反射波法勘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反射波法勘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反射波法勘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射波法勘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射波法勘探.(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浅层反射波法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浅层反射波法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及 地震资料解释,重点内容为多次覆盖观测 系统,要求掌握综合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及 反射波资料处理与解释。 1 目 录 第一节 反射波法概述 第二节 反射波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第三节反射波法的地震资料解释 2 折射波利用首波初至时间绘制时距曲线,推断地下构造, 而反射波法则主要利用反射波相位的时空特性推断解释地 下构造。不仅能直观的反映地层界面的起伏变化,而且能 探测地下隐伏断层、空洞及异常物体。 第一节 反射波法概述 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的区别: 探测深度范围不同 工作频率不同,中、深:几十赫兹,浅层:100300Hz 浅层比中

2、、深层探测难度更大 低速带厚度变化对波的传播有滞后作用,使得时距曲线 为双曲线。 3 检波器又叫检震器,是把地震波到达引起地面微弱振动 转换成电讯号的换能装置。目前常用的检波器主要由线 圈、弹簧片和永久磁钢架及外壳组成。 检波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和其振动时的位移初速度有关, 因此又叫速度检波器。 用晶体压电效应特性制成的晶体检波器,固有频率高的 特点,可以测量物体震动加速度,又叫加速度检波器。 地震仪是将检震器的输出的电信号放大,显示并记录下 来的仪器,具有滤波、放大、信号叠加、高精度计时及 数字记录和微机处理等功能 。 震源要求有适当的能量、安全可靠便于使用,能产生较 高频率成分。常用的有:锤击

3、震源、雷管和炸药、地震 枪震源、电火花震源等。 4 一、测线布置 (1) 测线最好为直线。其切面为一平面,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较真实。 (2) 主测线垂直岩层或构造走向。目的:控制构造形态, 利于资料分析与解释。 (3) 尽量与其它物探线一致(或过钻孔)。便于综合分析 解释。 (4) 疏密程度应据地质任务、探测对象大小及复杂程度等 因素确定。 (5) 考虑地形、地物。复杂条件,弯曲测线或分段观测。 5 二、道间距及激发点的选择 1.道间距:相邻两道检波器的间距,用X表示。 浅折:5m,10m;浅反:25m。有时为求准表层速度: 震源附近加密点,构成不等间距排列。 显然,道间距大,排列长度大,工作

4、效率高。不宜太大 ,相位追踪 对比困难,远处能量衰减大。 定义:炮点离最近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用X1表示。 工作中:端点不设检波器。一般为道间距的整数倍。 3.偏移距 2.排列长度 6 定义:离开炮点最远的检波点与炮点的距离,用Xmax表示。 与探测深度有密切关系。折射:目的层深度的57倍; 反射: 目的层深度的0.71.5倍。 4.炮检距和最大炮检距 在测线两端及测线上,以适当的间距设置震源或布置炮点,用 以激发弹性波,其位置和间距对调查结果有重要影响。 震源间距越小,测量精度越高,但通常是按每6至12个检波点( 即间距为40m至120m)设一个震源点来进行设计的。 四、炮间距及激发点的选择

5、7 三、观测系统 地震现场数据采集中,为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 行追踪,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和各排列的位置应 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 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和排列间的位置 关系统称为观测系统。 表示方法有:综合平面图和时距平面图 反射波法观测系统 1、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2、间隔连续观测系统 3、多次叠加观测系统 8 四、激发方式和接收条件的选择 激发方式包括:井中、水中、空中、地面、坑中、锤击 、夯击、电火花等。 锤击震源电火花震源 雷管 接收条件选择: 压制干扰波,突 出有效波。 9 (一)地震波的激发 1.地震勘探对激发条件的基本要求 激发条件:影响地震记录好坏的第一因素

6、,得到好的有效波的 基础条件。 (1) 有一定能量,保证获得勘探目的层的反射; (2) 有效波能量强,干扰波相对微弱,有较高的信噪比; (3) 频带较宽,尽可能接近脉冲(尖脉冲),以利提高分辩率; (4) 同点激发,地震记录重复性好。 2.震源类型 两类:炸药震源,非炸药震源。 (1) 炸药震源 浅震中,普遍使用的震源,炸药激发产生的 地震波频谱宽、能量强、高频成为丰富。炸药 激发产生的地震波主频f与药量Q的关系:10 药量对频率成分的影响 上式可见,药量越大,激发产生 的频率越低。 结论结论 :在保证获证获 得勘探目的层层 反射前提下,尽量小药药量激发发, 以获获得高频频的地震波。 浅震:常

7、用几十克到上千克的小 药量或雷管激发。 激发方式:地面爆炸,浅井爆炸。 浅井爆炸:井深0.71米,药包放在井中并将土回填埋实,促 使能量向下传播,压制干扰波(面波、声波等)。 11 地表结构:潮湿密实地面效果好,干燥松软地面效果较差。 优点:可多次激发,重复性好(保持钢板与地面的耦合好 ),信号增强。 缺点:频谱低于炸药震源,能量有限,不适合深层。 (3) 高频震源枪 用震源弹射入浅孔(充水或潮湿的孔),爆炸激发地震波。 优点:定向发射,利于能量向下传播;高频成分丰富,利 于高分辩率勘探。 (2) 锤击震源 锤击置于地面的钢板, 18磅或24磅。 12 (4) 电火花和空气枪震源多用于水上勘探

8、。 电火花震源:利用电容器储存高压电能,在一瞬间通过水 介质释放,在水中产生压力作用于大地而形成地震波。 空气枪震源:将压缩空气在短暂瞬间释放于水中,从而产生 地震波。 特点:两种震源都安全,无环境污染,高频成分丰富, 能量可调。价格较贵。 以上几种震源,当目的层深度H: H50m,锤击、小炸药量; H50100m,小炸药量、高频震源枪; H501000m,电火花、高能炸药。 13 (二)地震波的接收 1.地震勘探对接收条件的基本要求 (1) 有效波突出,并有明显特征; (2) 有效波层次分明,波间关系清 楚,尤其是目的层反射应明显; (3) 干扰波少,强度弱,并易于分辨。 2.检波器的频率特

9、性 高频检频检 波器:高频频响应应好, 低频频响应应差。 大地衰减和检检波器特性曲线线 14 3.检波器的方向特性 检波器最灵敏方向,应与波的振动方向一致,所接收到的信号最 强。 接收纵波:检波器最灵敏方向对准波的传播方向; 接收横波:检波器最灵敏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 4.检波器与大地耦合 耦合取决于:检波器重量,检波器与地面的有效接触面 积,地面振动幅度,地表弹性模量。 因此,检波器应埋直、埋深,土层应潮湿、致密。 15 对对基岩、水泥地:石膏等固结结。 对泥水:加长尾锥。 图 (a):tTa/2,可辨认有 效波的相同相位。 图 (b):tTa/2,易造成相位 对比错误。 5.道间距X的选择

10、 X选择原则:各道间相位 关系清楚,同时轴明显。 16 考虑到有效波的视速度,常把道间距的最大限度定为 对于深层:反射波Va大,X大; 对于浅层:反射波Va小,X小。而Va折Va反, X折X反。因此,很多情况下,反射波法的道间 距应小于折射波法的道间距。 6.组合检波 目的: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视速度或传播方向上的差异来削 弱干扰波。 定义:使用两个以上检波器组成一组,按一定的形式(直线 或面积)安置在排列上,作为某一道的地震信号。即将几个检波 器当成一个检波器使用。 要求:具有相同方向特性和频率特性。 17 1、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定义 有效波:在地震勘探中用来解决地质任务的波。 干扰波:对有效

11、波起干扰和破坏作用的波。 五、有效波和干扰波 有效波和干扰波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可相互转化。 干扰波:震源干扰波,外界干扰波。 为解决地质任务,应设法突出有效波,躲开、压制和消除 干扰波,提高信噪比。 信噪比:有效波与干扰波强度之比。即:信噪比S/n 18 在浅震的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全过程中,都有 一个如何提高信噪比的问题。 2、各种干扰波的来源和特征 震源干扰波 1)声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传播的弹弹性波。 特点:传传播速度稳稳定(约约340m/s),频频率高(大于100Hz) ,延续时间续时间 短。地震记录记录 上,一般为为13个波峰的窄条带带 直线线同相轴轴。如下图图所示。 浅震中

12、,偏移距小,排列长度短,声波干扰严重。数据采集 时,把炸药放在井中激发,可减弱声波干扰。 19 有声波和地滚波干扰时 的浅层反射记录 (2)面波 几乎出现在所有地震 记录上,是一种主要 干扰波。 特点:视速度小(100 500m/s),频率低(10 30Hz)、能量强、衰 减慢,如图示。 面波沿地表传播,由于地表介质不均匀,在水平方向尤其垂 直方向速度变化大。因此,随着传播距离增大,显示明显的频散 特点,在地震记录上形成“扫帚状”。这种发生频散,形成“扫帚状 ”的面波通常称为地滚波。 面波 声波 20 在干燥或疏松的岩土中激发时,对有效波吸收强烈,面波能 量相对增强; 爆炸井深时面波减弱,井浅

13、时面波增强。 (3)多次反射 当地下存在强波阻抗界面时会产生多次反射。 特点:与一般反射波相似,但视速度稍低,通过时差分析 来识别。 2.外界干扰波 (1)随机干扰 定义:指无一定规律、无一定频率及视速度、杂乱无章的 振动。 随机干扰频谱很宽,不能利用频率滤波压制。 21 随机干扰分为三类: 第一类:地面微震和其它外界干扰。如风吹草动、人为因 素引起的无规则振动,特点是频带宽(1200Hz); 第二类:仪器在接收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第三类:震源激发后产生的不规则干扰。 随机干扰表面上不规则,实际遵循统计规律。 工作中,利用统计规律,采用组合检波、水平叠加、垂 直叠加方法压制随机干扰。 (2

14、)相干干扰 定义:指外界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干扰。 特点:在地震记录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振动,具有一定的频 率和视速度。 22 相干干扰波记录 (3)工业电干扰 在城市工作,当地震测线通过输电线路时,检波器电缆 会感应50Hz电压,形成工业电干扰。 相干干扰产生:在大型厂矿附近,机器有规律地连 续振动,江、河波浪冲击岸坡等。如图所示。 23 为了解各种干扰波的分布特征,以便采取一系列压制干 扰波的方法技术,在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之前,必须进行干扰 波调查。 1.震源干扰波调查 3、干扰波调查 24 目的:确定反射波和干扰波的分布特征,确定有效的观测 系统。 具体做法:以小道间距埋置检波器,在零偏移距

15、处激发, 随后移动检波器排列或移动激发震源。每次移动距离应等于 一个排列长度,以保持干扰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2.外界干扰波调查 目的:了解非地震勘探震源干扰波的特征。 具体做法:不激发震源,记录外界背景噪声。此时记录信号 是外界干扰和仪器噪声所引起。分析结果,可了解外界干扰 源的强度、分布特征和频率等。 25 第二节 反射波的野外工作方法 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主要介绍采集系统所使用的仪器 设备、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和有关采样参数的选择等 。 地震仪 检波器 26 一、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深度地震地质条件和浅层地震地质条件 研究地质条件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地震记录 1、地表松散层的影响 (反射波产生偏移和时间滞后,吸收高频信号,产生多 次反射波干扰) 2、潜水面的影响 潜水面下或泥岩、粘土岩中激发,频率丰富,能量较强 3、表层不均匀性影响 27 综合平面图绘制方法 二、观测系统 28 二、观测系统 反射法:多用综合平面图表示。形式简单,直观地表示 炮点和排列之间的关系。 1.单次覆盖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图所示,O1、O2O5是激发点,A、B、C、D表示互换 点,实线段O1A、AO2、O2B等在水平直线上的投影正好 连续单次地覆盖了整条测线。 这种观测系统,可连续勘探整 条测线以下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