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876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讲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危害辨识、风险 评价和风险控制 前言 如何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 险,开展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探索实现安全生产 的有效形式,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安全措施,已 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不可回避的问题。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 系(OSHMS体系)的基础。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企业所 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 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SH方针确定不可 承受的风险,再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与基本内容 危害辨识 频率分析严重度分析 风险评价 维持管理 改善计划或

2、管理控制 检查纠正 评审改进 可接受风险 ? 持续改进 No Yes PLAN DO CHECK ACTION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SCL) 预先危险分析法(PHA) 事故树(FTA) 事件树(ETA) 作业条件危险评估法(LEC) 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DOW)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蒙德法(MOND)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FMEA) 另外,嘉吉公司所做的SWIFT分析也属于此列。 第一部分 认识危害辨识、风险评 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与风险的基本概念 伤亡事故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 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 中毒事故

3、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 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 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 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 危害与风险的基本概念 危害、风险危害、风险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 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与后果的结合。 基本步骤基本步骤 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害 确定风险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 危害辨识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 多米诺骨牌理论(Dominos Accident Theory) MPH DA M 遗传及社会环境; P 人的缺点; D

4、发生事故; H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A受到伤害 危害辨识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 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许多 互为因果的原因、因素连锁作用的结果,即: 人员的伤亡(A)的发生是由于事故(D); 事故(D)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 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H);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是由 于人 的缺点错误(P)造成的; 人的缺点错误(P)起源于不良的社会环境或 先天的遗传因素(M)。 危害辨识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 多米诺骨牌理论简单、明了、直观显示事 故发生的原因:只要抽去五块牌中任一块 ,即可破坏事故链,

5、防止事故发生。 W . H . Heinrich强调指出,企业安全的中心工作 就是要移去 H 牌,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 危害辨识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起因物致害物 人 事故现场 安全管理缺陷 物的原因 人的原因 接 触 伤 害 物(包括环境) 人(包括肇事人和受害人) 本质原因 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危害辨识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危害性质的过程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乏、控制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管理缺乏、控制 不力、缺乏知识、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不力、缺乏知识

6、、对存在的危险估计错误 或其他个人因素等的基本原因的征兆。或其他个人因素等的基本原因的征兆。 两类危险源: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现实的各种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种类的危 险源。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本身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 类: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包括各种能量源和 能量载体);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措施 失效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 ) 两类危险源: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 、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 物质等; 生产、加工、储

7、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 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 物体。 两类危险源: 范围: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 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 ,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 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 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 的可能性越大。 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 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 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

8、控制 ,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 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 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 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 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 难。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6类 )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类) 3、使用不安全设备;(3类) 4、手代替工具操作; (3类) 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 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1类)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1类

9、) 人的不安全行为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 、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 、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 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8类) 12、不安全装束; (3类)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类 )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19类) 其中:无防护;(11类) 防护不当;(8类)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8类) 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7类) 强度不够;(4类) 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

10、运行;(3类) 维修、调整不良;(4类)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 、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 等缺少或有缺陷; (2类)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2类) 其中:照明光线不良;(3类) 通风不良;(7类) 作业场所狭窄;(1类) 作业场地杂乱;(4类)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1类)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1类 ) 地面滑;(3类) 贮存方法不安全;(1类)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类)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1.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

11、原因进行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 其他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12、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 :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13、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害和危险因素 其他危害、危险因素其他危害、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辨别应考虑的范围危险因素辨别应考虑的范围 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的作业活动(如抢修、气候异 常变化当中的作业活动) 所有进入现场人员的活动(包括相关方人员和来访者) 施工楼、办公楼(包括生产一线和机关办公室) 工程所需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工具)的运输过程 新开工的工程项目和施工中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新 设备 作业场所内的各种设施(设备) 办公楼、生活楼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 有毒有害作业部位 第二部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法(LEC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方法介绍: 对于一个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

14、KJ 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 主要因素有三个: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方法介绍(续): 用公式来表示,如下: DLEC 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 不可能 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 程度(E) 分 数 值 人员暴露于危 险环 境的 频繁程度 分 数 值 人员暴露于危 险环 境的 频繁程度 10 连续 暴露与潜 在危险环 境2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 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 偶然暴露 0. 5 非常罕见的暴 露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 果 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