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总结重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8549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9.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井总结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测井总结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测井总结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测井总结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测井总结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井总结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井总结重点.(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电阻率测井(要点) 2、均匀介质中点电流源的电场分布 3、均匀介质中电阻率的测定及视电阻率 1、地层因素F和电阻率增大系数I 4、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的定义、记录点、电极距 ,理想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的定义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的距离远小于不成对电极到任一成 对电极距离。以AMN电极为例:MNAM I=Rt/Ro=1/Sw2 5、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的计算公式与分析公式 梯度电极系 电位电极系 非理想计算 分析 6 、电极系的探测范围及探测半径 梯度电极系 电位电极系 探测范围 以A为球心,以1.52L 以A为球心,以35L 为半径的球体 为半径的球体 探测半径 1.52 L 3

2、5 L 镜像法 7、理想梯度电极系(曲线分析)与电位电极系曲线主要特征 注意: 1)理想顶部与底部梯度曲线区别 2)注意极大、极小、常数段、岩层中部的 曲线值 3)A 顶部与底部梯度单一界面曲线分析 B 地层理想顶部梯度曲线分析 C 地层理想底部梯度曲线分析 8、渗透性地层径向电阻率变化 泥饼、冲洗带、过渡带、原状地层 9、相邻地层影响 10、微电极测井原理 11、侧向测井 5)判断油水层 深:探测深度大,测值反映原状地层的电阻率 浅:探测深度大,测值反映侵入带的电阻率 正幅度差 Ra深 Ra浅0 负幅度差 Ra深 Ra浅Cm产生 (3)CtCm产生 负异常 正异常 (1)井中扩散作用及吸附作

3、用的过程 (4)泥岩基线的含义,自然电位的零线与泥岩基线的区别 (5)静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的定义 (6)定性画出自然电位曲线 (7)油层与水层自然电位幅值的区别: SP(油)幅值SP(水)幅值 第二章自然电位测井(要点) 4、自然电位与岩性的关系 5、自然电位确定泥质含量的方法 6、自然电位确定地层水的依据 并需作非线性校正 7、自然电位的分层点: 半幅值点 (Rmfe/Rwe) 1、感应测井原理 2、几种几何因子的定义 (1)单圆环几何因子g: 单圆环几何因子取决于单圆环与线圈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它 的物理意义是:截面为ds的单圆环对总信号的贡献。 有用信号 :涡流产生二次场,二次场在接收线圈

4、产生的感应电动势R(有) , 有用信号与导电率有关。 无用信号 :一次场直接耦合信号在接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直(无) , 无用信号与磁化率有关。 记录点:在TR中点 相位差:有用信号 与无用信号之间相差90o (1)原理概述 (2)注意 (2)纵向微分几何因子gz: 深度为Z,厚度为dz水平无限薄层的几何因子 (3)纵向积分几何因子Gz:厚度为h的岩层的几何因子 (4)径向微分几何因子gr:半径为r,厚度为1的无限圆筒的几何因子 (5)径向积分几何因子Gr:半径为r的无限圆柱体的几何因子 第三章 感应测井(要点) 4 双线圈系存在的问题 (1)地层的上下围岩的影响较大 从纵向探测特性曲线可知

5、:当h=L=1米时,Gz=0.5 (2) 钻孔和侵入带的影响较大 从径向探测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当r2-3Rw 淡水泥浆 用感应测井 Rmf1-2Rw 盐水泥浆 用侧向测井 1、声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 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总之 产生滑行波和折射波(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产生全反射波(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测井中的声波及测井测的是什么波? 由于测量第一个波(初至波)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在技术上最任意实现,故 声速测井主要研究初至波,即测量初至波从发射器发出到达接收器的时间。 初至波:最先到达接收器的波(滑行纵波) 续至波:随初至波后到达接收器的波 第四章 声波测井(要点)

6、 3 源距的选择 原则 要求:滑行波先于直达波到接收器 即 t(滑行)t(直达) 4、单发双收声速测井原理 设计要求::最先到达接收器的是滑行纵波的折射波(简称滑行纵波) 测量的是:T发射后,同一首波(滑行纵波)触发二个接收器R1,R2的时差t 所以有: t=L/V (微秒/米) (us/m) V=L/t (米/微秒)=L106/t (米/秒) 注意: 1)习惯作法 t=1/V V=106/t 2)记录点在R1R2的中点 3)声速测井的探测深度 h3 =V/f838厘米 岩石的声速 V15207620 米/秒 频率 f=20千周/秒 所以 h0.23 1.13米 (软地层) (硬地层) 5、声

7、速测井的分层点 t用半幅值点分层, V用异常根部分层 6、周波跳跃 在正常的情况下,R1和R2应该被同一初至 波触发,但是由于能量的衰减,常常会造成 初至波触发路程较近的第一个接收器R1, 而对第二个接收器来R2说,由于能量的衰 减,以致于不能被同一初至波触发,R2只能 被续至波触发,即t2增大, 使tt2t1 增 大。这种使二个接收器不是被同一初至 波触发所造成曲线的波动称为跳跃,这种 现象周期性地出现,故称为周波跳跃。 主要几种情况可能出现周波跳跃 : A)含气地层 B)裂隙(破碎带)地层 C)疏松带 7、 扩孔的影响 发射器在上方的声系,扩扩孔上部: 扩孔下部: t出现假正异常 t出现假

8、负异常 发射器在下方的声系,扩扩孔上部: 扩孔下部: t出现假负异常 t出现假正异常 8、补偿扩孔的影响 t上:是TR1R2测量声系,即发生器T在接收器R1R2之上 t下:是R2R1T测量声系,即发生器T在接收器R1R2之下 如果在一个扩孔井段分别采用以上二种声系测量,然后求平均,即 t上下(t上t下)/2 则扩孔与t上下无关,所以引入双发双收声速测井仪。 t(1Vsh )tma+Vshtsh+ t ttma 对纯砂岩来说: = (Vsh=0,t(1 )tma+ t) ttma ttma tshtma 对砂泥岩来说: = Vsh ttma ttma 9、确定孔隙度 并要求知道实 际确定孔隙度

9、的方法步骤( 另外:注意压 实校正) 10、识别油、气、水层 地层 SP a Ra t 含水层 异常幅值大 大 小 无周波跳跃 含油层 异常幅值大 小 大 无周波跳跃 含气层 异常幅值大 小 大 可能出现周波跳跃或 t大 11、井固声幅测井原理 较大 自由套管 套管外无水泥(固井质量差) A 中 部分水泥胶结 固井质量中等 较小 水泥胶结好 固井质量好 目的井段的声幅曲线的幅度 40% 固井质量差 12、区分纵波与横波的重要标志 (1)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 (2)横波幅度大于纵波幅度 (3)横波的相位与纵波相位相差180度 (4)长源距有利于区分纵波与横波 1、火成岩的放射性 几点规律:1)

10、火成岩所含放射性零散而不均匀 2) 酸性 中性 基性 超基性 SiO2的含量 大 小 颜色 浅 深 放射性元素含量 大 小 3)火成岩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U) 镭(Ra) 钍(Th) 钾(K) 2、沉积岩的放射性 几点规律: 1)沉积岩本身不含有放射性元素,其放射性元素来自火成岩 2)沉积岩的放射性强度取决于泥质含量(粘土含量) 3)沉积物的颜色由浅 深,其放射性强度由小到大。 4)随钾含量的增大,放射性强度增大。 5),减小,放射性强度增大。 第五章 放射性测井(要点) 3、变质岩的放射性 正变质岩:由火成岩变质而来 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来 变质岩的放射性取决于变质岩的源岩 4、自然伽玛测井原理 1)测量地层天然自然r射线强度 2)单位: 脉冲/分 API 3)记录点: 在探测器中点 4)探测范围:以探测器中点为球心,半径为R(几十cm)的球 5)分层点:厚层:半幅值点 薄层: 2/3幅值点 5、统计涨落:在放射性源强不变,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 ,重复观测放射性强度,每次记录的数值不同,总是在某一数值(平均值)上下波动, 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涨落。 6、划分岩性(砂泥岩剖面 )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泥岩 Jr 小 大 SP幅度 大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