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作业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84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3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国公司作业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跨国公司作业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跨国公司作业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跨国公司作业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跨国公司作业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国公司作业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作业讲解.(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国公司作业辅导 第一单元 题目: 比较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FDI & PI 对外直接投资: (1)在外国创建新的企业 (2)收购或者兼并外国的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果: (1)在外国建立分支机构 (2)对海外分支机构经营决策具有影响力 间接投资: 个人、企业或者公共机构对外国金融工具进行投资 两者的相同点: 都意味着金融资源从母国向东道国的转移。 两者区别: 间接投资者更关心资本利得,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一种长期 的关系,直接投资者对企业的管理有重大影响。 第一单元 题目: 什么是跨国度指数?在实践中,来自各国的跨国公司 的跨国度指数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造成这种特征的 原因是什么? 两

2、个指标体系构成: 海外经营指标体系; 管理职能的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 海外资产/总资产; 海外销售额/总销售额; 海外雇员人数/总雇员人数 (海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额+海外资产资产总额 +海外员工员工总数)3100% 跨国度指数的特征及原因: (1)发展中国家低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来自发展中 国家的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刚刚起步,发展程度较低 (2)小经济体较高这是由于母国经济规模较小 (3)欧洲企业较高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水平能够较 高 第二单元 (1)简述资本套利理论如何解释国际资本流动 (2)并说明该理论在用于解释直接投资流动时, 存在的缺陷是什么? 第二单元 资本套利理论 (1)资本套利理论的主要

3、观点 资本追逐利润,因此从盈利率/利息率低的地方流向高的地方,由此推论 ,从资本丰裕的国家流向资本稀缺的国家。 (2)缺陷 依据资本套利理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流动方向应该相同,并且更支 持大型金融类跨国公司的出现,而不是其他非金融类跨国公司的出现, 这两点都与现实发展不相符,因此,资本套利理论无法解释对外直接投 资的流动。 第二单元 题目: 简要说明邓宁的折衷理论的主要观点。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 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三个特点 (1)吸收了过去20 多

4、年中出现的各种直接投资理论 的优点; (2)与直接投资的所有权形式有关; (3)能解释国际企业营销活动的三种主要方式,即 出口、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 邓宁总结出决定国际企业行为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三个 最基本的要素:O.所有权优势(Ownership);L.区 位优势(Location),I.市场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这就是所谓的 OLI模式。 所有权优势 (1)技术优势。即国际企业向外投资应具有的生产 决窍、销售技巧和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向外扩张 ,这实际上是一种垄断优势; (3)组织管理能力。大公司具有的组织管理能力与 企

5、业家才能,能在向外扩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4)金融与货币优势。大公司往往有较好的资金来 源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从而在直接投资中发挥优 势。 内部化优势: (1) 签订和执行合同需要较高费用 (2) 买者对技术出售价值的不确定 (3) 需要控制产品的使用 区位优势: (1)劳动力成本。一般直接投资总把目标放在劳动力成 本较低的地区,以寻求成本优势; (2)市场潜力。即东道国的市场必须能够让国际企业进 入,并具有足够的发展规模; (3)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是国际企业 选择出口抑或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 (4)政府政策。是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 “折衷理论”进一步认为,所有

6、权优势、区位优势和 内部化优势的组合不仅能说明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是 否具有直接投资的优势,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国 际营销的途经和建立优势的方式。 方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式) 出口(贸易式 ) 无形资产转让 (契约式) 第三单元 (1)简述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2)依据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你认为中国目前 处于直接投资发展的哪一个阶段?为什么? (3)你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扩张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 些?并给出解决的建议(出自第三单元) (1)简述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的主要观点。 投资发展阶段论认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IFDI 或OFDI)取决于:经济

7、发展阶段和该国所拥有的所 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很少的外资流入或流出; 第二阶段,外资流入开始增加,外资流出几乎没有; 第三阶段,外资流入金额很高,但是增速放缓,与此同时 ,外资流出快速增加; 第四阶段,大规模的外资流出; 第五阶段,外资流入和流出金额都很高。 (2)中国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 依据人均国民收入 第一阶段 但事实上 中国发达地区:已经处于第三阶段, 原因: 二元经济 经济全球化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建议 公司治理 国有制 文化差异 对国际商务的了解 知名品牌 先进技术 第三单元 题目:简述局部技术创新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

8、础上,讨论以下问题: 第一,发展中国家企业海外扩张的优势来源 第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地域选择上,应遵循 什么原则? (1)局部技术创新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 1983 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 局部技术创新理论 从技术变动的角度,提出发展中国家企业不仅 能够简单模仿先进技术,同时也能对外国技术 的局部环节进行调整,进而开展国际直接投 资。 技术知识的当地化:对进口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某些 改造, 使产品更好地满足当地或邻国市场的经济条 件和需求 要素禀赋:密集使用劳动、节约使用资金 需求相似 在新的创新活动中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 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产品特征上,开发出与名牌产

9、品不同的消费品 技术知识的当地化 要素 需求 规模经济特征 (2) 发展中国家企业海外扩张的优势来源 低成本生产 小规模生产技术 适合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的生产技术 低价营销策略 了解发展中国家市场和文化 政策支持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地域选择上,应 遵循什么原则? 邻近的发展中国家,文化相近的国家,再向 发达国家扩展 创造性资产寻求性投资,市场寻求性投资, 面向发达国家 第四单元 题目: 东道国如何采取措施更好地发挥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的 技术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 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

10、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 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 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 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 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合资企业vs. 独资子公司 外国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 人员流动 与当地企业的联系 在东道国进行研发 第四单元 题目: 外资流入对东道国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结合中国 的情况进行阐述。 1.经济效益(金融资源流动和国内投资) 2.国际收支(国际贸易) 3.技术进步 4.劳动就业 5.经济安全 6.制约因素 第五单元 题目: 简述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对流出国经济的影响。

11、(1)跨国公司竞争力 (2)母国相关行业的竞争力 行业竞争力 行业重组 (3)宏观经济效应 金融资源流动 贸易 就业 第五单元 题目: 作为跨国公司的母国,政府通常希望跨国公司的海外 经营,不仅提升跨国公司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带 动本国其他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那些因素有助于这种 带动效应的发挥?并且说明这种规律对于政策制定者 的启示。 (1)与当地企业的联系; 例如供应商联系 (2)技术溢出效应; 行业集聚有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3)对当地企业的竞争效应; 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竞争效应,有可能有助于提高 效率,也有可能借助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而对竞争产生 抑制,取决于市场结构和政策干预 (4)

12、与本国创新体系的联系 政府应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国大学、研究中心等机构进 行研发合作 跨国公司相关理论研究和我国企业调研说明,市场力 量和政策制度都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条件和核心推 动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驱动。 政策调整应兼顾“走出去”和“扎下根”; 政策调整应兼顾“走出去”和“扎下根”; 短期内,支持政策应重点突出; 鼓励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放松管制,优化对外投资的管理体系; 鼓励创新,完善财税金融支持体系; 强化服务,培育市场支撑服务体系 第六单元 题目 结合实践,分析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知识 产权保护问题? 主要方法: (1)法律途径 提起诉讼,但是,有可能会遇到该国法律不完善,

13、或者执行机 制不完善的问题 (2)避开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地区 该地区有可能是非常大的潜在市场,避开,意味着对公司非常 大的损失 (3)游说当地政府 请求本国政府向东道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当地政府严格实施 知识产权保护 (4)技术手段 技术上可以做一些防范,防止被盗用 (5)与当地政府或者企业进行合作 利益共享,共同应对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的不法行为 第六单元 题目: 简述近年来中国外资政策发生的重要变化,并分析其 对外国投资者的影响 (1)公司所得税法 地区差异;高新科技企业;环境保护;研发投资 (2)劳动合同法 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增长的目标是让人民享受到 更优质的生活 (3)环境保护趋于严

14、格 (4)知识产权保护趋于严格 (5)其他因素 收入增加;服务业开放;地区发展;基础设施改善; 更加透明和可预期的政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大概经历了三 个时期,各时期投资规模波动,都反映出对外投资政 策的走向及变化 19931997年是加强对外投资管理阶段; 19982003年是政策调整期; 2004年后是放松管制和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阶段。 第七单元 题目: 企业在全球战略的选择上,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对外 部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试举两例说明全球战略 的演变规律。 例析 早期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 通常采取国际战略或者当地化战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

15、竞争压力越来 越大 企业战略选择通常会向标准化战略或者跨国战略演变。 应分别举例说明 国际战略向向标准化战略或者跨国战略的演变 当地化战略向跨国战略的演变 第七单元 题目: 企业在考虑全球标准化和当地化战略的选择时,地区 差异会产生一定影响,请解释其影响的方式。 标准化策略:把在本国国内销售的产品及其营销方 法不加改变地直接带到国际市场,用同样的方式出售 相同的产品。 差异化策略:指从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差 异性出发,通过营销策略的差异化和本地化来满足目 标消费者的多样化的需要。 (1) 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 通常在成熟市场采取标准化战略,而在新兴市场更多 采取当地化战略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通常在发达国家采取标准化战略,而在发展中国家更 多采取当地化战略 (3) 文化差异 通常在文化差异较小的国家采取标准化战略,而在文 化差异较大的国家更多采取当地化战略 企业在做战略选择时,国家差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比较成熟、发展水平较高、与本国环境比较相似 的地区,通常采用标准化战略;而对于新兴市场、发 展水平较低、与本国环境差别比较大的地区,企业需 要做出比较多的调整,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