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7679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和组成内容.(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规划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水平是不同的, 因此所要达到目标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在了解 了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后,对将来的居 住环境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预测和了解。 可以分为物质的要求和精神的要求两个方面。 我们着重讨论的将是物质方面的,同时也离不 开精神的因素。 基本要求: 所谓的基本要求,就是本质的要求。 课本上的分类:使用、卫生、安全、 经济、施工、美观。 课堂上的讲述:舒适、方便、安全、 卫生、美观。 舒适与使用的含义较一致,而经济的 问题较为复杂,这里不作讨论。 一舒适 舒适的含义比较广泛,广义地说,也 包含了方便、安全、卫生

2、和美观。 我们这里的舒适是指在现有的社会、 经济条件下,我们的居住条件所能达到 的要求。相对而言,是狭义的。 以下从内部和外部居住环境来进行分析 。 (一)内部居住环境的要求 住宅标准:包含面积标准和质量 标准两个方面。 面积标准包含两个方面:即平均每户 建筑面积和平均每人居住面积。 质量标准包含两个方面:即设备的完 善程度和结构造价。 质量标准在广义上也包含住宅的装修 。 住宅类型: 同样面积和设备的标准下,层数越高,标准 越低。高层住宅售价高于多层住宅,则是因为 成本和房地产因素造成。并不表明高层住宅一 定高于多层或低层。 选择什么类型的住宅,同样与经济,社会和 生活标准密切相关。如:对于

3、我国人口众多的 情况,城市住宅应该以多层住宅为主,特大城 市由于用地紧张,可以适当建造高层住宅,而 农村地区也应区别对待,用地紧张的地区,也 应该将住宅集中起来。 居室的隔声、隔热、保暖、光照、日照和通风状况 ()隔声国际上定为分贝()(白天), 和分贝()(晚上)。 ()隔热或保暖在炎热和严寒地区特别重要。 ()光照指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 ()日照指居室内获得太阳的直接照射。,我国 年规定的日照标准是:冬至日中午前后的连 续日照时间不低于一小时。新的居住区规划规范对日 照标准也有新的规定。 ()通风指自然通风。现代规划应更加重视自然 环境的利用。 室内小气候 根据专家研究,居室理想的小气候条

4、件如 下: 气温(度) 相对湿度 空气流动速度 冬至 0.07-0.1米秒 夏至 0.1-0.25米秒 室内空气量和二氧化碳含量 空气量以立方米人为 佳,最低为立方米人。二 氧化碳含量不得大于 。 (二)外部居住环境的要求 居住密度 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 各类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和设施标准 住户相互视线的干扰程度 室外小气候和场地的日照、通风、 防风、防晒、等状况 室外环境的噪声级 居住密度 居住密度可以有居住人口密度、居住建筑密 度来表示。 密度问题同时是与社会、文化也存在相关联 的问题。人口的积聚,是城市化和现代社会的 重要特征。但密度过高,意味着环境质量可能 降低。 密度问题主要与土地问题关系

5、密切,我国人 口众多,耕地缺乏,应从多方考虑节约土地。 年国家建委对多层住 宅的密度的规定: 层数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平米/公顷) 居住建筑密度 四 不低于 五 不低于 六 不低于 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 绿化多多益善,但受用地比例的制约 。各国在城市规划中,对绿化的要求一 般都有明确的规定。年我国规 定的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为 人。而新的居住区规划规范对绿地的 要求与此有所不同。 各类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和 设施标准 指生活杂务场地、儿童游戏场地、青 少年活动场地、成年人和老年人休息场 地以及体育运动场地的面积及其附属设 施的完善程度。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定额指标和标准 。国外一些国家有具体的要求:如,

6、 年出版的联合国关于城 市绿地规划对居住区绿地定额 与住宅的距离(公里) 面积(公顷)平米/人 住宅组公园 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 日本对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规定 公园名称 内容 儿童公园 儿童专用、有游戏场地、面积 0.25HA、半径250M 小区公园 居民1万人,休息散步活动等,面 积2HA,半径500M 居住区公园 简单休闲,运动设施,面积4HA, 半径1000M 住户相互视线的干扰程度 指每一家庭住户之间的相互视线干扰 ,虽可以通过窗帘等解决,但不是良策 。良好的视线互不干扰,取决于适当的 密度和建筑及组群设计。 室外小气候和场地的日照 、通风、防风、防晒、等状况 室外环境的噪声级 国外一

7、般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城市环境 控制标准对城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控制要求 。一般我国对居住区环境噪声标准建议值如下 : 白天:(上午:下午:) 分贝() 夜晚:(晚上:凌晨:) 分贝() 二方便 (一)内外交通的便利 (二)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 (三)施工及管理的便利 (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便利 方便意味着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方便在一 定的程度上是舒适要求的一个重要分支。 方便的要求,一般而言更注重对人的活动 所考虑。 (一)内外交通的便利 内外交通是相对而言的。对居住区或小区 而言,内部交通是区内的交通;外部交通是区 外的居住区道路和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对住宅 而言,则内部交通是住宅内的廊道和楼

8、梯上的 交通等,外部交通则一般是指小区和居住区的 道路上的交通。这里,我们更多的是指后者。 交通的便利首先取决于道路系统的完善, 包括住宅内部的道路、小区和居住区的道路、 和城市道路。 内部交通 主要是解决住宅内的交通,由住宅建 筑设计完成。包括住宅的水平交通和垂 直交通。根据发展的要求,一些城市对 六层的多层住宅提出加建电梯,说明多 层住宅的垂直交通将会得到改善。 外部交通 居住区的外部交通流主要由职工上下 班,儿童入托幼,中小学生上学和放学 ,居民购物,垃圾清扫和运输,邮政和 消防,商店的货物运输等组成。 外部交通的关键是职工上下 班和居民购物。 外部交通的便捷还取决于城市的交通 结构:即

9、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比例。 我国的私人交通多为自行车,成为我国 的一大特点。对发达国家,私人交通多 为小汽车,因此,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多 考虑人车分离的系统。 从我国的情况看,小汽车一定会走进家 庭,但其所占比例有限,且各城市差异 较大,应仔细研究。 (二)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 便利程度取决于: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的齐全程度。 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方式。如早晚服务 、日夜服务、上门服务、电话预约、开架购物 、特殊服务等。尽管服务方式不由规划部门管 理,但与居住环境的质量密切相关。 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是 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用具体的数量表示,但 数量不是绝对的。对某一性质和规模的公共设 施

10、而言,它的服务半径一般是确定的。服务半 径的大小受较多的因素影响。 (三)施工及管理的便利 施工组织的便利是理所应该的, 但不应迁就施工而将低环境的质量。施 工问题这里不作讨论。仅作了解。 管理的便利。这是一个重要的问 题,尤其是现代的城市小区更加注重物 业管理。如:每个居住组团相对封闭, 便于安全管理;维修管理;环境卫生的 管理;代理服务的管理等。 (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便利 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的要求,就是考 虑无障碍的设计要求。 无障碍的要求体现了社会的人与人是 平等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更需要社会的 关怀。同时,无障碍的要求不会影响正 常人的要求。 无障碍的设施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 的文明程

11、度,体现了老龄化城市的要求 。 无障碍设计最早由建筑设计提出。 国际康复协会批准的建筑物最低无障碍标 准为: ()入口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 ()门宽在厘米以上,旋转门需另 设残疾人入口。 ()走廊宽在。厘米以上。 ()厕所内设有扶手的座便器,隔断门 外开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出入 。 ()电梯入口宽在厘米以上。 达到以上标准的建筑物可以挂国际公认的“ 无障碍标志”。 除了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 建筑和设施外,(如:唐山地震 后的残疾人家庭住宅的设计为专 门设计。)一般为公共服务的室 内室外场所是否都应该考虑残疾 人和老年人的需要。 如:现代化的商场和超级市场都设有自动扶梯 ,但却不能供轮

12、椅使用,而垂直升降电梯一般 不对外公众使用,给残疾人和老年人带来不便 。 但现在也有很多城市在建设中考虑了无障碍 要求。如: 人行道设盲人专用道。(棒敲击地面的声音 不同。) 国外在交叉口设声音提示的色灯转换装置, 以供盲人过交叉口使用,同时也提醒人们按次 序过交叉口。我国则较难实施。 公交车设轮椅提升装置。 交叉口路肩采用坡道连接,供轮椅使用。在 有台阶的地方,尽可能设坡道等。 公用电话亭能够为轮椅上的残疾人使用。 三安全 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不仅要保证居民正 常情况下的使用合理和安全,还要考虑在发生 特殊情况时(如火灾、地震等)的安全。 安全就是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影 响安全的因

13、素很多,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 个方面。实际上,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人类 一直在寻找安全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类的 生活质量。这里,我们对安全问题着重讨论防 火、防震、防空和交通安全四个方面。 (一)防火 起火的原因一般有自然的原因和人为的 原因两种,自然的有:雷击;人为的原因则更 多,易燃危险品的放置不当,烟蒂乱扔,电器 短路,小孩玩火等等。 了解了火灾发生的原因,我们知道火灾是可 以预防的,因此防火的第一问题是思想重视, 第二才是防火的技术问题,第三是灭火救生的 问题。 思想重视和灭火救生的知识,可以通过 普及教育解决,国外很多城市开展这样 的活动。我国现在也开展很多这方面的 工作。 实际上,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非常重 视防火的问题,如:马头墙也称封火墙 ,可以防止火势蔓延;故宫内大殿前设 有琉金大缸,其中盛水,目的就是为了 防火等。 防火的技术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根 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等级,制定了 详细的防火规范,建筑设计时需要特别 重视,否则,建筑方案将难以通过审核 。 建筑防火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有空 间方面的要求和材料方面的要求,及设 施方面的要求等。如民用建筑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