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6592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学全套课件.(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 全 工 程 学 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第一节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安全的概念 “安” 不受威胁、没有危险 “全” 完满、完整、齐备 或没有伤害、无残缺、无损坏、无损失。 “安全” 人员免受伤害、死亡或设备、财产免遭 破坏、损失的状态 。 绝对的安全观 相对的安全观 安 全 工 程 学 二、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认识 几种论述 安全科学就是认识、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 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的本质与其变化规律的学问, 即安全科学是研究人的身心存在状态的运动及变化规 律,找出与其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其转化条件,研究 消除或控制危害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或 措施),研究安全的本质及

2、运动规律,建立起安全、高 效的人机规范和形成人们保障自身安全的思想方法和 知识体系的一门科学。 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 条件的科学。 安 全 工 程 学 三、安全的基本特征 1.必要性 2.普遍性 3.随机性 4.相对性 5.局部稳定性 6.经济性 7.复杂性 8.社会性 9.潜隐性 安 全 工 程 学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安全科学的产生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技术 安全技术及措施的产生 劳动保护科学的产生 安全科学的形成 二、重要事件 1906 美国联合钢铁公司提出“安全第一”的口号 1911 美国成立安全工程师学会 1913 美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1916

3、 英国成立伦敦安全第一协会 1917 加拿大成立工业事故预防协会 日本成立“安全第一”协会并发行安全第一杂志 1919 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研究了“事故倾 向”问题 安 全 工 程 学 1926 贝尔德(Beld)、1939年法默(Fame)等人提出事故 倾向性理论 1931 海因里希(Heinrich,H.W)出版工业事故预防 1938 纽约大学成立安全教育中心 1943 美国的布莱克和罗兰德(Blake Roland)出版工 业安全专著 1949 葛登(Gelden)提出事故的流行病学理论 1962 美国成立系统安全学会 安 全 工 程 学 1964 美国道化

4、学公司发表火灾、爆炸指数法第一版 1966 美国道化学公司发表火灾、爆炸指数法第二版 1967 日本国立横滨大学设立安全工程系并开设反应安 全工程学、燃烧安全工程学、材料安全工程学及环境 安全工程学讲座 1969 美国国防部正式颁布系统、相关子系统和设备 的系统安全程序要求标准 1972 美国道化学公司发表火灾、爆炸指数法第三版 1974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关于核电站的危险性评价 报告书 1977 美国修改后重新颁布系统安全程序要求 安 全 工 程 学 1975 美国出版安全科学文摘, 日本欧姆出版社出版青岛贤司的安全工程学 、 安全教育学、安全管理学著作 1976 美国道化学公司发表火灾、

5、爆炸指数法第四版 1980 美国道化学公司发表火灾、爆炸指数法第五版 1981 德国安全专家库赫曼安全科学导论专著(德文 版)出版 1982 日本桥本邦卫出版安全人机工程学 1983 日本井上威恭发表新的安全科学,福山郁生 等出版安全工程学实验方法 安 全 工 程 学 1985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刘潜提出在我国建立安全科 学学科的建议以及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和专业设置方案的 设想 1986 意大利安德烈奥尼出版职业事故与疾病的经济损失 1987 美国道化学公司发表火灾、爆炸指数法第六版 1990 在德国科隆市举行第一次世界安全科学大会 1991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

6、报 1991 在荷兰出版的职业事故期刊更名为安全科 学 安 全 工 程 学 1992 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将 安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高等院校三级学位学科、 专业教育确立 1994 美国道化学公司发表火灾、爆炸指数法第七版 1997 我国确立安全工程师职称制度 2002 我国确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2006 我国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增设安全工程专业 2009 我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 2011 我国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列为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 安 全 工 程 学 第三节 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分类及体系 一、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分类

7、学科分类与代码 (GB/T-13745-92) ,将安 全科学技术列为一级学科,由5个二级学科,27 个三级学科所组成。 安 全 工 程 学 1.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代码)(620) 2.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620.10) (1)灾害物理学(620.1010) (2)灾害化学(620.1020) (3)灾害学(620.1030) (4)灾害毒理学(620.1040) 安 全 工 程 学 3.安全学(62020) (1)安全系统学(620.2010) (2)安全心理学(620.2020) (3)安全模拟与仿真学(620.2030) (4)安全人机学(620.2040) (5)安全法学(620

8、.2050) (6)安全经济学(620.2060) (7)安全管理学(620.2070) (8)安全教育学(620.2080) 安 全 工 程 学 4.安全工程(620.30) (1)消防工程(620.3010) (2)爆炸安全工程(620.3020) (3)安全设备工程(620.3030) (4)安全电气工程(620.3040) (5)部门安全工程(620.3050) 机械安全工程(620.3050) 航空安全工程(620.3050) 交通安全工程(620.3050) 矿山安全工程(620.3050)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有关的部门安全 (6)通风与空调工程(560.5530) 安 全 工 程

9、 学 5.职业卫生工程(620.40) (1)防尘工程(620.4010) (2)防毒工程(620.4020); (3)生产噪声与振动控制(620.4030) (4)辐射防护技术(490.75) (5)个体防护(620.4040) 6.安全管理工程(620.50) (1)安全信息工程(620.5010) (2)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620.5020) (3)工业灾害控制(620.5030) (4)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620.5040) 安 全 工 程 学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 620 安全科学技术 6201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安全哲学;安全史;安全科学学;灾害学(包

10、括灾害物理、灾害 化学、灾害毒理等);安全学;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62021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社会学;安全法学(归入82030,包括安全法规体系研究) ;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安全教育学;安全伦理学;安全文 化学;安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 62023 安全物质学 62025 安全人体学 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学;安全人体学其他学科 安 全 工 程 学 62027 安全系统学 从原62020中分离出来。包括安全运筹学;安全信息论; 安全控制论;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安全系统学其他学 科 62030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原名为“安全工程”。包括安全工程理论;火灾科学与 消防工程(

11、原名为“消防工程”);爆炸安全工程;安全 设备工程(含安全特种设备工程);安全机械工程;安全 电气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含安全运筹工 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其他学科 安 全 工 程 学 62040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原名为“职业卫生工程”。包括防尘工程技术;防 毒工程技术;通风与空调工程(归入56055);噪声与 振动控制;辐射防护技术(归入49075);个体防护工 程;安全卫生工程技术其他学科(原名为“职业卫生工 程其他学科”) 62060 安全社会工程 安全管理工程(代码原为62050);安全经济工程; 安全教育工程;安全社会工程其他学科 安 全

12、工 程 学 62070 部门安全工程理论 62080 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信息工程;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 原名称为“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公共安全检测 检验;公共安全监测监控;公共安全预测预警;应急 决策指挥;应急救援;公共安全其他学科 62099 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安 全 工 程 学 二、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1哲学层次 2基础科学层次 3技术科学层次 4工程技术层次 三、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及研究对象 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 安 全 工 程 学 机 人 环境 安 全 工 程 学 安 全 工 程 学 第四节 我国安全学科现状与展望 一、基本状况 1、科学技术研究 2、人才培养 3、安全教育方

13、式 4、学科建设 5、重要事件 二、安全学科的新进展 三、安全学科发展措施 安 全 工 程 学 第二章 安 全 原 理 第一节 事故成因理论 一、事故及其特征 事故 事故分类 事故的基本特征 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安 全 工 程 学 二、事故成因理论 (一)早期事故成因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 (MGreenwood)和伍兹 (HHWoods)对许 多工厂的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工 人中的某些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美国的法默 (Farmer)等人在进一步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安 全 工 程 学 海因里希 (WHHeinrich) 工业事故与预防(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因果连锁理论 5个互为因果的因素 遗传与社会环境 人的缺点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害 安 全 工 程 学 MPHDA M 遗传及社会环境 P 人的缺点 H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D 事故 A 伤害 安 全 工 程 学 博德(F.Bid) 管理失误 个人原因与工作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 伤亡 安 全 工 程 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成因理论 斯奇巴(Skiba)等人 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因素: 遗传、环境、管理缺陷 不安全行为 事故 伤害 物的因素: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