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害鼠防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716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害鼠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森林害鼠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森林害鼠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森林害鼠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森林害鼠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害鼠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害鼠防治.(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鼠类类的危害及防制 主要内容 一、鼠类的危害 二、家栖鼠主要生物学特征 三、鼠害的防治原则 四、鼠害的防治方法 五、鼠密度监测和灭鼠效果考核 六、鼠害防治标准和现场检查方法 七、创卫灭鼠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鼠类的危害 鼠类动物与家栖鼠的概念 l “鼠类”, 狭义概念,是指哺乳纲中的啮齿 目动物。 l “鼠类”, 广义概念,是指所有的鼠形类动物, 一般称鼠类动物,主要包括哺乳纲中的啮齿 目动物,另外,也包括兔形目和食虫目的动 物。 l 全世界有鼠类动物1700多种,我国有160多 种,四川有鼠类动物100余种。 家栖鼠的概念 褐家鼠 *家栖鼠主要种类:黄胸鼠 小家鼠 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

2、鼠是我国城镇和农 村居民住区的主要鼠种,通称家栖鼠。家栖 鼠主要依靠人类提供的生存条件而生存,因 而又称为宿生鼠。 鼠类的危害 1.传播疾病 2.造成经济损失 3.可被敌人或恐怖分子用来作为生物战的工具 传 播 疾 病 鼠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数量多,分布广, 迁徙频繁,鼠类可以直接把病菌传播给人,或通过体 外寄生虫间接传给人,是很多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播 媒介,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50多种疾病。 破坏农、林、牧、工业以及建筑交 通等,造成经济损失 老鼠是一种贪吃的动物,每只老鼠每天要 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1/51/10的食物。据估 计,每年生产的粮食约有5%被老鼠夺去,

3、全世界每年被损耗的粮食有5000万吨,损失 上亿美元。我国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粮食估计 为1500万吨之多。 老鼠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是进入各种 线路、管道引起停电、中断通讯等事故 ,经济损失巨大。1980年上海一家工厂 因一只褐家鼠进入高压开关室造成短路 ,全厂停电、停水,损失产值达1700万 元。长江上一艘货轮因鼠害而操纵失灵 ,造成撞击九江大桥桥墩的事故。 对建筑物和家庭物品的破坏 鼠类门牙终生生长,而且生长非常快 ,1年要生长13厘米,因而要不断磨牙, 咬啮物品、衣物、门窗、电缆。城市不 明原因的火灾约有1/4是由于鼠咬造成短 路引起的,每年的损失无法估算。 l破坏森林 盗食森林的种子,啃食幼

4、苗,树 皮,给森林带来严重的危害。 l破坏牧业 与牲畜争夺牧草,影响畜牧业。 可被敌人或恐怖分子用来作为生物战的工具 除敌投外,当地原有鼠类可能成为某些生物战剂的宿主, 形成人为的疫源地。在和平时期,鼠类可被恐怖分子作为 进行生物恐怖的工具。 1945年日本投降前,日本细菌战犯为销毁罪证,炸毁 了设在哈尔滨的“731” 部队细菌工厂,放出大量感染病菌 的老鼠和跳蚤,造成东北鼠疫流行。 1952年,美国违反国际公约,在侵略朝鲜战争中进行 了生物战,曾在黑龙江省甘南县空投过带有鼠疫杆菌的田 鼠。 为了保障军民健康,减少鼠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粉 碎敌人或恐怖分子的生物战,必须认真做好鼠类防制工作 。

5、 一 、家栖鼠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一)家栖鼠形态特征 (二)生长发育繁殖 (三)家栖鼠的感觉器官 (四)家栖鼠的活动能力 (五)家栖鼠的重要生态习性 (一) 家栖鼠的形态特征 表1. 三种家栖鼠外部形态特征比较 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 体 型 较 大 中等小 腹毛颜颜色灰白色灰黄色灰白色 尾长长:体长长尾长 体长尾长约 等于体 长 耳 朵朵 短,向前不及眼部 长,向前可达眼部小 (二)生长发育繁殖 家栖鼠的生长发育很快。性发育成熟 时间,一般不到3个月。3-9月龄是家栖鼠 类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 。 家栖鼠类的繁殖力很强,主要表现在性 成熟早,妊娠期短,分娩后可立即发情, 全年大部分时间都能繁殖,胎

6、仔数多等。 (三)家栖鼠的感觉器官 l 嗅觉 l 味觉 l 听觉 l 触觉 l 视觉 家栖鼠具有敏锐的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 l 可利用敏锐的嗅觉去寻食求偶,并进行个体 间的联系。鼠类经常在活动的路线上留下尿和 生殖分泌物,鼠类就沿着这些有特殊气味的路 线活动。 l 家栖鼠类的眼睛适应夜视,但视力很差,且 为色盲。鼠类敏锐的味觉给灭鼠带来很大的困 难,因此,配制毒饵的粮食必须新鲜干净,灭 鼠剂含量要准确均匀,否则容易引起拒食达不 到预期效果。 l 鼠类听觉非常发达,能判断声音的来 源,并能觉察45千赫兹(KHz)频率的超声 波。 l 家栖鼠类的触觉非常发达,在黑暗复 杂的环境中不断重复利用毛、

7、触须的感觉 活动判断方向,形成一条熟悉的跑道。 (四)家栖鼠的活动能力 打洞 攀登 咬啮 游泳 潜水 褐家鼠善于掘土打洞营巢。黄胸 鼠和小家鼠在没有其它场所隐藏时, 也会打洞营生。 三种家栖鼠都会攀登 ,尤其是黄 胸鼠更善于攀登。 家栖鼠类有一对坚硬锐利的门齿, 大部分的建筑材料都能遭到鼠类的破 坏。 三种家栖鼠都善于游泳,其中,褐 家鼠的水性最好。在水中能漂浮60- 72小时。潜入水中可长达半分钟。常 通过抽水马桶潜入建筑物内。 (五)家栖鼠的重要生态习性 l栖息地 l活动习性 l惊疑性 l新物反应 l饮食习性 l社会行为 l迁移或移居 栖息地 黄胸鼠喜欢栖息于建筑物上层高处,屋 顶天花板、

8、瓦间缝隙、杂物堆等是黄胸鼠主 要栖居场所。在地面喜生活在堆放垃圾和 杂物的场所。 褐家鼠喜栖息于温度稳定潮湿的地方, 鼠洞多建在屋基的周围、垃圾堆附近和道路 的两旁路面下,另外,地下室、墙基、下水 道、船坞、港口码头以及河岸的冲积地,也 是褐家鼠喜欢的栖息地。 小家鼠喜栖息于干燥、食源近的场所,由 于体形小,常在墙基、仓库、货物堆和保温 层内打洞筑巢。 活动习性 家栖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 有两个活动觅食高峰:黄昏与黎明前。 惊疑性 鼠类对不良的经历会在随后的行为 上表现出来。不良的经历主要有恶味、 痛苦的症状、受伤等。鼠类会回避这种 引起不良经历的物体,如毒饵和捕鼠器 ,以及发生的场所,达数月

9、之久。这种 行为给鼠类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饮食习性 家栖鼠类都是杂食动物,褐家鼠和黄胸鼠的食性 广,可吃各种谷物、肉类、水果、垃圾、动物粪便。 褐家鼠和黄胸鼠每日摄取固体食物约1525克。小家 鼠喜吃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小家鼠每日摄 取固体食物约3克。褐家鼠和黄胸鼠每日需饮水15- 30ml,缺水不能生存,小家鼠对水需求量很少。 褐家鼠和黄胸鼠有时一个晚上奔在100-150米获取 食物,但通常只在30余米的范围内活动,小家鼠的活 动范围只有几米,最长的活动距离也只有30米。 摄食行为 鼠类在探索环境的同时,也尝试环 境中的食物。开始取食量很少,每次尝试时间的间隔较 长。随取食量逐渐

10、增加,间隔时间也不断缩短。鼠类的 这种摄食行为对毒饵灭鼠、特别是急性灭鼠剂的灭鼠造 成很大的困难。 鼠类摄食行为的另一种表现是搬拖食物,褐家鼠一天 可以搬拖数公斤食物隐藏在洞内或其他隐蔽的场所。灭 鼠时最好用小颗粒的毒饵,以免被鼠类拖走。 社会行为 鼠类的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领地和等级行为。 高等级的雄鼠占有一个洞系、跑道、窝巢,与几 只雌鼠生活在一起,不容许其它雄性个体侵入。占 统治地位的雄鼠往往在离食源近的地区建立领地。 当种群密度增高时,互相的竞争随之激烈,迫使 等级低下的个体,特别是雄性个体到周边不利的地 区去活动。这种行为使种群不断地向外扩散,对种 群合理利用环境提供的能源和内部的安定

11、是有利的 。但是,种群密度过高时,种内斗争 激烈,个体间 的关系紧张,繁殖力随之下降。 迁移或移居 主动迁移:在温带地区,鼠类有季节性的迁移,春夏由 室内迁到室外,秋冬又迁移回向室内。 被动迁移:原栖息地受到 干扰或破坏,鼠类会被迫移居 其它地点。一个局部地区鼠密度过高,超过容纳量时,也 会引起扩散迁移。 二鼠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鼠害防治是一项艰巨持久的工作,必须加 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除害防病意识,积极 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高效、安全、经济、持久地把鼠的种群数量 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三鼠害防治的方法 鼠类综合防制: 从鼠类与生态环境 和社会条件的整体观

12、点出发,根据本标兼治而 着重治本,以及有效、经济、简便和安全,包 括对环境无害的原则,因时、因地制宜地综合 采取合理的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 其它有效的手段,组成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 把鼠种群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并争取予以 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 (一)物理防治 1. 器械捕鼠 2. 电子捕鼠器 3. 粘鼠板捕鼠 4. 鼠洞灌水捕鼠 (二)生物学防治 1. 天敌灭鼠 2. 微生物灭鼠 l 猫、黄鼬(黄鼠狼)、鹰和蛇等动物都 能主动捕食大量的鼠类,应当加以保护。但 对家庭养猫灭鼠的评价分歧较大。调查发现 ,养猫户和非养猫户的鼠密度相差不大。猫 本身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对人构

13、成 威胁。很多专家不赞成家庭养猫灭鼠。 l 微生物灭鼠就是用对鼠类有致病力的病原 微生物来灭鼠。 微生物灭鼠由于使用技术较复杂,影响因 素多,效果不稳定,有些可能对人、畜有危 害,故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尚不能推广应用。 (三)生态学防治 生态学防治是指采用 破坏鼠的生活环 境(尤 其指营巢栖息条件和食 物条件),以降低鼠密 度的方法与措施。 生态学灭鼠的依据: 鼠密度高低主要取决于鼠的食物来源和 栖息条件。鼠既不会无限制的繁殖增长,也 不会无外因情况下就自然下降。如果仅灭鼠 而不采取其它措施,鼠原有的食物和栖息条 件不改变,可因其旺盛的繁殖力迅速恢复至 原水平。相反,如破坏鼠适宜的生存条件, 即使未进行灭鼠,其密度也会逐渐下降。 1. 环境治理 (1)加强环境治理,控制鼠的生存条件 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草,填平土坑,堵塞洞穴、平 整硬化地面,不乱堆杂物,及时清除垃圾,消除或控制鼠类 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2)搞好防鼠设施,限制鼠的栖息活动 重点在储存和加工食品的建筑物做好防鼠设施。 常用的防鼠措施有: 封闭建筑物与外界相通的孔洞。 建筑物的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