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喷井采油技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5627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喷井采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自喷井采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自喷井采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自喷井采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自喷井采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喷井采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喷井采油技术.(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油井流入动态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四、自喷井管理 目 录 一、油井流入动态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 动压力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曲线简称IPR 曲线。 典型的流入动态曲线 物理意义:反映了油藏向井的供油能力,反映了油 藏压力、油层物性、流体物性、完井质量等对油层 渗流规律的影响,是采油工程与油藏工程的衔接点 。 作用:为油藏工程提供检验资料;为采油工程的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检查钻井、完井和各项工艺措施等技术水平的优劣。 典型的流入动态曲线 IPR曲线的影响因素: 油藏驱动类型;完井方式;油层性 质;流体性质。 IPR曲线的类型: 直线型:

2、PwfPb,单相流 直线-曲线型: PePbPwf,单相+两相流 曲线型:Pe pb时,油藏为单项液流, 采油指数J0可由qotest和pwftest求得: (2)当pwf=pb时 流压等于饱和压力时的产量qb为: 组合型流入动态曲线 3、组合型的流入动态 一、油井流入动态 (3)当pwfPb: 一、油井流入动态 2)计算pwf=8MPa时的qo,因为pwf=8MPa pb 3)计算不同流压下的产量 Pwf 1514131197530 q0 10203048.664.577.788.195.8102.2 4)绘制IPR曲线(略) 一、油井流入动态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三、自喷井的协

3、调及系统分析 四、自喷井管理 目 录 1、基本概念 p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既是地层油流到 井底后的剩余压力,也是垂直向上流动的动力。 p油压:如果流压足够高,在平衡了静液柱压力和克服流动阻 力之后,在井口尚有一定的剩余压力。该压力将原油输送到分 离器或计量站。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单相流两相流 单相+两相流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类型: 1、基本概念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单相流 单相流 多相流 多相流 出现条件 2、多相流特点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多相流按流动结构分为: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流态类型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4、 2、多相流特点 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主要影响混合 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滑脱现象比较严重。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流态类型2、多相流特点 泡流:井筒压力稍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开始从油 中分离出来,气体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 滑脱现象: 混合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小密度 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引起气体超越液体的现象。 特点: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一段气一段液交 替出现;油气间相对运动比泡流小,滑脱也小;气体膨 胀能得到较好的利用;一般自喷井中,段塞是主要的。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段塞流: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

5、逐渐降低 ,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 能够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液 一段气的结构。 流态类型2、多相流特点 环流:随着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不断下降 ,气相体积继续增大,泡弹状的气泡不断加长, 井逐渐由油管中间突破,形成油管中心是连续的 气流而管壁 为油环的流动结构。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特点:气液两相都是连续相;气体举油作用主要是 靠摩擦携带。 流态类型2、多相流特点 雾流:气体的体积流量增加到足够大时,油管中内 流动的气流芯子将变得很粗,沿管壁流动的油环变 得很薄,绝大部分油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特点:气体是连续

6、相,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以很高的速 度携带液滴喷出井口;气、液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小 ;气相是整个流动的控制因素。 流态类型2、多相流特点 流型变化示意图 纯油流 泡流 段塞流 环流 雾流 油井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流态类型 自下而上依次为: 1.纯油流、2.泡流、3.段塞流、4.环 流、5.雾流 实际上,在同一口井内,一般不 会出现完整的流型变化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流态类型2、多相流特点 u单相流 举升液体的动力是井底流压 式中 pwf井底流动压力 pH井内静液柱压力 pfr摩擦阻力 pwh井口油管压力 pwh pwf 能量供给情况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2、多相流特点 多相

7、流 举升液体的动力除了流压,还有气体的 膨胀能。 式中 pwf井底流动压力; pH井内静液柱压力; pfr摩擦阻力; pwh井口油管压力; pd 气体流速增加引起动能变 化造成损失 pwf=pH+pfr+pwh+pd 能量供给情况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2、多相流特点 u单相流:各断面体积流量,流速相 同,密度不变。 u多相流:自下而上,体积流量、流 速不断增大,密度不断变小。 pwf pwh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2、多相流特点 运动速度 单相流:克服重力、摩擦阻力。 多相流:克服重力、摩擦阻力,气 流速度增加所引起的动能损失。 pwf pwh 能量消耗 二、多项流在垂直

8、管中的流动规律 2、多相流特点 一、油井流入动态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四、自喷井管理 目 录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1、垂直管中自喷井条件 m m gHgH井内气液柱压力井内气液柱压力 P P frfr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 P P whwh 油压油压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2、自喷井的四个流动过程 u地层渗流:遵守渗流规律,IPR曲线Pwfqo u垂直管流:两相管流规律,油管特性曲线Pwfqo u嘴流:多相嘴流规律,嘴流特性曲线Pwhqo u地面管流:被油嘴分隔开。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能量、质量守恒 3、自喷井的协调条件 1)每个流动

9、过程衔接处的质量流量相等。 2)前一过程的剩余压力足以克服下一过程的压力消耗。 只有满足协调条件,油井才能稳定自喷 协调点:两曲线的交点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油管特性曲线 IPR曲线CPR曲线 TPR曲线 Pwhqo Pwfqo Pwfqo Pwh D Rp H一定 咀流特性曲线 流入动态曲线 4、协调工作曲线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IPR曲线的绘制、嘴流CPR曲线的绘制、TPR曲线的绘制 流 量q1q2q3q4q5q6 井底流压Pwf2Pwf2Pwf3Pwf4Pwf5Pwf6 uIPR曲线的绘制(略) u嘴流CPR曲线的绘制 根据矿场资料统计,嘴流相关式可表示为: 根据油井资料

10、分析,常用的嘴流公式为: 对于含水井: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油嘴的作用油嘴的作用 u调节产量大小。当油嘴直径和气油比 一定时,产量和井口油压成线性关系。 u下游压力变化不会引起产量波动。只 有满足油嘴的临界流动,油井生产系统 才能稳定生产,即油井产量不随井口回 压而变化。 d1 d2 d3 d1 d2 d3 pt q 油嘴、油压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u管流TPR曲线的绘制 这一Pwf与q关系曲线,描述油 管的流通特性,与地层渗流 无关。 Pwf 油管工作特性曲线 q O 如果:井口压力Pt、D、Rp、H一定,假 设油井以不同的产量qi生产,利用气液 两相管流压力

11、梯度计算方法,可获得对 应的井底流压Pwfi 流 量 q1q2q3q4q5q6 井底 流压 Pwf2Pwf2Pwf3Pwf4Pwf5Pwf6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给定油管直径、生产气油比和井口油压,计算出油管的管鞋压力 与产量的关系曲线。该曲线与IPR曲线的交点为协调点,其余点均不是协 调点。 油管工作特性曲线 qc Pwfc P IPR qO C 非协 调点 1)油层与油管的协调工作曲线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1)油层与油管的协调工作曲线 q p qi 0 Pwhi Pwfi IPR B 给定Pwh、Rp、D、H等油气参数,绘制油 管与油层协调曲线(Pwhqo)。该曲线上任 何

12、点都满足两种流动规律。 交点C为全井的协调点,改变油嘴协调点随之 改变。 2)地层-油管-咀流的协调曲线 q P Pt Pwfd qc C Pr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以油嘴d生产时 Pr-Pwf:地层渗流的压力消耗 Pwf-Pt:气液管流的压力消耗 Pt:可供嘴流和地面管流的压力消耗 5、协调在自喷井管理中的应用 依据配产要求、地层条件、可选择的油嘴尺寸。 1 2 3 绘制IPR曲线 绘出满足油嘴临界流动的油管工作曲线 绘制油嘴特性曲线 得到不同油嘴下的产量,或确定产量要求 的油嘴直径。 1)不同油嘴下的产量预测与油嘴直径的选择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低产时,流速低,滑脱损失大

13、高产时,流速高,摩擦损失大 一定压力、产量下存在最佳油管直径 油压较低,大直径油管产量较高 油压较高,小直径油管产量较高 1 2 油管直径对产量的影响 绘制IPR曲线 绘制不同直径下的油管工作曲线 结论: 原因: 2)油管直径的选择 5、协调在自喷井管理中的应用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油藏压力下降对产量的影响 1 2 3 3)预测油藏压力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5、协调在自喷井管理中的应用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当地层压力下降,IPR曲线下移,油管 曲线随之下移,使协调点左偏,产量下 降。 欲保持油井产量,需更换油咀,使新的 协调点的产量与原来相同。 若d1不变,则q1 q2 若q1不变

14、,则d1 d2 1 2 4)停喷压力预测 5、协调在自喷井管理中的应用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地层压力Pr连续下降,井底流压不 断减小; 油管曲线向横轴方向移动,若要求 油压大于一定值生产,沿油压值点 做水平线,若水平线与油管曲线不 相交,则表明油井不能自喷生产。 一、油井流入动态 二、多项流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三、自喷井的协调及系统分析 四、自喷井管理 目 录 四、自喷井管理 自喷井采油设备 井下管柱 井口装备:采油树和控制油井合理生产的油嘴等 地面油气分离与计量系统:各种分离器的流量计算 基本井身结构:套管层次、规格、水 泥返高等 油管及配套的井下工具(节流阀等) 总阀门:控制着油

15、气 流入采油树的通道。 正常生产是打开,需 要关 井时关闭。 生产阀门:控制油气流 向出油管线,正常生产 时打开,更换检查油 嘴或油井停产时关闭 清蜡闸门:其上方可 连接清蜡方喷管等, 清蜡时才打开。 节流器:控制 自喷井产量 四、自喷井管理 四、自喷井管理 制定合理工作制度 取全取准生产资料 维持油井的正常生产 做好自喷井的管理是为了合理利用自喷能量,延长油井 自喷期,从而实现高产稳产。为此,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 作。 四、自喷井管理 所谓的合理工作制度是指在目前地层压力条件下,油 井应保持多大生产压差才是最合理的。换言之,油井控制 在什么样的生产压差下生产,才能使自喷井的垂直管流压 力损失最小,产量最高,油井生产处于协调点。 1、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四、自喷井管理 1、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在较高的采油速度下生产。 保持注采、压力平衡,使油井有旺盛的自喷能力。 保持采油指数稳定。 保持水线均匀推进,无水采油期长,见水后含水上升速度慢。 合理生产压差应能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又不破坏油层结构,原油 含砂量不超过一定的百分数值。 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应综合考虑: 四、自喷井管理 1、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油田上常用稳定试井来选择油嘴和确定合 理的工作制,稳定试井一般需连续更换35个 相邻的油嘴。换油嘴时,应等生产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