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84990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下第三单元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共20张PPT)教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这些邮票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一、明朝开放外交郑和下西洋 1.西洋的概念 明代把文莱以西, 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 为“西洋”。 2.为什么要下西洋? (目的) 为了加强对外友好往来 ,宣扬国威。 印尼三宝庙 马六甲三宝庙三宝井 马六甲华人朝拜郑和庙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郑和航海壁画 郑和航海油画 3.为什么派郑和作为 航海的领导人? (讨论回答) 个人能力 精神品质 郑和(13711435) 云南昆阳人,回族。 本姓马,小名三宝。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

2、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郑和航海的经过 根据刚才的路线演示,抢答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在哪?起止时间是什么?2、郑和七次下西洋必经的第一个海峡是什么海峡?3.如果你是郑和,要从南海进入印度洋必定经过哪个海峡?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4、地图上的三宝垄在今天的哪个国家? 郑和的船队 浩浩荡荡驰航于 辽阔的大海上。 规模宏大、组织 周密,是15世纪 世界上最大、最 完备的船队。 郑和的船队 15世纪世界上最大、 最完备的船队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之比较表 郑郑和哥伦伦布达伽马马 时间时间1405-14331492-15041497-1498 次数741 人数1

3、0001500人160人 船数17艘4艘 船只 大小 旗舰长舰长 24.5米,宽宽 6米 长长34米,宽宽8米 拥拥有 设备设备 航海图图,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 到达 范围围 美洲印度 大船长151.8米 ,宽61.6米 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共200余艘 2.72.8 万人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这么大规模的航海? 思考讨论 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 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

4、能力 统治者的支持 印尼三宝庙 马六甲三宝庙三宝井 马六甲华人朝拜郑和庙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郑和航海壁画 郑和航海油画 4.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进了中国和促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 比欧洲航海家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壮举。 印尼三宝庙 马六甲三宝庙三宝井 马六甲华人朝拜郑和庙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郑和航海壁画 郑和航海油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郑和与欧洲航海家具有什 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什 么呢? 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 自强不息、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2005年就

5、是纪念郑和下西洋( )周年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郑和呢? 600 拓展: 二、清朝保守外交闭关锁国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 要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 u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 策。 u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 行太多的交往。 u 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 了中国 的进步。 u 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 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二、清朝闭关锁国 .具体表现有哪些? 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 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 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 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 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 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