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84078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17—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十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敕造(ch) 草窠(k)讪讪(shn)悚然(sng)B盥沐(gun) 两靥(y) 忖度(cn) 宫绦(tio)C瞋视(tin) 屏气(bng) 间或(jin)懵懂(mng)D蹙缩(c) 盘螭(l) 咀嚼(j)朱拓(t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杜撰钿头银篦不经之谈走头无路B戏谑阴谋鬼计居坐宴息孽根祸胎C梦魇瘦削不堪纨袴膏梁珍惜韶光D潦倒宸翰之宝沸反盈天绾着发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

2、一句是()A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霞光。我怀疑自己看见海市蜃楼,但又觉得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B在荷兰,现代化的公路、建筑和田园风光相辅相成,如诗如画,可惟独首都阿姆斯特丹老城内拥挤不堪。C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D侃侃而谈。他还谈到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和党员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注意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等重大问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异国的赛场上,在万众瞩目的时刻,当看到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B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

3、帐篷、饮用水、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C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而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而确定的“原子时”。D在世博会举办156年来,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成果的展示,而是越来越重视反映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5下列句子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6.红楼梦第5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

4、境见到的金陵十二钗图册中,有一幅画下面的判词写道: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暗示的是以下谁的命运:()A. 秦可卿 B.王熙凤 C.贾探春 D.薛宝钗2、 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汉上逢同年崔八李频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偶先托质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注:托质,寄身,这里指人在旅途。7.以下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汉上”指汉水边,点明相逢之地,“同年”指同榜考中者,点明崔八与诗人关系。B. 首联写去年

5、春天曾和崔八同游京城,杏花落后又匆匆离别,相聚时间很短。C. 第三句中的“偶”与第四句中的“独”形成反差,说明崔八一直漂泊在外。D. 第五、六句写沿途及空中美景不断,乐景衬哀情,抒发了与崔八的依依惜别之情。E. 第七句以“见”和“别”形成对比,连用两个“一回”,强化了感情。8.诗歌除表达与友人惜别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9-12题。(共19分)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6、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

7、为镇守参赞。朝廷不听。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注。智以闻,诏两责之。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节选自明史魏源传)注直庐:值班房。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

8、府/增置墩堠/B.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C.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D.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朝廷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而官员守丧期满之后,朝廷就可以起用。B.伍,是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

9、一伍。也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文中用来代指军队,今天也有“参军入伍”之说。C.疏,疏通、分条陈述,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战国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朝始称为奏。汉代臣僚分析问题的奏章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D.朔望,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或十七日)称为“望”,望日的第二天,叫既望,农历的每月第一天称为“晦”。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源办案精明,体察民情,安抚灾民,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有作为。魏源深得朝廷重用,两次遭遇父母丧事,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B.魏源本来被委

10、以重任去平定大盘山的乱民,但他还未到达,官军已抓获夏九旭。皇帝又命令他去四川采集木材,同时整顿边防事务。C.魏源整治边镇有方,但因推荐兵部侍郎于谦等事被谏官以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并没有追究。D.陕西佥事计资提出,武官犯其他罪的等同专类罪名,给予俸禄减半的惩罚,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此建议很好,上奏请求朝廷施行。12.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5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分)四、默写(8分,每空1分)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的关于“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

11、子是:“_,_。”(2)_,_。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4)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五、阅读题(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杜甫传(节选)冯至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建造草堂,地址选在城郭西郊的浣花溪畔,这里环境清幽,尘事不杂,杜甫十分满意,作卜居诗以唱心中之乐,反映出作者久经动荡得以安宁之后的恬静安适的心境。杜甫有一位表弟此时在成都府任司马,听说杜甫要在西郊建造草堂,便走过来看他,还送了些钱。杜甫十分感激,作诗酬谢。关于草堂的建造过

12、程,杜甫无诗记录,我们所见到的是他忙着写诗向各地友人索求各种树苗以美化草堂环境。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

13、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

14、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

15、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相关链接】 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