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5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84009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小学科学四下3.1.一切都在运动中教案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1.一切都在运动中 课程标准:1.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1.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 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1.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材从一幅充满运动物体的图片入手,在向学生描述运动的物体之后,重点说明“如何知道它运动了没有”,使逐渐建立“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的概念。在该课中,参照物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材显现

2、了多个活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参照物的概念。通过学生讨论、模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形成物体的绝对运动概念。让学生感受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为求更加形象地进行体验和解释。教学方法在上课时我通过课件的设计、问题的递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加明确利用参照物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运动判断,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4.能够依据不同参

3、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层次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

4、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2.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重点1.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教学难点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记忆“运动”事物,聚焦“运动”话题。1.演示:“一切都在运动中”视频,学生记忆思维训

5、练。比比那位同学看得认真,记得多,说得好。2.生活记忆大搜索:同学们,打开你们记忆的宝盒,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物体做着各种运动,同学们能不能举些例子呢?3.引出话题:可以看出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现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运动。(板书课题:“一切都在运动中”)二、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初步认识参照物。1.师生对话:同学们记忆力强,思维灵活,那现在老师要考大家,你怎样观察得到的一些物体是运动的?举例:同学们请看图片,(出示书上26页的图)图上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上下两幅图,哪些物体运动了?你是 根据什么判断它们是运动的?(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

6、我们在判断物体运动时用来做比较(或做参照)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参照物(板书)2.出示“只有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窗外有向日葵花移动的双层巴士”图片,提问:汽车在行走吗?你是怎么判断的?活动预设 学生的观点可能只有一种,或难能可贵的有不同意见出现。教师可以不急与给予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言,倾听学生的意见可以发现学生原本的知识构成。4.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的图片,提问:你还认为汽车在行走吗?为什么?(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在动?)5.出示“窗外有运输花的车和双层巴士都在行走”和图片,讨论:为什么我们开始的时候会判断错误?6.讨论交流:我们观察这四幅图,你发现了什

7、么?通过讨论,你知道怎样才能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7.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8.举例:汽车行驶 拔河(课前活动)请同学们把橡皮放在你自己桌面的中间位置上,用手把它推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运动了吗?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三、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深入理解参照物。1.树 、白线、桌子等等,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可以做为参照物,那么正在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做参照物呢?师:请同学们把科学书放到自己桌面的中间位

8、置上,把橡皮放到科学书上“科”字的上面,用手推动书到桌子的前边,这时,橡皮是运动还是不运动?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以桌子为参照物,橡皮运动了。以书为参照物,橡皮不运动。)师:看来,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做为参照物,并且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2.提问:在上升的电梯上的人呢?行驶中的船上的乘客动了吗?3.描述:水中鱼和水草的运动状态。4.判断:谁的说法对?5.(出示飞机在天空飞动画。)(你都看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大飞机、小飞机)师:你都看到什么在运动?你以什么为参照物的?6.师:下面请同学们轻松一下,来欣赏一首歌曲。(出示小竹排视频)读一读这两句歌词。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

9、,你怎样理解这两句歌词?(一句一句地来分析)师:小竹排上的人说青山在走,可山上有个砍材的人听见后,说山根本就没有动啊?这是怎么回事呢?7.小结: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自寻标准,展开多思维角度的运动判断,以巩固、利用所学参照物的知识。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不同标准下的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8.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会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9.枪打出的子弹运动速度怎样?(快)你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可还是有人徒手、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它,你相信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讲述飞

10、行员手抓子弹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忽然发现身边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瞧,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他怎么会轻而易举地就抓住了子弹呢?看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也不一样。四、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1.师:咱们学校这幢房子它在运动吗?毛主席写过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吗?(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虽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自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也就是2r=26371千米40009千米80019里。由此看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心或者说是“地轴”,“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2.总结:地球自己在转动,同时也围绕太阳在运动,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跟着地球在运动着,月亮绕着地球在运动,所有的星体都在运动中。所以说一切都在运动中。(板书)我们所说的静止都是相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