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 大明海军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17835291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探秘 大明海军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探秘 大明海军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探秘 大明海军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探秘 大明海军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朝水师综述 明朝水军实力在东征时是世界上非常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以列前七位,嘉靖到万历年间,仅仅在江浙一带,战船的型号就达到了二十一种,如果加上福建和两广,型号更是繁多。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由此可见,明代的海战很早就进入了近代的模式。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而到了万历年间,比例达到了70%。 中国海军的装备,主要以福船为主,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

2、,是指一号和二号。按曾在1560年取得数次大胜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据武备志云“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但可假次以吓敌人之心胆耳。所恃者有二: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由此可见中国海军船型大,干舷高,在冲撞等近战场合有明显优势。 明朝东征水师 1大福船 一号称大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 2福船 二号称福船,较一号稍小,“合

3、常用之”。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上阔,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水约3.5米,舰首备头炮1门、两侧装备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据武备志描述,这种巨船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臣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层为露台,需从第三层的梯爬上,两旁用板翼作栏,人靠在上面作战,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实为海战利器。 福船的缺点是机动性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顺风顺潮,而回翔有

4、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阔大洋,在里海则易胶浅,须跟哨船接济”。(续文献通考) 3福船型中的第三号称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 4福船型中的第四号称为海沧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约七八尺,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武器装备有千斤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50,烟罐80,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 5海沧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又名苍山铁,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5尺,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

5、,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根据明朝天启年间的武备志第116、117 卷之“战船”篇记载,作为明朝水军战船的福船,由大到小,一共分为六个型号: 一号福船,也是最大的福船,吃水二丈(6.6米); 二号福船,吃水最少一丈(3.3米); 三号哨船; 四号冬船,也叫海沧船,吃水七八尺(2.475米); 五号鸟船; 六号快船。 明代宁波府500料战船,船身长12.25丈,面阔3丈,深1.15丈。而宋代海鹘船,总长10丈,阔1.8丈,深0.85丈,与明四百料战船尺度大小相近。由此可见,鸟船为400料船。

6、1598年,明朝海军出动500艘战舰,开赴朝鲜露梁与日本交战,此战一举击沉日本战船450艘。若按照明朝海军的常规编制(不含一号福船),每营水师编2哨,共510人,配大、中、小战船10艘,按照共计装备舰首炮4门,佛郎机炮40门,碗口铳30门计算,50营为500艘(其中二号福船100艘),火炮共计50X74=3700门,船上水师25500人(不含陆军),仅按照一艘400料来估计,即把所有船只都视为五号的鸟船,则排水量为260吨 X 500=130000吨。 这是什么样的实力?我们用同时期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来作个比较: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共有船舰130艘:20艘四桅大船、44艘武装商船、2

7、3艘圆船、22艘差船、13艘轻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长船(其中真正的战舰约60至70艘),总吨位57868吨,火炮共计2431门,海员8051人。 可见明朝海军的常规编制还是不弱的,但如将一号福船加入编队的战斗序列,那明朝海军的实力必陡然增加。如果要进一步了解一号福船,我们可以用嘉靖朝前往流球的封舟来参考:“长一十五丈 阔二丈六尺 深一丈三尺 分为二十三舱 前后竖以五桅 大桅长七丈二尺 围六尺五寸余者以次而短”(使流球录三种“使事记略”条目),其武备如下:“过海防船器械,佛郎机二十门、碗口铳十门、鸟铳一百门、袖铳六十门、藤牌二百面、长枪六十枝、镖枪一千枝、铁甲一百副、盔一百顶、腰刀三百把。” 而

8、此船并不是明朝俞大猷洗海近事所记载的一号福船,因为若按照“吃水一二丈”(6.6米)的说法,这艘才仓深一丈三尺的封舟,会成为半潜船的,只不过它的武备可以参考一下。 在明朝最艰危的1633年,封舟舟长20丈,宽6丈,深五丈,比嘉靖时期的还长,还阔,还深,而这个五丈的仓深配6.6米的吃水才合适,由此可见,一号福船之巨大 在1598年明朝海军对日作战时,明朝水军在出征以前,还特别增加了巨舰的配比,加造了许多包括一号福船在内的巨舰,仅先锋邓子龙的标营亲军所乘坐的三艘大福船每艘就可容纳300人,可见当时的远征军实力之强。 一号福船最直观的例子是郑成功的“三桅炮船”,此船属于大型福船其“树三桅,主桅高4丈,

9、船长20丈,舱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 ,并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 再对比同时期西方最大的战舰,英国的“海上君王”号,1636年1月开始设计,1637年10月下水,炮数104门(共重153吨),是当时西方最大的战舰,重1683吨,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上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 不算这个若干尾炮一共才92门炮,若都是1.5吨的12磅炮,也得138吨,剩下那个若干尾炮可能是6磅炮,因为英国海军的24磅炮为2吨,32磅炮为2.5吨,剩下12门炮只有15吨的重量,连12磅炮都不如。 郑成功三桅炮船的“千斤

10、佛郎机”是一种重炮,郑成功曾根据在泉洲获得了一门明朝嘉靖年间(1521年1567年)制造的“发熕”仿制了许多重炮,其“重千斤,弹重二十四斤,远至四五里”,从重量来看是“千斤佛郎机”无疑,英国火炮都是以弹丸的磅数来划分的,因为这是炮战中威力的显现,而郑成功的“千斤佛郎机”弹丸重24斤,0.9072斤=1磅,24斤=26.45磅,可见郑成功的这种火炮比英国的24磅炮还要厉害,是26磅炮。 若仅有若干12磅炮的“海上君王”号,怎么和拥有40门26磅炮的船只对抗?郑成功三桅炮船还有8门红夷炮!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重量在2吨以上,和32磅炮差不多,比“千斤佛郎机”还要强,“海上君王”号只有12磅

11、炮怎么打?又怎么应付? 英军军规严格规定,不能远于400码开炮(365.76米),所以两舰对决的时候是近战,别想躲便宜,12磅炮对26磅炮,100米外三桅炮船能在100米外打穿5英尺橡木,而英国海军的24磅炮必须在100米距离上发射实心炮弹才能穿透5英尺厚的橡木。而三桅炮船8门红夷炮在150米外也有此威力可见,郑成功的炮船颇有实力。 另外,英国舰艇使用的磅炮都是前部填装火药和炮弹,开炮时需要先从炮口放进火药包和固着物,接着用推杆把火药包和固着物推到炮管底部,然后才放入炮弹,并将其与火药包紧密相连。一切就绪以后,从炮管后部上方的一个小孔把火药包刺破,然后把引线插入火药包,瞄准之后点燃,火药的爆炸

12、力把炮弹发射出去,此后开第二炮的时候,需要用水浇灭炮膛低部的火星,用干布擦干,再重复装药填弹的过程,射击速度非常慢。 而佛郎机则是一种后填装的火炮,运用的是金属外壳的后膛(有点象老式的开水瓶,有手提把手),射击的时候临时安装在火炮的后端,发射一次后换一个后膛(子铳)。所以射速就快多了,一般配5-9个后膛(子铳),若训练有素应在20秒以内发射三个子铳,射速奇快。 虽然英国海军一直以训练有素著称,可因为不是后填装所以也就只能每分钟2发,都已经算是高效率了,而郑成功的40门千斤佛郎机均可以在20秒内每门发射三发以上的炮弹,若准备充分,六发也不成问题,如果还有更多的子铳配置(5-9枚),速度将大大超过

13、英国海军。 除了船坚炮利以外,明朝海军的战术战法也十分先进。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1503-1580年)根据多年海战经验所总结的海战战法就颇具近代海军战术思想,他认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这中思路已经非常近代了。所谓“大船胜小船”则是用高大的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犁沉敌船“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所谓“大铳胜小铳”则是比拼的火力强度,是以装备质量取胜的战法,属于西方“战列线”战法的主要思路,而明军火炮中“大铳”者为“重数千斤,发之声动数十里”的“大龙熕炮”,其“弹丸重量”和“射程”就已经诠释了明朝海军已经意识到牺牲射程扩大威力的先进的战术思

14、维。武备志上的记载也可以作为辅证:“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可见,英国海军改长炮为短炮是由于远距离攻击精确性不高,威力不够而要求400码(365.76米)以内近战的思维明朝海军将领已经具备了。 在近战战术上武备志里记载为“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这里对火炮威力和近战的要求体现得很充分,颇具现代思维。 而“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尤为经典,“以多胜寡”的战法就是围攻,而明朝海军作战的福船分五号也是这个思路,用小而灵活的小号福船包围转向相对不灵巧的敌方大船,用多个方向围攻的战术,以快速

15、抢夺有利阵位对敌船形成火力包围,适时利用船首的“大龙熕炮”对敌舰尾部进行射击形成艉射(Raking Fire),这样比拼的不仅是船只的灵活性,船只的数量和火炮的数量更是重点,即便敌船转向,在被占据数量优势的船只和多个阵位火炮的围攻下,也无法避免总是处于被艉射(Raking Fire)的状态。“多船胜寡船”和“以多铳胜寡铳”的结合,是依仗船只数量众多而形成多个阵位火力围攻的战术,这样的战术组合就缔造郑氏水军的“五点梅花阵法” 郑成功获得“小龙熕炮”后专门设计了一种炮船安置此炮,这种炮船后被称为龙熕船。在这种船上,前后各安置一门龙熕炮,海战时运用郑氏水师独步海疆的“五五制”战舰队形和指挥系统,即利

16、用“五点梅花阵法”将对方“线形队列”分成几段,形成局部围攻以后,用轻巧的快船架设重炮进行艉射(Raking Fire),此战法比英国海军的“纳尔逊战法”(Nelson touch)早出现了一百多年拙文明郑水师的船舶种类、尺寸、吨位与总吨位中 已探讨了1683年澎湖之役中,明郑水师参战的船只种类、其个别型号的吨位计算公式及总吨位;得出明郑侧参与该役的船舰总吨位为68,220吨的结论。文 末且附注此非明郑极盛时的舰队规模;此问题笔者尚未收集到足以解答的可靠资料,但是在史料价值上存在疑虑的资料倒捡得一条:遂大整兵船:以中提督崇明伯甘煇为前部先锋,统左虎卫陈魁铁人五千、护卫兵一万,并宣毅前镇陈泽、宣毅后镇吴豪、前冲镇刘巧、右虎镇陈鹏、后劲镇杨正、左冲镇郭义、后冲镇刘进忠、水武镇林世用等兵一万,配坐大熕船二十只、鸟船二十只、快哨十只,为首程。又遣右提督建威伯马信,统右先锋镇杨祖、援剿左镇林明、殿后镇黄昌、亲兵镇黄应、智武镇蓝衍、木武镇黄昭、正兵镇杨世德、火武镇魏标等兵二万,配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