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83427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说课材料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三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与衔接 本单元集中研究地球内部的运动以及各种自然力量是怎样塑造和改变地形的,它与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构成小学阶段对水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的范畴。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侵蚀的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而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本课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这一自

2、然现象的开始,是对侵蚀作用认识的启始课。接下去第6课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是对侵蚀概念的深入理解及概念的生活化。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则是对本课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也为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的教学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的现象,并能用语言较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流水对土地侵蚀的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而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本课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这一自然现象的开始,是对侵蚀作用认识的启始课。具体安排了二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雨如何影响土地

3、的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通过观察、研讨得出结论。第二部分,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学习(下一课时的重点)。 (三)、学习目标预设: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科学概念:1、雨点降落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知识与能力1、明白侵蚀的含义2、体验科学探究要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形成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 3

4、、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在组内或班内交流。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2、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及流程图描述实验中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2、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互相作用的,作用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科学体验:教师以情境设计、探究活动、交流提升、演示说明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把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四)、教学的重难点

5、、关键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对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和大家交流。教学难点: 学生对“侵蚀”的理解,“侵蚀”概念的得出 教学关键: 本课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对雨水对土地影响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交流活动,促成认知的提升。关键突破的设想:注重学生的思维梯度,通过对“雨水对土地影响”科学的实验探究,逐步使学生从问题与困惑中走出来。提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为学生不断登上更高思维阶梯搭好跳板。具体措施:通过用简单的实验来进行雨水对土地影响的探究、归纳概括侵蚀的概念。通过影响侵蚀的因素探究;鼓励经历探究发现过程;注重交流对经验概括的作用。二、说教法与学法

6、:(一)学情分析1、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已经具备了较系统的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2、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雨水带走泥土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雨水侵蚀土地的成因,对雨水侵蚀理解比较陌生。 观察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在土壤里有什么这一课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3、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要采取小组合作、一帮一的对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二)、教学流程以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

7、方法为引导。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为教学主线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先通过学生观察生活常见现象下雨对地面的影响从而引出问题,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实践应用。 (三)教法的设计与使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亲身体验、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情境模拟、认识类比法、分组学习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

8、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四)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为各小组准备模拟实验的材料一套: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硬纸盒(塑料盒)、报纸(毛巾)、瓶盖扎了孔的空饮料瓶、水槽、水、透明的一次性杯子等。实验记录

9、单。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设计依据: 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10、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说教学过程: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先通过学生生活常见现象下雨对地面的影响从而引出问题,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提出问题)(学生猜想)1、出示问题情境,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水对土地会有影响吗?(稍停顿)你认为会有怎样的影响?2、雨水真的会对土地产生你们所说的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11、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学生各抒己见。2、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预测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前概念,估计学生会说有影响和没有太大影响等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需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设计实验1、现在没有下雨,我们怎么来研究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2、出示相关材料,问它们可以代表什么?(教师出示已经堆好的地形一块、洒水壶)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小组讨论)4、巡回指导。5、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提出建议。1、学生说说自己的建议。2、学生说说这些材料用来做什么?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交流实验方案。5、点评其他组的设计,修改完善自己小

12、组的方案。三、模拟实验(实验验证)1、设计好了实验方案,我们可以开始实验了。(发放实验器材及记录单)2、这个实验主要研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那我们怎么知道土地有没有被侵蚀呢?雨水有没有发生变化?3、想的很周到,那我们就先观察下雨前的雨水和土地,把它们的情况记录在记录单上。4、点评学生的观察结果,补充完善。5、现在真的可以开始实验了,那你们觉得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呀?6、课件出示“温馨提示”。7、巡回指导学生实验。1、各组组长领取实验器材。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得出:要在实验前观察土地和雨水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比较。)3、各小组观察“下雨”前的“土地”和“雨水”,做好记录。4、交流观察

13、结果,互相点评。5、学生说说实验中的注意事项。6、学生明确操作要求。7、学生分组实验,组长负责分工。此处是本课的中心环节,要提供充分的时间与材料,保证学生探究的全面与深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四、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实验结束,收拾好自己组的器材。2、把你们组看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交流交流。3、实验前后土地发生了哪些变化?雨水发生了哪些变化?4、你觉得雨水对土地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影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5、这就是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那你觉得什么是“侵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课件出示“侵蚀”概念。1、学生收拾好器材。2、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小组点评。3、学

14、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讲解“径流”概念)4、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5、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侵蚀”。6、学生明确。(齐读概念)此处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就各小组间的不同与问题进行交流与点拔,完成释疑,达成共识。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概念,突破了教学重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引起地表变化的一种自然作用侵蚀。2、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呢?3、教师点评,板书。(下节课重点研究这个问题)4、布置作业:从已知的影响侵蚀的因素中选择一个,写好研究计划或者小论文。1、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巩固概念。2、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15、3、学生明确。4、学生撰写研究计划、小论文。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引入课外,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独立研究打下基础。六、课堂延伸(应用)观看黄河水,猜想黄河水颜色的成因。课后查资料学习探究。四、说教学评价评价中注重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同时要强调评价的发展性与激励性。本节课评价主体为师生,评价方式灵活而有机地结合。在“设疑导入.” “得出结论”环节主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自主探究环节主要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倾听,学会实践和反思,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发展。五、说板书设计 对雨水 土地 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