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831950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要义。复兴的前提是传承,但传承不等于复古。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是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文明复兴都是优化或革新传统文明而结出的甜美果实。中华文明的复兴也不例外

2、。所谓“梦回唐朝”,为再现昔日荣光而回归强大的封建帝国,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没有优秀文明传统的复现也不是复兴。一种文明的复兴不能变成对当下强势文明的简单模仿。舍弃自身文明的优秀传统,复制外来文明,只能让自己成为其他文明的附庸而丧失复兴的可能。虽然理论上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极易陷入这一泥潭而不自知。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挑战,改良者不仅以西方文明为圭臬,而且卷入西方主导的思维模式中,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一味以当下的优势文明作为模板追赶,而不加以批判性反思和超越,根本无法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文明复兴也意味着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在新时代条件下,对西方

3、文明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文明的复兴是复现与新兴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复兴。但相比之下,后者是文明复兴更为本质的方面。没有文明的自我创新,中华民族就不能浴火重生。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以文明的创新作为基本内涵的。无论是对传统文明的再造,还是对西方文明的扬弃,指向的都是文明的创新,都是在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基础上建构新的文明。中华文明复兴,不只是经济总量这种硬实力的复兴,也不只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甚至也不只是文明名次跃居榜首,而更在于创造出较之现今主导文明更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只有牢固持守并切实践履这一核心理念,华夏

4、文明在当代的复兴才是高标准的。反过来说,缺失这种核心取向的文明复兴只能是虚假的复兴。中华民族有能力也有条件超越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局限,构建更新的文明形态,展现出当代与未来中华文明博大的格局。逐步创生新的文明后,积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新元素,对人类文明给予具有历史高度的引领,同样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应有之义。100年前,罗素曾说过:“如果中国在国力足以自卫时,放弃征服异族,把全副精力投入于科学与艺术,开创一种比现在更好的文明,那么,中国对世界尽了最恰当的义务,给了人类全新的希望。”这些话仍然给人启迪。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不应局限于一时一处的得失,而应将自己的复兴同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

5、结合起来,使自我发展和人类进步相互促进。(摘编自郭湛、刘志洪中华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实现中华文明复兴,既需要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需要以西方文明为圭臬。B. 对文明复兴来说,复现与新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文明的创新是其更为本质的一个方面。C. 中华文明复兴,不是硬实力加软实力的复兴,而是要创造出更为优越和高级的新型文明。D.复兴后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起引领作用,会成为世界文明的模式,其他文明都会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论

6、述对象“中华文明复兴”及其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内容形成了“总-分”的论证结构。B文章第二段讲的是“传承”,第三、四、五段讲的是“创新”,第六段讲的是“引领”,这几段围绕着作者观点逐层论述,逻辑性强。C.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近代以来的改良者的事例证明只有挣脱西方文明的羁绊,重建中华文明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D. 文章引用罗素100多年前的话,提到当时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人自豪的文明,正面论证了复兴的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应具有引领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传承传统文化不等于复古,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不一定是要像古人一样穿着、说话、行事。B. 一味地照

7、搬外来文明不能复兴本民族文明的道理人人皆知,实践中却可能唯外来文明是瞻。C. 一个文明只有对其传统文明扬弃、更新、优化或革新,才能成功复兴,否则只能是虚假的复兴。D. 走向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结合起来,促进自身和人类的进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匆匆过客路遥 天还没有亮,我就急忙向汽车站赶去。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空气里满含着潮湿。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一进车站候车室,我赶忙把目光投向售票处-802次的售票口,我看见车次牌上用粉笔写着:增加一辆车。一种难

8、言的兴奋涌上心头,我笑了。我觉得我是面对着我的老伴和孩子们笑的。 当我正要赶过去排队买票的时候,身边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我急急忙忙赶了过去。我在两条队伍的末尾,犹豫了一下:先排哪个队呢?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当我把一张次的车票拿到手后就站到次的队伍后面。我当然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名。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像故意弄成那个样子

9、的。他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 “时髦青年”!不要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的确,我现在已经对当今的年轻人有一种执拗的不信任感。就在这时,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她既像是在排队,又不在队里边,眼睛斜视着窗口,像是在探索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她身边还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看来是她的孩子。由于这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站在前面,我有点丧气了。我深知他们会在紧要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来。倒霉的事终于出现了:当只留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票已经剩最后一张了。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丢下孩子,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等那个男

10、青年反应过来的时候,票已经到了那个青年妇女的手里。那男青年刚要找售票员算帐,那小门却“啪”一声关了,小门板上“票已售完”四个字嘲笑似地对着他。那个男青年马上把全部的愤怒转向了那个青年妇女。他两只拳头紧捏着,开始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并强硬地让她把那张票交出来,说如果不交出来的话,她今天无论如何走不成。那青年妇女在男青年暴风雨一般的攻击下,眼帘低垂着,嘴唇微微在颤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却不知她嘟囔了句什么,结果,那个男青年更愤怒了。坏了!看来他恐怕要动武了!“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正在这时,那个小姑娘护着她的妈妈,小嘴一张一张地说。那暴怒的男青年吃惊地盯着那个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

11、随后,竟然举起一只僵硬的手,在那小女孩的头上轻轻摩挲了一下,说:“你别怕!叔叔不打人”男青年沉默了一会,转过头来对那个青年妇女说:“同志,对不起。刚才,我,太过分了”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把它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他这举动使我茫然了:这是怎回事呢?那个青年妇女也茫然了,迷惑地眨巴着眼睛。“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但让您买了。不过这不要紧,您带着孩子,在这里待下去太不方便了。我不走了,但请您帮个忙,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谁?”她问他。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呶了呶嘴:“那个瞎眼老头”。只见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

12、声,也拿出了自己的那张车票递到了男青年面前,惊喜地喊叫着说:“呀,这太巧了!我这张也是给他买的呀!”“他是你什么人?”她摇摇头:“不认识”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羞愧地站在班主任面前的小学生。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儿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就决定先给他买一张。我想现在您应该相信我了吧?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儿上车去吧!”那个男青年从她手里接过车票,并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便转身走了。我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了自己的车

13、票,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我接过钱,把帽沿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匆匆过客”为题,叙述了三个本是匆匆过客的人物不约而同地对陌生的弱者伸出援手的故事,表现了人间真情,意蕴丰富。B.小说先安排了男青年与青年妇女之间的误会,渲染二人的矛盾,然后在矛盾即将爆发之际又释解误会,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C.小说叙述了“我”和另外两人为瞎老头买票时的不同做法,并且交

14、代了我对男青年以貌取人的心理,从中可看出我的自私和偏见。D.小说结尾“一片银白的世界”“ 踏上洁白的路面”两处描写,表现了“我”对世界的认识,也写出了“我”灵魂受洗礼后的感受。5,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男青年这一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手法?(6分)6,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个视角运用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将诛阉

15、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公业谓进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将恣凶欲,必危朝廷。”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进寻见害,卓果作乱。公业等与侍中伍琼、卓长史何颙共说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及义兵起,卓乃会公卿议,大发卒讨之,群僚莫敢忤旨。公业恐其众多益横,凶强难制,独曰:“夫政在德,不在众也。”卓不悦,曰:“如卿此言,兵为无用邪?”公业惧,乃诡词更对曰:“非谓无用,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如有不信,试为明公略陈其要。今山东合谋,州郡连结,人庶相动,非不强盛,然光武以来,中国无警,百姓优逸,忘战日久。仲尼有言:不教人战,是谓弃之。其众虽多,不能为害。一也。明公出自西洲,少为国将,闲习军事,数践战场,名振当世,人怀慑服。二也。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三也。”卓乃悦,以公业为将军,使统诸军讨击关东。或说卓曰:“郑公业智略过人,而结谋外寇,今资之士马,就其党羽,窃为明公惧之。”卓乃收还其兵,留拜议郎。 卓既迁都长安,天下饥乱,士大夫多不得其命。而公业家有余资,日引宾客高会倡乐,所赡救者甚众。乃与何颙、荀攸共谋杀卓。事泄,颙等被执,公业脱身自武关走,东归袁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