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1782804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希格玛学习中心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十三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巩固本节的新授内容。(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3)通过学习了解各种血管的特点。过程与方法: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各种血管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伴你学”65页概念图。难点:三种血管的特点。 【教具准备】“伴你学”【教学过程】 1. 先复习课本。2.学生独立完成“伴你学”3.老师重点讲解,单独点拨。4.小组讨论,互查。5.当堂小测。教学反思:“伴你学”

2、选择题的5、8掌握的不好。【课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

3、、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具准备】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 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

4、环流动? (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 生:不能流动。 生:能流动。 师: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 生: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 师: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 生: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 师: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 生: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 生: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师:对,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

5、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 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

6、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 生: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 师: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

7、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 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小组交换意见) 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

8、,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讨论,效果不很理想。) 师: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

9、遇到的困难? 生: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 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 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学生两组

10、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 师: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 生: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 生: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 师:(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 生:顺利,结果是这样的。 生: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 师: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看看问题出在哪

11、里?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 (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 生: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 师:(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 (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 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

12、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 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 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

13、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 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

14、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

15、,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 生:差不多。 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