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774816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辉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本卷共3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

2、好选择A. 使用铁锄清除杂草B. 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 使用青铜器松土D. 用铁犁翻耕土地【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创造使用的耕作工具是耒耜,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铁制农具的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选项错误,青铜农具的最早使用是在夏朝;D选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的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

3、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项符合题意;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是在宋元时期,项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出现,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项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 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B. 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C. 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 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答

4、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项正确。B、C、D三项属于精耕细作的内容。4.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 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 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 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 生产经营活动广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与排除能力。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5、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南北朝以来,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 “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 麻纺织B. 丝织业C. 棉纺织业D. 造纸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丝织业。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题干材料的“蚕桑”、“黄丝”,反映的应是我国古代的丝织业。故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丝织业的发展6.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

6、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 坊和市已没有区别【答案】A【解析】注意题中商业活动的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判断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BCD项三项在题中材料没有体现。7.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答案】C【解析】由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反映了雇佣关系的形

7、成,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苏州失业人数较多,排除A;材料不能反映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和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故排除BD。8. 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将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 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 求助于政府官员市舶使D. 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A正确。借贷货款不是邸店的经营范围,故B错误。市舶使主要负责海 外贸易,故C排除。“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故

8、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A. 独立经营的大商人B.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 地域性商人群体D. 贯通东西的丝稠之路【答案】B【解析】宋代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

9、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故答案选B。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独立经营的商人,排除A;C出现于明清时期;D出现于汉代。10.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A. 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 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 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 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可以看出论者把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归结为人口的增加,联系史实可知,均田制之所以被破坏,其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随

10、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故答案为B项。材料只是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排除A项;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1.有人形容中国古代的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国家政策,正是因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才导致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艰难。12.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

11、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18世纪的中国处于清朝的统治之下,中国选择了陆地,结合所学知识指的是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13.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 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D. 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2、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所以答案选C。A的说法有误,排除;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社会出现了“寻金热”,所以排除B;D的说法太绝对,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本质14.“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事实上,最先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是A. 麦哲伦B. 迪亚士C. 哥伦布D. 达伽马【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497年,葡萄牙

13、航海家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成为了最先到达亚洲的欧洲航海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麦哲伦船队在1519-1522年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不是最先到达亚洲的欧洲航海家;B选项错误,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并未到达亚洲;C选项错误,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并未到达非洲。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B. 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 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4、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五大史观的含义,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难得出A项是从社会史观角度阐释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B C D三项分别是从革命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对新航路开辟作出的评价,所以答案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影响,按照不同的史观和不同的视角去看,都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了解各种不同的史观,对于我们更好的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非常有用的。目前我们用到的史观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种:1、唯物主义历史观: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

15、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 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一种超地区、超民族的史学观念,即用全球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考察、研究世界史。全球史观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生产力与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演变。4、现代化史观:就是运用“现代化”的观点来看待中外历史。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5、文明史观:把文化或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认为文化或文明也是经历着生、长、盛、衰等发展阶段的有机体,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