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777251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洛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洛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2。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面两图,图一至图二的变化反映了A.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提高B. 农民的赋税负担减轻C. 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D.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图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图二反映的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这种耕作方式的变化根

2、源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故D符合题意;图一和图二都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生产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图片反映不出农民的赋税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图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图二反映的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无法反映土地制度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2.观察下表中的信息。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汉代材料文献 汉代设铁官的郡县有45处,设于河洛地区的有7处;弘农郡“有铁官,在黾池”;河东郡安邑、皮氏、平阳、绛等均“有铁官”汉书卷二地理志 “郭况,光武皇后之弟也,累金数亿,家僮四百余人,以黄金为器,工冶之声,震于都鄙。时人谓:郭氏之室,不雨而雷。”拾遗记卷六东汉A. 冶铸业较发达B. 冶炼工艺高超C.

3、 官府专营铁业D. 出现雇佣劳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铁官的郡县有45处” ”反映铁官分布广,“工冶之声,震于都鄙”反映冶金业规模大,两者说明当时冶铸业较发达,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冶炼工艺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郭况的冶金业并非属于官营手工业,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雇佣经营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3.北宋时,在政府许可下,由成都6家富户共同印造的“交子”铁钱在市场流通。后来还发行了会子,会子有三种:通行于东南各路的东南会子通行于两淮的淮交、在湖北通行后扩至京西和广南的直便会子。交子、会子的发行A. 取代了原有货币B. 规范了商业行为C. 推动了商业发展D. 增加了政府收入

4、【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交子会子的发行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经济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交子和会子的通行但是不能表示取代原有货币,A错误。交子会子是一种货币,它们不具备规范商业行为的功能,排除B。交子会子发行与增加政府收入无关,排除D。4.明朝后期,张居正提出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厚商”政策。这一政策A.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 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意思是减轻市场商业税收,使商业促进农业的发展,可见张居正对农业和商业都较为重视,反映了商

5、品经济发展的现实,故B符合题意。张居正的“厚商”政策没有贯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我国轻贱商人的传统政策,故不可能通过对外贸易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故ACD不符合题意。5.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更是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A. 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B. 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C. 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D. 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封闭和孤立的状态,欧洲建立了与亚洲、美洲的直接

6、商业联系,传统商品交易量上升,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只是导致了传统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不能直接导致土耳其实力的削弱,也不是出现材料中的现象的原因;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但不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D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但不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下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B. 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C. 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D. 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地区的,

7、人口分布中努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土著印第安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对于早期殖民扩张对土著进行屠杀,进行黑奴贸易所造成的,所以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符合这一特点,故D符合题意。A没有揭示黑奴贸易导致黑人涌入美洲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反映“最早”“率先”的信息,故BC不符合题意。7.据统计,16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万,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A. 居住环境的改善B. 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C. 工业革命的完成D.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近代英

8、国人口不断增加的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加显著,和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工业化合城市化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居住环境整体恶化,排除A;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殖民地充当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所以英国不特意掠夺殖民地人口往英国,排除B;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实际中期,时间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8.从改良蒸汽机到电话机的发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者的发明更多是经验的结晶,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这折射出第二次工业革命A. 以机器动力革新为主要标志B. 以运用经验积累突破为特征C. 凸显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D. 注重对传统科技成果的革新【答案

9、】C【解析】【详解】材料“而后者则是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C选项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A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的是科学理论的重要性,B选项不符合题意。对传统科技成果的更新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9.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行业出现“异化”状况,如棉纺织业、造船业日益衰落,而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商品物美价廉B. 传统手工艺创新能力强C. 自然经济顽强抵抗D. 世界市场的差异性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10、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攫取的在华特权,对华倾销商品,从而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导致其纷纷破产,故棉纺织业和制针等传统行业日益衰落,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是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又扩大了对原料的需求,因此推动了中国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项,西方商品物美价廉对中国传统行业造成了冲击,但不能说明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的较快发展,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能力,排除。C项,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获得较快发展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对西方经济的顽强抵抗能力,排除。10.1945年出版的一本书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一种现象:“这集团羽翼

11、丰满之后,不但更避免负担战费,而且还用囤积垄断等种种方法促使物价加速上涨,借以增加他们的财富。于是弄得物价更急速地上涨,通货更急速地膨胀,而他们的势力更为加大。”由此可知,该书作者A. 抨击官僚资本B. 主张稳定物价C. 担忧国民生活D. 揭露日寇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1945年”“囤积垄断等种种方法促使物价加速上涨,借以增加他们的财富”,这反映作者对官僚资本利用国家政权巧取豪夺,导致物价飞涨不满,故排除B,A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担忧国民生活,故B不符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日寇侵略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11.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

12、情况。这一变化A. 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B. 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C. 体现出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思想D. 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52年,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加起来将近80%,公有制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才20%多一点;而到1957年,公有制经济成分达到97%,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微不足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6年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表格中可以得出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故D符

13、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来的,材料中反映的是1957年的变化,故A说法错误。 “一五”计划既变革生产关系,又发展生产力,表格只体现出生产关系变革的成就,没有表明生产力发展的成就,B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后期有工作过粗的情况,但表格中经济成分占比变化还不能体现出经济建设的冒进,C不符合题意。1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这表明邓小平主张A.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B. 深人推进改革开放C.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D.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

14、】材料反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要打破所有制崇拜,这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故B符合题意;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我国是改革开放初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时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13.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宜布一项重大决策。当时,一位新华社记者写道:“从这一天起,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被标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这一决策是A. 开发开放浦东B. 开辟经济开放区C. 开放港口城市D. 开放长江三角洲【答案】A【解析】【详解】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

15、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故A符合题意; BD是1985年,不符合题意;C是1984年,不符合题意。14.“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这说明近代中国A. 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强烈冲击B. 民众对洋货仍持排斥心态C. 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成为时尚D. 社会风气中呈现崇洋倾向【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说明社会风气中呈现崇洋倾向,故排除C,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来,洋货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但西方精神文明的冲击是逐渐加强,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洋货只限于社会上层喜爱,故C不符合题意。15.近代以来轮船、火车和公共电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最初接触到这些新式交通工具中国人来说因其空间狭小而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对“男女混杂”的担忧。上海电车初次运行的时候,因国人害怕不敢乘坐而生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