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788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 治大国,若烹小鲜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司马迁评价的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指治理一个大国不宜翻来覆去,不要动辄扰民,更不要乱折腾,也是道家主张。AB属于儒家思想,D属

2、于墨家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2.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在这里,荀子强调A. 尊君B. 重民C. 礼法D. 仁义【答案】B【解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天之立君是以民为目的。天子之“列地建国”即立诸侯,“非以贵诸侯而已”即不仅是授予诸侯之爵位,而且诸侯也是为民而设。同此,诸侯之“列官职,差爵禄”也不仅只是“尊大夫”,亦同样是为民而设。在这里,荀子表达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3.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

3、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A. 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B. 表明经学己成为统治思想C. 是“独尊儒术”的结果D. 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说明汉代“独尊儒术”,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丞相的具体素质,排除A;当时儒学是统治思想,排除B;材料表明,能充任丞相还要明习经学,而平民未必有机会,排除D。4. 分析我国未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

4、321.29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66A. 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B. 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C. 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体现政府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加强,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主旨,应排除;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无法说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是西方殖民侵略导致的,故B项错误。 5.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

5、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C.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要使百姓安心,改变其行为,必须让人民有其产业,让人民能够吃的甜美,穿着漂亮,然后才能行使教化,改善风俗。顾炎武强调中有使人民百姓生活富足,才能移风易俗,故选本题应选B。ACD三项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衔,故可排除。6. 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术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B.

6、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答案】A【解析】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唐末已经渐有印书,只是并未盛行,到五代之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经籍流布于天下。结合所学可知,雕版印刷术产生于唐代,它的产生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中国的印刷术已经流传到西方,故C项错误。根据“印书”等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而非造纸术,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雕版印刷术的运用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唐末渐有印书”、“当五季乱离 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

7、的分析理。7. 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书同文”的推行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文字的频繁使用【答案】D.8. 柳宗元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虽什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C.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B【解析】唐宋时期,我国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各方面成

8、就都受到人们认可,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有所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以对柳宗元的思想成就的关注减少,体现了对其成就评价受到了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故选B;C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排除;A夸大通俗文学的影响力,排除;D中“更加全面”不符合历史和题意,排除。点睛: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明确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尺度加深,然后再结合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政策,从而得出答案。9.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 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 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

9、响的结果D. 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答案】C【解析】明清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与史料矛盾,1840年刚刚开放,交流不会太深,排除A;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此属于印象画派,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环境不同,排除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传统的重农抑商和重义轻利,并没有促进文化上的发展,排除C;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带来了大机器时代,是环境恶化,人们反而向往美好环境生活,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10. 恩格斯曾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

10、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A. “信仰自由”时代B. “信息科学”时代C. “发现人“的时代D. 强调“理性”时代【答案】C【解析】这个时代主要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这个时代凸显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视,故选C;信仰自由不符合宗教改革的主旨,排除A;“信息科学”时代是20世纪后半叶,排除B;“理性”时代是启蒙运动时代,排除D。点睛:本题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

11、动和信息技术所代表的时间。将时间与内容一一对应,就可以选出准确答案。11.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宜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和教士的保卫者和唯一的最高元首”,一切臣民在需要时都得作效忠至尊的宣誓,承认亨利而否定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英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建立本民族的教会B. 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C. 加强世俗统治的权力D. 摆脱罗马教皇控制【答案】C12.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 宗教改革B. 文艺复兴C. 空想社会主义D. 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

12、材料中强调人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成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强调人的解放,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的压迫;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共有的社会,与材料无关。故A、B、C项错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核心是理性,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D项正确。13.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A. 牛顿B. 达尔文C. 达芬奇D. 莎士比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时间信息:启蒙运动。CD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所以CD

13、给予排除掉。根据“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即可知最符合的是牛顿。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牛顿对启蒙运动的影响14. 下表所列内容介绍的是某一科学理论。据此推断该理论是A. 经典力学体系B. 狭义相对论C. 光量子假说D. 电磁感应理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词“核能源”可以知道这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意义,故选B;经典力学体系揭示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排除A;光量子假说揭示用量子论的观点揭示光现象,排除C;电磁感应理论是揭示电与此之间规律的理论,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核能源”.15. 沃

14、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做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做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这种现象体现了A. 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B.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C. 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D. 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答案】D【解析】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大多数来自于工厂手工业技术的积累,排除B。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是科学技术迅速进步的结果,排除C。根据题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有系统的、渐增的”等信息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项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

15、对题干“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的分析理解。16. 近代西方的一些画家“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 拾穗者B. 自由引导人民C. 旋转木马D. 向日葵【答案】D【解析】材料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可知所指的是印象画派。印象画派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该派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梵高的向日葵属于印象派,故选D。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代表作,米勒的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作品,马克格特勒的旋转木马,属现代主义美术,故排除ABC。17. 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