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美术三下第4课风筝教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7766658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小学美术三下第4课风筝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小学美术三下第4课风筝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小学美术三下第4课风筝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小学美术三下第4课风筝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小学美术三下第4课风筝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十四:风筝教学内容: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了解风筝左右对称的特征,苏少版美术教案风筝回忆放风筝的场景、气氛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表现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教学难点: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教学过程:一、教学新课1、导入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

2、的提炼、美化。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二、拓展: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风筝,最早的称呼叫纸鸢。相传春秋时鲁国的建筑工匠鲁班制造过会飞的木鸢,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个竹哨,声音象筝一样鸣响,所以又叫“风筝”。 据说西汉时的大将韩信利用纸鸢在战争中作为军事信号用。南北朝梁武帝时,河南侯景叛兵围困台城,守将梁武帝的儿子萧纲把纸鸢放到天空,向外

3、告急。 在民间,风筝既是游戏的工具,又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板鹞又名南通板鹞以其形同门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画、布满哨子、音色宏亮而成特色。大六角风筝最常见,数个小六角风筝并联在一起,可以变出“七星串联”、“十九星串联”等样式。彩画多用红、黄、黑色,与蓝天白云形成对比。板鹞 上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哨子,最大的哨子称“嗡声”,用大葫芦做成,形同大木桶,发音如大提琴;小哨子用栗壳、百果壳等做成,发声尖亮 。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串式、桶式、板子、硬翅、软翅和自由类。 串式:把数只相同或者不同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一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的风筝。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

4、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桶形:亦称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等。 硬翅:这种风筝的翅子是固定的形式,而翅子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软翅:它的升力片是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如鹰、蜜蜂、燕子、仙

5、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还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应当说这是风筝的前身。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

6、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官中以线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象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宋朝风筝在民间也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起源于唐朝的中国,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也依旧有风筝节,而其他东南亚各国也几乎都有风筝节。不过可能是历经千年的变迁吧,这些国家的风筝节都已经不在同一个季节了。这些国家的风筝节加起来的话,节日的期限几乎延续全年。当然,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依然是风筝节最集中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