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511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4月模拟(二模)生命科学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初中生小张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增长期, 但其经常感觉到腿抽筋并有严重蛀牙, 他可能需要补充无机盐A. Na+ B. Ca2+ C. Mg2+ D. Zn2+【答案】B【解析】机体内缺少Ca2+时,易导致腿抽筋并容易患有蛀牙,B正确, A、C、D均错误。2. 图1 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 该多肽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参与氧化供能所需改变的化学键或基团依次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C【解析】该多肽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此过程会发生所示的肽键断裂;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参与氧化供能,其代

2、谢的终产物是CO2、H2O和尿素,所示的氨基会发生改变。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3.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 CH4N2O) 分解为 CO2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但分解产物 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 下列关于配置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A. 仅尿素 B. 尿素+葡萄糖 C. 仅葡萄糖 D. 牛肉膏蛋白胨【答案】B【解析】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其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此外还应有提供碳源的葡萄糖等营养成分;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是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是氮源和维生素。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4. 图 为葡萄萄

3、进入红细胞的运输过程, 其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A. 的浓度B. 的流动性C. 的数量D. 的层数【答案】C【解析】题图显示:所示的葡萄糖分子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所示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其运输速度存在的一个饱和值的大小取决于的数量,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

4、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5. 减肥的成功依赖于脂肪的转化, 如果人体减掉了 10 kg 脂肪, 其中 8.4 kg 被转换成气体呼出体外,而剩下则转化成了水。 这一转换过程主要涉及A. 三羧酸循环 B. 胆汁乳化 C. 糖酵解 D. 卡尔文循环【答案】A【解析】人体内的脂肪被转换成气体和转化成了水,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实现的。在三羧酸循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中,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H2O被彻底分解为CO2和H(NADH),A正确;胆汁乳化的结果是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B错误;糖酵解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和H,C错

5、误;卡尔文循环是指CO2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D错误。6. 图 为小鼠 T 型迷宫学习模型。实验时打开电刺激,并将小鼠放入“ 开始臂” 中,经过连续数天的反复操作后,发现小鼠进入 A 端次数的百分比由 45%增加到 95%。 下列属于小鼠由该实验建立的条件反射是A. 在“ 开始臂” 中向前走B. 进入迷宫后选择走向 A 端C. 进入迷宫后选择走向 B 端D. 闻到食物的香气后走向 A 端【答案】B【解析】实验时打开电刺激,并将小鼠放入“ 开始臂” 中,经过连续数天的反复操作后,发现小鼠进入 A 端次数的百分比由 45%增加到 95%,说明经过多次训练,小鼠进入T

6、 型迷宫后,选择走向有食物的 A 端,B正确,A、C、D均错误。7. 科学家对 1976 年世界首次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的 14 名幸存者进行研究,发现尽管过了 40 年,他们的“ 血液细胞” 在遇到埃博拉病毒时仍能发生免疫反应, 并能在血液中检测出该病毒的抗体。 此“ 血液细胞” 是指A. 巨噬细胞 B. 记忆 B 细胞C. 浆细胞 D. T 细胞【答案】B【解析】世界首次爆发的埃博拉疫情的 14 名幸存者,在初次感染埃博拉病毒时体内产生的记忆B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埃博拉病毒),且对抗原十分敏感。当再次遇到埃博拉病毒时,在抗原的刺激下,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的浆细胞,这些浆细

7、胞产生大量的抗该病毒的抗体。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分析初次免疫:机体在第一次接触某种抗原时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由于体内没有识别该抗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抗体产生速度较慢,免疫过程较慢。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8. 在“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

8、关系” 实验中,小明利用测微尺对图中高倍镜视野下的细胞进行了测量。 若要分析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 他需要测量并计算数据是A. e/b 的比值 B. c/d 的比值C. a/d 的比值 D. a/c 的比值【答案】C【解析】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据此分析图示可知:若要分析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需要测量并计算的数据是a(原生质体的长度)/d(细胞的长度) 的比值,C正确,A、B、D均错误。【点睛】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原生质层的伸缩

9、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9.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流感的高发期,下列预防措施与所对应切断的传染链不匹配的是A. 勤洗手传播途径 B. 注射疫苗易感人群C. 开窗通风传染源 D. 衣服消毒传播途径【答案】C【解析】勤洗手、开窗通风、衣服消毒,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A、D正确,C错误;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之一,B正确。10. 用“ ”表示“无”,“”表示“有”。 下列关于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点睛】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的实质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释放的少量能量,

10、有一部分用于生成ATP。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乳酸发酵的反应式: 11. 小丽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永久装片时,已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群,为了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分生区细胞, 她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A. 调节光源 B. 将分生区移至视野中央C. 调节粗调节器 D. 更换目镜【答案】B【解析】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永久装片时,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群后,应将分生区移至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A、C、D均错误。12. 对向光弯曲的胚芽鞘纵剖,发现背光侧细胞比向光侧细胞长(如图 ),由此说明生长素的作用是A. 促进细胞伸长 B. 抑制细胞分裂 C. 具有两重性 D. 促进细胞分化【答案】A13.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

11、园中林下( 封闭) 生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 通过“ 假蝴蝶实验”, 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 这种现象体现了A. 种群是的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C. 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正确,A、C、D均错误。14. 研究人员将人类肺部干细胞移植到了免疫缺陷小鼠的损伤肺部组

12、织中, 3 周后小鼠肺部组织中再生出人类支气管组织和肺泡结构, 形成人-鼠嵌合器官。 该过程属于A. 细胞融合技术 B. 动物组织培养技术C. 细胞核移植技术 D. 干细胞技术【答案】D【解析】被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损伤肺部组织中的人类肺部干细胞,在移植部位再生出人类支气管组织和肺泡结构,形成人-鼠嵌合器官。可见,该过程属于干细胞技术,A、B、C均错误,D正确。15. 图6 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交换物质的孔道位于A. B. C. D. 【答案】A【解析】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交换物质的孔道,位于图中所示的核膜上,A正确,B、C、D均错误。16. 植物凋落物的分解是

1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者采集了 4 个物种的乔木以及每一物种的多个家系的叶片, 以不同形式混合并检测分解速率,探索凋落物分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研究中涉及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A. B. C. D. 【答案】D【解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B、C均错误,D正确。17. 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患者初始和长期应用的降压药物之一。 根据血压调节的特点判断,下列对 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说明不合理的是A. 拮抗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B

14、. 降低心排血量C. 改善压力感受器的血压调节功能D. 加快心率【答案】D【解析】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能选择性地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拮抗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通过减弱心肌收缩力而降低心排血量,改善压力感受器的血压调节功能,减慢心率等。综上所述,A、B、C均正确,D错误。18. 褐藻胶裂解酶的固定化在工业上的应用意义深远。 图 为褐藻胶裂解酶固定化前后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关于该酶固定化优势的分析错误的是A. 便于回收再利用B. 增强耐热性C. 最佳催化效率提高D. 酶活性的稳定性提高【答案】C【解析】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

15、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便于回收再利用,A正确;对比分析两条曲线可知:与游离酶相比,该固定化酶的耐热性增强,酶活性的稳定性提高,B、D正确;该固定化酶的相对活性的最大值低于游离酶,说明该固定化酶的最佳催化效率略有降低,C错误。19. 科研人员通过将小鼠的精子导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 并进一步培养来获得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的“ 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 该种干细胞的获得原理属于生物变异类型中的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整倍化变异【答案】D【解析】将小鼠的精子导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而获得的具有体外无限增殖能力的“ 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其染色体组数目是正常体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