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5856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甘肃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宁一中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即人们总是给这种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应该得到扭转。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认为不同区域生活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精神:高地居民的性格是好客和掠夺,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海岸居民的性格是勇敢、沉着和机智。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化或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论证。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

2、环境影响,这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域文明有保守性,也可找到不少例证。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会发现在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革卦”曰:“革:巳日乃孚,元亨。”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不仅求变,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对社会有变革的要求,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有如此要求,要求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求新。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

3、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中国早期三代文明的发展就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这对于早期文明的历史过程来说并不算长,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夏代的核心观念是尊崇君主,殷代的观念是尊崇鬼神,周代的观念是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就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变革在思想层面上受到“天地革而四时成”的变革精神的支撑。各诸候国内的变法运

4、动,大都继承这清晰的变革思想。正是这样强烈的变革思想,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以往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滞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而且也是一种并不恰当的历史比较。这种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超级稳定、迟滞发展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事实上,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

5、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土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而是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农业文明,相对于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来说,没有保守性的文化因素是不可能的。但一种显示了巨大创造力的文化,只注意到它的保守性的一面,显然也是不容观不公允的。(作者:李振宏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04日15版 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过分强调大河流城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完全源

6、自于黑格尔的影响。B. 平原流域文明的保守性,确实有不少历史例证,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公允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C.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继承了清晰的变革思想,最终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D. 求新求变的思想,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也催生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完全否定了黑格尔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全面认识黄河文明中的变革精神。B. 文章引用周易和大学的文字,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既有社会性,又有对个体修养的要求。C. 文章举出了四大发明等例子,可以证明古

7、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士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D. 文章承认了黄河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保守性,但是更强调其变革精神,论述客观公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河流域文明的典籍大学教诲人们要去创造,甚至要求人们每天求新。B. 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三代不同的治国原则,决定了其不同的文化观念。C. 过去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D. 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这说明黄河文明的

8、变革精神比西方更优秀。【答案】1. B 2. A 3. A【解析】点睛:考核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类试题,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论证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把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一一比对,其次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仔细斟酌。A文章并未完全否定黑格尔观点。原文表述是“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这是没有异议的”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三代不同的治国原则,决定了其

9、不同的文化观念”错。C.“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表述绝对。D.“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比西方更优秀”无中生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碗孙君飞我们的村庄,如一只大碗倒扣在岗上。在每户人家的榆木、橡木、松木、柏木橱柜里,也倒扣着一只只碗。最大口的碗,需要用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捧起来,最小口的碗,连刚学会吃饭的孩子也能够稳稳当当地拿捏在自己的手心里。富有的人家,他们打开橱柜,我曾经看到琳琅满目的大碗小碗摆满了整整一层甚至更多层。那些瓷碗洁白如雪,质地细腻,散发着柔和的亮光,在釉下彩绘着清新如洗的婆婆纳、蔷薇和兰草。那些包着浆的铜碗,主人的手将碗口摩

10、挲得锃亮。更让我惊奇的是有一次,我还看到一对倒扣着的银碗,凸起的花纹,雕刻 的也许是优美卷曲的葡萄藤,也许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某种喜欢 卷曲着生长的花草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端着银碗喝汤吃饭,只在故事里听闻过。故事里还讲银碗甚至能够验毒,这又是怎样陌生、曲折的体验?这只银碗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在家里,母亲做好饭,我像往常那样,帮她从榆木橱柜的暗格里拿出属于我们的粗瓷碗、盘子,以及父亲的黑釉黄陶酒碟。它们散发着沉默的亚光,或者闪出直率的光斑,我明显感到它们的粗糙和寻常。盛在粗瓷碗里的家常小米粥很快烫到我的手指,然而我的内心仍然很安静,仍然像往常那样把第一碗饭小心翼翼地端到父亲的面前。又是一

11、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从日出后端上一只粗瓷碗开始,到日落后放下一只粗瓷碗结束。太阳是所有人的大时钟,饭碗是我家的小时钟。父母也见识过别人家的银碗吧,再往前追溯,在爷爷奶奶跟他们分家后,他们去集市购买新家的必需品时,也向往过那种细瓷白碗、精致的釉下彩器皿吧。可是他们只能带回这种粗瓷碗、粗瓷盘子,因为便宜,因为简陋的房屋内只放一只银碗、几只细瓷碗,而没有其它精美物品同它们交相辉映,它们也会黯然失色。我们的生活称得上穷苦,碗内常常盛着粗粮,盘内常常放着青菜。但是这种生活也很结实牢靠,犹如日益粗壮的树木用根须紧紧地抓住了下面的泥土,大家都抱成团,共同抗击着风雨。每一天晚上,庄稼地里的农活都完成后,一家人高

12、高兴兴地坐下来,踏踏实实地端起饭碗吃饭,偶尔谈起一个计划,严肃的父亲也会纠正一下哪个孩子端碗的姿势不对这时候我并不在乎自己端的是什么碗,也不在乎能不能顿顿吃到肉。仅仅在别人家里见到过一次银碗,这改变不了我们已经拥有的生活,也改变不了我坐在父母的对面默默吃饭、需要说话时便认真应答的踏实和安宁。谁会在这时候羡慕别人家的银碗呢?父亲和母亲也从来没有用别人家的银碗来激励自家的孩子。一个热爱劳动,对生活永远抱有希望的人,又坚持端着属于自己的饭碗吃饭,这就是他的尊贵和坚强。我从堪称庄稼好手的父亲身上懂得这一点,我从含辛茹苦的母亲身上也学到这一点。雕刻着卷曲纹的银碗还会在我的眼前闪现,好似在提醒我别忘记它。

13、我一直未曾渴望拥有这样一只银碗。听说有的人家还珍藏着更精美更贵重的玉碗,在夜晚会发出莹莹的蓝光,我的梦想也没有被它激起多少涟漪。我并非不喜爱银碗玉碗,它们在我的心目中是美的创造,我仍会为它们的工艺和传说激动,谁不愿改变自己的家园和生活呢?但我从父母那里知道,整体的更新比局部的点缀更值得追求,人的充沛比物的替换更重要。我们可以倾尽所有买回一只银碗,但是银碗里却空空荡荡,这又有什么意义?父亲说,即使我们穷得只能变卖家里的梁木砖瓦,也要让你们上好学、读完书。后来,家里的孩子们陆续从学校里走出来,自力更生,建立小家。大家一起在老家原来的地方盖起新的宽敞的房子,橱柜里的碗也摆放整齐,有细瓷白碗,有来自瓷

14、都的釉下彩名碗,有木碗、塑料碗、不锈钢碗,有单层散热快的碗、双层保温的碗,还有微波炉碗。可仍旧没有用来喝汤的银碗、用来传家的玉碗,现在的生活仍旧不需要它们来体现意义、增添光彩。在每年春节,能够一个不少地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吃顿饭,这时候更不需要谈论银碗与玉碗了。碗前面的每一个字都不重要,碗后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故事都价值连城。(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写各户人家的用不同木材制作的橱柜,实际上暗示着贫富不均的人家里,倒扣着一只只不同的碗,为下文做铺垫。B. 第五段用“一只粗瓷碗”的端上与放下,代表一天的开始与结束,生动形象,突出了日子

15、普普通通的特点,也突出了碗的“小时钟”的作用。C. 文章前面说“这只银碗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后面说“我不再渴望拥有这样一只银碗”,前后态度的变化表明作者思想的成熟。D. 文中写严肃的父亲纠正孩子端碗的姿势,所表达的意思是应该保持安宁的心境,更有踏踏实实地过自己的日子的意味。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但是这种生活也很结实牢靠,犹如日益粗壮的树木用根须紧紧地抓住了下面的泥土,大家都抱成团,共同抗击着风雨。(2)碗前面的每一个字都不重要,碗后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故事都价值连城。6. 标题“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有哪些意蕴?请简要分析。【答案】4. A 5. (1)穷苦的生活踏实、牢

16、靠,使大家团结应对困难。(2)碗的材料不重要,而碗背后所含的精神,所凝结的记忆,很有意义。 6. 作用:碗是文章的线索,它将富有之家的碗、自己家的粗碗、自己家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碗等内容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意蕴:碗可以象征富贵奢华的生活;碗可以象征贫苦而尊贵和坚强的生活;碗可以象征靠自己认真踏实的劳动和奋斗挣来的幸福美满的生活。【解析】4. 试题分析:A项,“实际上暗示着贫富不均的人家里”错,文中写各户人家的不同材质的橱柜都有碗的位置,是为了突出碗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没有“贫富不均”的意思。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的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