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58048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车刘汉杰有关中国古代车起源的传说不少,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黄帝与奚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见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遇风吹则旋转)转动,灵感顿现,发明了车;又说他因为发明了车,才被称为“轩辕氏”。奚仲是夏代薛部落的首领,司职夏代车正(车辆总管),传说他“桡曲为轮,因直为辕”制造了车。从早期车的复杂结构上来看,车的制造绝非一人、一时之能,因此,某一位人物造车的可能性不大。考古发现最早的实证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两条平行的车辙

2、痕迹,痕迹间距约1米,呈东西向延伸。“前有车,后有辙”,可以确定,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两轮车。最早的实物车出土于殷墟。在殷墟车马坑曾出土多辆殷商时期的车子,皆为一辀、一衡、两轭一舆的双轮车。这些车与殷墟甲骨片中许多“车”字的形制相仿。延至西周时期,车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狩猎、农事等诸多方面。诗经有305篇,其中就有57篇记述了车的内容。在先秦时代,车有“小车”“大车”之分:马拉的车叫“小车”,也称“轻车”“驰车”或“戎车”,是贵族出行和作战用车。“小车”地位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说。牛拉的车称“大车”,“大车”地位低,主要是运输之用,“平地任载之具”。战

3、国时期出现了双辕车,较之单辕车,双辕车车体牢固,载重量大。同是战国时期,人们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自此骑兵开始出现,战车有所消减。秦汉时期,车的形制进一步完备,车的种类也更为丰富。以秦车为例,当时就有帝王用的金银车、安车、步辇,王侯用的高车、车,民间用的牛车、马车,军队用的轻车、重车,驿传用的传车等。汉末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这是一种利用减速齿轮系统带动车上小木人而报告行车里程的机械车,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远使。地域平漫,迷于东西,造立此车,使常知南北。”文献记述,自东汉而后,张衡、

4、马钧、祖冲之等多位科学家都曾制造出指南车,但均没有流传下来。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仍沿袭前代。达官出行,流行不施车轮的辇与舆;民众运输,除马车外,牛车增多。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最为常见的是太平车和独轮车。太平车专供载货之用,有二轮和四轮之分,车行缓慢,由骡、驴、牛拖拽,大的太平车载重量可达数十石。独轮车也称“串车”,前后二人把驾,两侧二人扶拐,前用毛驴拽引,用于搬运货物,明代时称这种独轮车为“双缱独轮车”。清代出现了轿车(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与黄包车。近年来,在两河流域、中东、欧洲等地陆续发现了公元前4 000年的车子,而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最早也只追溯到夏代,因此,学术界也便有了有关中国车

5、起源的“本土说”与“西来说”之争。因为关涉到文明的发生,所以争论一直火热地持续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中国古代车的演化轨迹做一梳理,毕竟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10期,有删改)1. 下列对中国古代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有关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文中有四种说法:黄帝发明、奚仲发明、众人发明和西来说。B. 从考古发现知道,中国古代车最早是夏代发明的,实证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C. 殷墟出土了最早的中国古代双轮车,样式与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中的许多“车”字相仿。D. 西周时期,车被广泛运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车分为大车、小车,而小车地位比

6、较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车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可能性不大,其根据是中国早期的车结构十分复杂。B. 诗经中有57篇诗记述了中国古代车的结构及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C. 战国时期,战车有所消减,这是因为人们从匈奴那里学会了骑马,开始用骑兵参与战争。D. 太平车有二轮、四轮两种,车行缓慢,专用载货,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很常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记里鼓车和指南车在汉朝都出现过,前者是张衡发明的,后者张衡也制造过,但没有流传下来。B. 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与前代相仿,高官出行用没有车轮的辇、舆,民众运输用马车、

7、牛车。C. 独轮车也叫“串车”,供运输的车辆,运行需要四个人,前后二人、两侧二人,并用驴牵引。D. 近年来,国外发现了公元前4 000年的车子,所以有学者持“西来说”观点,认为中国古代车的发明晚于西方。【答案】1. B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中国古代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理解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文中说“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两轮车”,意思是中国车最迟是在夏代发明的,但不能证明中国古代车最早就是夏代发明的。2.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8、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文中只说诗经中有57篇诗歌记述了车的内容,并没有说诗经记述了车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3. 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

9、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D项,“西来说”的意思是中国古车起源于西方,不是说西方的车早于中国。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

10、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

11、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B.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C.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D.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

12、尚书/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B. 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C. 季弟,指最小的弟弟。古人兄弟排行,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D. 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6. 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B. 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

13、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C. 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D. 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答案】4. B 5. A 6. C 7. (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2)

14、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未几”。本段主要根据一些名词,如“枢密直学士”“汝州”“陕西都转运使”“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直学士”“青州”等做出判断。5.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

15、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年龄与己相当者”错。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

16、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任情”,放任性情;“忤”,违逆;“人莫敢之忤”,宾语前置句;“力争”,竭力争辩。第二句得分点:“孝友”,孝敬友爱;“厉”,激励;“迁”,升职;“并”,一起;“焉”,代词,他们。参考译文: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