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5912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练习一(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练习一一、填空题 1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吕纬甫。2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3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废名的作品。4子夜中,吴荪甫与赵伯韬矛盾的激化,是由于他与汪派政客杜竹斋联合组织益中信托公司引起的。5屠维岳和莫干丞是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是作品中吴荪甫手下的两员干将。6边城的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傩送。7在正红旗下里,老舍作为满族的后裔,讲述一个 满族北京市民衰败 的故事。写得传神的人物是 福海 。8与“京派”相对应“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

2、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施蛰存。9“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出自哪篇小说呼兰河传的第三章第一句。10倾城之恋写的是范柳原和白流苏的婚恋故事。 11李有才中的李有才,外号叫气不死。二、名词解释(任选2题)1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发起。主要刊物是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和新创办的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诗月刊。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等著名作家成为该会会员,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它没有统

3、一的文学主张,但他们的共同态度是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反对封建文学、鸳鸯蝴蝶派文学和游戏文学,因而被称为“为人生派”,在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因小说月报停刊而自动解散。2新感觉派: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流派。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所以,其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其代表人物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意识流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内心冲突,以快速、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该派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作家是施蛰存,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等。此外,穆时英的上海的

4、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夜总会的五个人,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等也是该派有影响的作品。3东北作家群:三十年代著名的准文学流派。形成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罗烽、骆宾基等陆续流亡到关内的东北籍青年作家组成。其作品主要描写处在民族危难之中的东北地区的生活和抗日斗争。其代表作是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为发展第二期的文学增添了新的因素,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学时期即将到来。三、简答题(选择做3题)1简述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的分析。在九十年代以前,人们一直是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上来评价在酒楼上这部作品的。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

5、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小说中叙事者“我”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事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正是这样一种视点和立场,传统文学史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酒楼上表现了辛亥革命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历史局限性,以及社会势力的强大,从而总结了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历史教训。九十年代以后,人们在重写文学史的新的视域下,借鉴英美“新批评”对文学作品细读的方法,把关注的

6、重点放在吕纬甫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中。在小说中,大量的篇幅是吕纬甫所讲述的两个故事,一个是他千里迢迢回故乡为三岁上死掉的小弟弟迁坟的故事;一个是他为当年邻居的女孩子顺姑送剪绒花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吕纬甫讲得非常详细,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篇幅。为什么鲁迅要花大力气不厌其烦地讲这两个故事呢?从启蒙主义的立场着眼,写这两件事是为了表现吕纬甫的“颓唐消沉”,“随波逐流”地做一些“无聊的事”。然而当我们暂时忘掉叙事者潜在的审视的目光,只是关注吕纬甫讲述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的情绪。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认为,吕纬甫所做的两件事可能就是鲁迅真正激赏的

7、带有鲜明鲁迅特征的事情,从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意的光芒。如掘坟的事情,在鲁迅看来,“坟”是过去生命的象征,坟里沉埋的是生命的记忆,而掘坟的行为则象征着对已逝生命的追寻。正因如此,吕纬甫称他宣布掘坟的命令是“一个在我的生命中最为伟大的命令”。而挖到最后,坟中踪影全无,空空如也,这一细节正反映了鲁迅的“虚空”的心理体验。因此,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中叙事者“我”的声音更能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是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和吕纬甫之间呈现为

8、一种内在对话关系。小说更深层次的语义就是由这种对话关系所昭示的。“我”与吕纬甫的潜在对话,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把握和认知世界的基本思维在文本层面上的印证。鲁迅小说的这种对话性特征决定了鲁迅小说世界的开放性和多重阐释性,很难以单一的标准来判断。2结合作品谈谈废名小说的特点。用诗人独具的眼光和敏感的心灵,在二、三十年代的农村中寻觅、捕捉田园的遗风,描写哀而不伤的故事,塑造安于自然、达观超脱的人物,是废名田园诗小说的主要内容。如菱荡在恬静的描写中荡漾着淳朴的民

9、风,陈聋子、洗衣女人等都能安于平淡,达观自足,在浇菜、采菱、洗衣等日常劳作中优哉游哉,陶然自乐。桥灯笼描写史家奶奶和琴子谈天,从中我们看到了恬淡中的优雅,充满着浓厚的抒情气氛。废名小说的这种被净化了的故事和人物,与现实生活“隔了模糊的界”,给人一种雾中看花的朦胧美。以诗的手段抒情造境,描写氛围情趣,是废名小说的主要艺术形式。废名小说重细节而不注重情节,重生活情趣而不注重命运性格,突出描写小说的艺术意境,因而他的小说被人称之为诗化小说。菱荡从不同的视角写了陶家村的美景:从远处鸟瞰,重重排列的白壁瓦屋,鳞次栉比的苍翠竹林,潺潺流淌的河水,构成了一幅如画般的风景;坐在枫树下,仰眺菱荡圩,重重远山横卧

10、,菱荡圩象“花蓝”时而装绿叶,时而装红花,茂密的树林掩映的村庄藏匿着白墙小庙,林中偶而听到斧头斫木的声音却难寻伐木人,使人想到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站在坝上俯视菱荡,周遭围着密密的常青树,岸边绿草丛中散着野花,半荡菱叶,半荡白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韵。太阳当顶时,水天一样闪光耀眼,唧唧的水响和寂寞的钓者相映成趣。在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的菱荡人,互相之间和谐融洽,热心相待。菱荡与人融为一体,鲜明地呈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用绝句的方式来写小说,形成了废名小说语言的独具特点。即语言的跳跃性,字句之间缺少联系,往往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去填充想象中,语言高度简洁、凝练。同时

11、,废名的语言能雅能俗,雅而不离田园味,俗而绝不土气,各有韵味。如桥灯笼中有一句话:“琴子答,眼睛没有离开灯火,忽然她替史家庄唯一的一棵梅花开了一树花!”在这里,琴子一边与史家奶奶聊天,一边却在想象着梅树开花的情形,这之间没有交代,但眼前的灯火、想象中的梅花、以及祖孙俩充满生活情趣的谈话,构成了一种淡雅的意境。3结合长篇小说子夜谈谈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在30年代,一种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深广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方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而且影响深远,这就是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一、具有鲜明的理

12、性色彩;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三、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相关。这种又被称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从原来的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全景式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这也正是“社会分析派”区别于其它文学流派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范式,从而决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独有的地位,茅盾在这一流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子夜和林家铺子等一批具有社会剖析小说特点的作品,代表着这一流派的最高成就。(请结合作品分析)4简述边城的艺

13、术特色边城是一部把湘西风土人情、自然景物和人事命运融为一体的抒情小说。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湘西优美的山水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纯美的文学世界,并以这一世界与都市社会的丑恶相对照,用这种牧歌情调的湘西人生形式,来批判现代都市文明的弊端。沈从文小说不重情节与人物,强调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风俗人情的协调与融合,作者总是用水一般流动的笔致,在诗一般的意境中来展开小说的叙述,有着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韵味。边城的语言明净质朴、蕴藉自然,是一种散文诗一般的抒情语言。沈从文追求一种有真意、去伪饰、具个性的美文效果,他总能在生机勃勃的湘西口语的基础上,吸纳书面语言、文言文的长处,形成纯正、自然、

14、质朴、蕴藉的语言风格。5结合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从“评书“体的小说这一角度来谈谈赵树理小说在结构、描写、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赵树理现代评书体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章回体小说讲究情节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开头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清楚,有头有尾。如李有才板话中先介绍李有才这个人物和他的外号的来历,接着通过几个故事,逐一交代阎家山的社会关系、人物关系和矛盾斗争,最后是大团圆式的结局。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又借鉴了传统说书艺术中的“扣子”手法,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并保持故事中的种种关节来吸引读者。整个叙事,脉络清楚,结构完整,又时有波澜,能够抓住读者。其次,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