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5144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66 大小: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366页
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366页
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366页
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366页
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3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3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政府时期教育“党化”现象述评(19271937)1、相关定义1.1、概念界定 一 民国中期 在民国历史上,1927-1937被称为”黄金十年”,是中国国民党一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在动荡中求发展 并一统中华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在政治、经济、基建、文化、教育、社会政策、边疆民族政策、 外交、军事等施政各方面皆取得了一定成就,整体环境为1840年以来中国最高水平,国内市场发展可谓是 日新月异。17同时,这段时间也是中国近代染织设计发展最为迅速的黄金时期,以此时间段为研究范围, 具有典型性。 二 海派女装 “海派”一词的出现据论”海派”18一书中提及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初,初带贬义,与”京派”相 对

2、,用于文学领域,主要指主流文人对边缘文化与新兴文化的鄙视和嘲讽,此类文化多指受到外来文化的 影响,没有文化底蕴。清末明初的”海上文人”正是由于聚集在上海地区,又正借助当时开始发展的报业 传播才渐渐的在文坛崭露头角,渐渐把”海派”一词托出台面。如今再说”海派”,则泛指上海及其周边 地区的地域气象,是开放、灵活、多样、宽容的海派文化特征。”上海毕竟是大都会,所以万事百物的发 生,总让它占先。”19本文所指”海派女装”亦循此意,旨在限定研究范围,即以上海地区为主的时尚都 市中流行的时尚女装类型。在论文研究领域,海派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词汇在逐渐摆脱之前的词性定位, 海派旗袍纹样研究、海派旗袍对现代服装

3、设计的启示等文章中都有此类提法。 三 “摩登”女性 在英汉字典中”摩登”一词意为:适合现时或表现现时;时髦。一说是根据英文”modern(现代的)” 一词音译而来。总而言之,这个词语是表示符合当下潮流的意思,带有一定的时间指示。在上海流光溢彩 3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蓬勃的时尚产业的繁荣发展下,当时的 “摩登女性”产生了。摩登女性是指”受过一定的教育、紧贴 都市生活脉搏的都市现代女性,包括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的女学生、女职员以 及家庭主妇等等。她们有足够学识、能力吸收最摩登的潮流与事物。同时也是都市流行的制造者和现代生 活的享受者。”20处于社会思想启蒙的特殊历史

4、环境中,30年代的中国都市摩登女性不仅指那些一味追求 时尚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者,更代表一种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生活方式的积极健康的新女性形象。本文 中所指”摩登女性”即敢于身先士卒尝试、追逐新鲜时尚潮流,或对大众时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女性群 体,文中具体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身在政坛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女性,在娱乐圈打扮入时的女 明星,穿着打扮标新立异的妓女群体。 四 时尚纹样 研究民国中期”黄金十年”中时尚杂志呈现的女性影像,通过整理这些影像资料中包含的女装纹样信 息,利用图案学的方法整理、分析、归类。是发现当时的女装纹样潮流的变化趋势的一条捷径。所谓”时 尚”,是因为当时上海社会阶级分

5、化明确,在画报中刊登照片者,多为上流社会女子或为身份地位特殊的 女性,她们的着装和时尚嗅觉相比而言优于普通大众,则这类女性群体选择的着装,可谓之”时尚女装”, 这些女装采用的纹样花形则为”时尚纹样”。 五 画报图像 作为民国时期时尚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画报等纸质媒体的大量出现、繁盛,使得各种时尚讯息的传 播速率大大增快,无论是其中的文字信息或是图像信息,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实社会的流行趋势。而画 报图像随着19世纪摄影术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成为最直接的社会投影呈现方式之一,画报图像信息包括:人 物摄影图片,文学作品插图,时尚插画等,皆为以图像呈现来反映时尚气息的资料。 4 第一章 民国时尚中心 第

6、一章 民国时尚中心 时尚的影响由沿海通商城市开始,向内地扩张。这说明时尚产业的发展最初要依托于商埠城市,作为 近代中国开埠最早的一批沿海通商城市之一,上海的时尚业发展十分迅速。 自1843年上海开埠起,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就逐渐转向上海,这为时尚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作为当时中国最繁荣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是占尽先机,故而想要研究中国近 代的时尚女装纹样,民国”黄金十年”中的上海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第一节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 1.2、概念的引入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运用了一些该理论中专用的名词,为了更好的运 用和理解这一理论,有必要对这些名词加以概括。这

7、些名词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最优产业结构 王勇等人提出的最优产业结构理论是新结构经济学分析的基石28。他们认为, 一个经济体存在与其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相适应的最优产业结构,因此,生产函 数是内生的;实体经济不同(产业结构不同),虚拟经济也应不一样(金融体系不 一样),也即一个经济体有着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的最优金融结构;既然存在 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差别,那么相应的产业政策也应有所差别。 经济体的禀赋 林毅夫提出,决定不同产品在一个经济体内相对价格的不仅仅有该经济体的要 素禀赋,经济体的基础设置也同样会影响相对价格。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的 不同生产要素的总量决定的相对丰裕程度,由劳

8、动力、土地(自然资源)和资本(包 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基础设置包括有形的硬性基础设置和无形的软件基 础设置。硬性的基础设置包括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电信系统等公共设施等。软 性的基础设置包括正式制度如规制等、非正式制度如价值观体系等、社会资本以及 其他社会和经济安排。基础设置会影响到每个企业的交易费用和投资的边际回报, 因此对于该国的单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将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和基础 设置情况总称为该经济体的禀赋。 6 企业的自生能力 自生能力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 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可见,若想

9、增强企业的自生能力,就需要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机制良好运行。企业自生能力的 强弱也反应了经济发展的效率。 1.3、相关概念界定 1.危机:”危机”在汉语中大有讲究,从字面看,是”危”与”机”的组合, 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机会。在公共关系学里,危 机一般是指企业与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等公众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 对于企业的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非常状态,即”危机”。 危机的广 泛定义是”干扰事务自然流程的任何事件,而且如果对其缺乏及时的认识和正确 的处理,将会危害一个组织的存在”。 危机是指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国家政 权有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或状态。从学术角

10、度来讲,众多的学术观点中最为准确 地反映危机这个概念内涵的是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的定义:”对一个社会系统的 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 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的不 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2.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 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 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 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 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

11、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 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 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 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3.农村经济危机:就本文所探讨的农村经济危机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 作用而导致的农村大量农田和农具被毁,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农业生产力遭到 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等。其爆发的因素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战 争的破坏、外部经济竞争加剧、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等 。 7 4.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应对突发的危机事件, 抗

12、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应 对的措施。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称之为企业危机的事项是指当企业面临与社会 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而为了应付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 预先建立防范和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和措施,则称为企业的危机管理。对于 政府来说,危机虽然会造成危害和损失,但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政治压力 也往往会转化为变革的推动力,促使政府重新评估原有的政策和行为,制定更有 针对性的公共政策,改进政府管理过程中的缺失。因而应对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政 府公共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对政府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重大考验。 普林斯顿大学的诺曼 R 奥古

13、斯丁教授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 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 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 良的危机管理的典型。简言之,如果处理得当,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 . 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第 49 页。 经济部江西省农村服务区管理处:江西农村社会调查,1938 年编印,第 67 页。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3 辑,三联书店,1957 年,第 657 页。 江西茶叶展望,载江西经济旬刊,1934 年第 2 卷第 13 期。 万振凡、吴小卫:近代江西

14、农村经济研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年第 1 版,第 135136 页。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 3 辑,三联书店,1957 年,第 31 页。 孙兆乾:江西农业金融与地权异动之关系,美国成文出版社,1936 年,第 209 页。 赵寿康:死线,东方杂志第 32 卷第 1 号,第 25 页。 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经济问题,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71 年,第 64 页。 万振凡、吴小卫:近代江西农村经济研究,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年,第 132 页。 江西省政府经济委员会:江西经济问题,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71 年,第 82 页。 12 们的危机周期比较短,如

15、3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 1929 年持续到 1933 年, 而现代企业危机平均持续时间为八周。 13 1.4、() 概念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民国时期的工赈,这里涉及对”工赈”概念的认知,为 研究方便有必要予以简要说明。 “工赈”:即”以工代赈”,就是让受赈济者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 直接赈济的一种组织方式,简言之,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伴随社会的发展, 在今天”工赈”已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即”以救济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地 区的基础设施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通过实物投入方式,使贫 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 进而刺激其自我

16、发展”。 9 1.5、业余运动精神的定义第一节 业余运动精神的定义 社会体育是指除学校体育之外面向社会开展的体育运动,在国外称之 1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体育史学会:中国近代体育史,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第 239 页。 2 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 220 页。 3 匈拉斯洛 孔:体育运动全史(俄文本),体育运动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67 页。转引自颜绍泸、周西宽:体育运动史,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63 页。1 远东运动会决议之业余运动规则及秩序,申报1930 年 7 月 6 日。 2 上海民众运动会盛况,申报1929 年 5 月 20 日。 3 上海民众运动会盛况,申报1929 年 5 月 20 日。 4 本市体育协会明日成立,申报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