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753402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引言实验一 TTL 与非门的静态参数测试 4 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8 实验三 利用 MSI 设计组合逻辑电路10 实验四 译码显示电路15 实验五 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20实验六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22实验七 计数、译码、显示综合实验23实验八 8421 码检测电路的设计25实验九 555 时基电路及其应用28实验十 D-A、A-D 转换器34实验十一 三位半直流数字电压表40实验十二 智力竞赛抢答装置46附录所用集成电路型号及外引线排列图482引 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应用。要真正掌握它,必需经过实

2、验环节。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其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可巩固和扩充学过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训练,使同学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和培养科学的实验作风。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所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仪器;熟悉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各集成器件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是设计、安装、调试型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安装、调整、测试的全过程。学生在 实验中遇到问题,原则由他们自行解决,教师不予具体的帮助,必要时只给思考或方法上的指导。实验的基本过程,应包括确定实验内容,选定最佳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线路,拟出较好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仪器设备和元器件,

3、进行连接安装和调试,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在进行数字电路实验时,充分掌握和正确利用集成元件及其构成的数字电路独有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完成每一个实验,应做好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等环节。一、实验预习认真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关键,预习好坏,不仅关系到实验能否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实验效果,预习应按本教材的实验预习要求进行,在每次实验前首先要认真复习有关实验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器件使用方法,对如何着手实验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预习还应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写出一份预习报告,其内容包括:1 绘出设计好的实验电路图,该图应该是逻辑图和连线图的混合,既便于连接线,又反映电路原理,并在图上

4、标出器件型号、使用的引脚号及元件数值,必要时还须用文字说明。2拟定实验方法和步骤。3拟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和波形座标。4列出元器件单。二、实验记录实验记录是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测试过程中所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必须和理论基本一致,所以记录必须清楚、合理、正确,若不正确,则要现3场及时重复测试,找出原因。实验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1 实验任务、名称及内容。2 实验数据和波形以及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从记录中应能初步判断实验的正确性。3 记录波形时,应注意输入、输出波形的时间相位关系,在座标中上下对齐。4 实验中实际使用的仪器型号和编号以及元器件使用情况。三、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总结能

5、力和分析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它能很好地巩固实验成果,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实验报告是一份技术总结,要求文字简洁,内容清楚,图表工整。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结果、实验使用仪器和元器件以及分析讨论等,其中实验内容和结果是报告的主要部分,它应包括实际完成的全部实验,并且要按实验任务逐个书写,每个实验任务应有如下内容:1.实验课题的方框图、逻辑图(或测试电路) 、状态图,真值表以及文字说明等,对于设计性课题,还应有整个设计过程和关键的设计技巧说明。2.实验记录和经过整理的数据、表格、曲线和波形图,其中表格、曲线和波形图应充分利用专用实验

6、报告简易座标格,并且三角板、曲线板等工具描绘,力求画得准确,不得随手示意画出。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及结论,对讨论的范围,没有严格要求,一般应对重要的实验现象,结论加以讨论,以使进一步加深理解,此外,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可作一些简要说明,实验中有何收获,可谈一些心得体会。4实验一 TTL 与非门的静态参数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 TTL 与非门电路主要参数和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2.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的使用。二、实验仪器及器件1.数字电路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3.器件:74LS00X 2、电阻:200X1三、实验预习复习 TTL 与非门的逻辑功能、主要参数和电压传输特性。四实验

7、原理TTL 与非门电路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集成门电路。本实验采用四 2 输入与非门 74LS00,即在一块集成块内含有四个互相独立的与非门,每个与非门有 2 个输入端。其电路图、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一)(a)、(b)所示。图(一)对于使用集成电路者来说,所关心的是集成门电路从导通到截止所需要的转换条件其所表现出来的转换特性,诸如开门电平、输出高电平、输出低电平等这样一些静态参数,以及诸如平均传输延迟时间一类动态参数的测量,与非门电路的转换特性(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它表示输入由低电平变到高电平时输出电平的相应变化,所有这些都是选择和设计电路所必须了解的。R(a)(b) 74LS001 2 3

8、 4 5 6 714 13 12 11 10 9 8VCC 4B 4A 4Y 3B 3A 3Y1A 1B 1Y 2A 2B 2Y GND& &5五实验内容1、低电平输出电源电流 ICCL 和高电平输出电源电流 ICCH 及静态平均功耗 :P与非门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电源提供的电流是不同的。ICCL:指所有输入端悬空,输出端空载时,电源提供器件的电流。也称空载导通电流。测试电路如图(二) (a)所示。ICCH:指输出端空载,每个门各有一个以上的输入端接地,其余输入端空,电源提供器件的电流。也称空载截止电流。测试电路如图(二)(b)所示。:为电路空载导通功耗 POn 和空载截止功耗 POff 的平

9、均值。其值为:P(通常 POnP Off)22CHLCofn IVIp图(二)2、输入短路电流 IIS 和输入漏电流 IIH:IIS(或 IIL):指被测输入端接地,其余输入端和输出端悬空时,由被测输入端流出的电流。也称低电平输入电流。在由多级门构成的电路中,IIS 相当干前级门输出低电平时,后级向前级门灌入的电流。因此,I IS 关系到前级门的灌电流负载能力,I IS 越小,前级门带负载的个数就越多。测试电路如图(三) (a )所示。I IH:指被测输入端接高电平,其余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悬空时,流入被测输入端的电流。也称高电平输入电流。在由多级门构成的电路中,它相当于前级门输出高电平时,前级

10、门的拉电流负载。I IH 的大小关系到前级门的拉电流负载能力,I IH 越小,前级门电路带负载的个数就越多。实际上,因 IIH 较小,难以测量,一般免测试此项。测试电路如图(三) (b)所示。74LS001 2 3 4 5 6 714 13 12 11 10 9 8mAVCC(+5V)(a)+- ICCL74LS001 2 3 4 5 6 714 13 12 11 10 9 8mAVCC(+5V)(b)+- ICCHAVCC(+5V)(b)+-IIHmAVCC(+5V)(a)+-IIS6图(三)(3)输出高电平 UOH 及关门电平 Uoff 测量电路如图(四) (a)所示。先调 W,使输入电压

11、为 0V 这时输出电压即为 UOH。然后渐渐增大输入电压,当输出电压下降 90%UOH 时,测得输入电压即为关门电平 Uoff。(4)输出低电平 UOL 及开门电平 Uon测量电路如图(四) (b)所示。先调 W,使输入电压为高电平,测得的输出电压即为 UOL。然后渐渐减小输入电压,测得使输出电压维持在UOL 的最低输入电平,即为开门电平 Uon。2、测试 TTL 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图(四) (b)去掉 RL 即为测量电路。调 W,使输入电压由小到大,用万用表对应地测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并一一记录在表(一)中。表(一 )只作参考,测量时,对 VOff 和 VON 的附近,输入电压的变化可

12、取小一些。即测量点取密一些。表(一)ui(V) 0 0.2 0.4 0.6 0.8 1 1.5 2 2.5 3 3.5 4 uo(V)3、平均传输延迟时间 tpdtpd 是衡量门电路开关速度的参数,它是指输出波形边沿的 0.5Vm 至输入波形对应边沿 0.5Vm 点的时间间隔,如图(五) (a )所示。5V&10KRLW1K +U-V5V& 560RLW1K +U-V图(四) (b)(a)7图(五)(a)中的 tpdL 为导通延迟时间,t pdH 为截止延迟时间,平均传输延迟时间为: tpd 的测试电路如图(五)(b)所示,由于 TTL 门电路的延迟时间较小,直接测量时对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性

13、能要求较高,故实验采用测量由奇数个与非门组成的环形振荡器的振荡周期 T 来求得。 其工作原理是:假设电路在接通电源后某一瞬间,电路中的 A 点为逻辑“1” ,经过三级门的延迟后,使 A 点由原来的逻辑“1”变为逻辑“0” ;再经过三级门的延迟后,A 点电平又重新回到逻辑“1” 。电路中其它各点电平也跟随变化。说明使 A 点发生一个周期的振荡,必须经过 6 级门的延迟时间。因此平均传输延迟时间为TTL 电路的 tpd 一般在 10nS40nS 之间。由于所用的 74LS00 四输入与非门的 tpd 很短,要用 7 个与非门连成环形震荡器,以便测量其周期 T。六实验报告:1.画出所有测试电路,记录

14、、整理实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2.画出实测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并从中读出各有关参数值。)t(21tpdHLpd6Tpd 至示波器(a) 传输延迟特性 (b) tpd 的测试电路图(五)8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并验证其逻辑功能。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并能用最少的逻辑门实现之。3.熟悉示波器的使用。二实验仪器及器件:1.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2.器件:四 2 输入与非门 X2, 四 2 输入异或门 74LS86X1,可预置二-八-十六进制计数器 74LS197X1。三实验预习:1.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对实验中所

15、选的组合电路写出函数式。2.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对实验中要求设计的电路,列出真值表,写出函数式,画出逻辑图,并在图上标明集成块引脚号。四实验原理: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对已给定的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其逻辑功能。步骤:(1)由给定的组合逻辑电路写函数式;(2)对函数式进行化简或变换;(3)根据最简式列真值表;(4)确认逻辑功能。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就是按照具体逻辑命题设计出最简单的组合电路。步骤:(1)根据给定事件的因果关系列出真值表;(2)由真值表写函数式;(3)对函数式进行化简或变换;9(4)画出逻辑图,并测试逻辑功能。掌握了上述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即可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设计,从而可以正确地使用被分析的电路以及设计出能满足逻辑功能和技术指标要求的电路。五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代码转换电路,输入为 4 位二进制代码输出为4 位循环码。循环码见表(一)所示。2.用逻辑开关模拟二进制代码输入,并把输出接“0-1”显示器检查电路,看电路是否正常工作。3.用集成异步下降沿触发的异步计数器 74L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