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44389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广州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课外古诗词 1、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 译文: n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首都长安,我的 心中不禁热血沸腾。 n将军领了兵符奉命出征,统率强悍的骑 兵包围了敌方龙城。 n大雪弥漫,天色昏暗,使军旗上的画案 颜色变得模糊暗淡了。呼啸的寒风夹杂 着紧急的战鼓声。 n宁愿做一个百夫长(去冲锋陷阵),也 胜过仅为一个书生。 问题:1、诗歌借一位书生从军边塞、参 加战斗的过程,要表达怎样的主题? 【主题】抒发了自己愿投 笔从戎、报效国家、立 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问题2:赏析第三联(颈联)采用的艺

2、术 手法? n第三联(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 杂鼓声”,从侧面,采用景物描写和 气氛烘托的艺术手法来描写,从视 觉和听觉的角度烘托出战斗的激烈 和悲壮。有声有色,产生了特殊的 意境美。 主题思想 月下独酌月下独酌 2、月下独酌 2、月下独酌 n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3、。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李白 月下独酌诗词大意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饮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明月相陪, 再加上我的身影,便成了三人。 明月不理解饮酒的乐趣, 影子也只能徒然伴随着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这身影吧, 要趁着这美好的春光及时享乐。 我高歌的时候,月亮伴随我徘徊, 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零乱飘动。 (我)清醒没醉时,与明月、身影一起欢乐, 喝醉之后,与明月、身影各自离散。 (让我们)永远摆脱世俗、不计得失利害的交往, 互相约定在天上相会。 花间、月下、春夜 月下独酌 环境: 以超脱、旷达的诗句

4、, 表达孤独、苦闷的心情 主题: 诗风: 洒脱飘逸、富于想象 问题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情感? n诗眼就是“独”字。诗人通过想象,用 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 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希望超脱现实 、渴望知己的企求。 问题2:谈谈你对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 的理解。 n邀月对影,千古绝句,表面看似乎真能 自得其乐,实际上却充满着无限的孤独 和凄凉。 3、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

5、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羌村三首诗句大意: n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n客人来的时候,院子里的一群鸡正在乱叫争斗 。 n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n把鸡驱赶到树上,才听到客人敲院门的声音。 n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n来的是四五个村中老人,特地来问候我长期远 行归来的。 n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n手里都拿着器具,倒出来是清浊不一的酒。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不要推辞酒味太淡薄,因为田地里的庄稼无 人耕种。 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是因为)战争还没有停止,年轻人都抓去 东边打仗了。”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我请求为父老乡亲们唱一首歌,以表示对他 们在艰难

6、之中犹对我有这种深情的惭愧。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唱完歌我仰天长叹,在座的人也都老泪纵横 了。 羌村三首(之三)简析 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时,庭院里发 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 上,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 5-8句写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 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 情礼,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 。 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 称“酒味薄”,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的艰难,反映了安 史之

7、乱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划线句题2参考答案) 尾二句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动,因而情不自 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意。但他强为欢颜,答谢作歌,“歌罢”终 不免仰天长叹。 简析 n背景: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 携酒慰问。 n主题:表达了对父老盛情的深挚 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前途命 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浮沉 的感叹。 4、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 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 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

8、铺天盖地涌来,玉垒 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 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 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 首联“万方多难”暗示怎样一种社会景象? 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万方多难”指吐蕃入侵,同时,也 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 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的景象。 首联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n颔联描述山河壮观 ,写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 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 ,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 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 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9、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 ,表达作者怎样的信念? n针对吐蕃的虎视眈眈,寄语相 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义正词严,浩气凛然,于如 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 分析尾联 n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 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 居祠庙,享后人香火! n尾联咏怀古迹,既含有对诸葛亮的 仰慕之意。又讽喻当朝昏君,同时 表明了自己的抱负:要效法诸葛亮 辅助朝廷和报国立志。 (题2参考答案) 小结: n【主题】此诗通过对登楼看景时生 发的感触进行描写,抒写诗人对国 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想报国立 志的决心。把自然景象、国家灾难 与个人情思融在一起,语壮境阔, 寄慨遥深。 5、走马

10、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你难道没有看见,走马川,雪海边,黄沙扬起茫茫一 片,一直连接到天上。 轮台到了九月狂风整夜地呼啸,走马川的石头像斗一 样大,随着风势被吹得满地乱滚。 现在匈奴牧草茂盛,军马正壮,望见金山西边,烟尘 飞扬,朝廷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的金甲在夜间也不脱下,半夜行军战

11、士兵器互相 撞击。寒风凶猛锐利,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马身上的毛挂着雪片被汗气蒸发,立刻就在马毛上凝 结成冰。在幕帐中起草檄文,砚台里的水也凝结了。 匈奴的骑兵听到汉军出征的消息应该惧怕,料想他们 不敢短兵相接来交战,我们在车师西门外伫立等待大 军报捷。 诗歌大意 内容分析: n 1-5句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 n6-14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 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n最后3句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 n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 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 主题: n诗人在诗中极力描写走马川一 带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以此来 衬托出征将士的英勇无畏,热 情歌

12、颂了将士们不畏艰险、勇 于出征的爱国精神,反映了诗 人豪迈的气概和宽阔的胸襟。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zhng 历史背景: (见书下注解)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 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 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 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 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 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 做。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被贬的原因 申述忠心 即景抒情 交代后事 紧 扣 (悲愤) 诗歌简析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

13、句?表明 了什么? n第2句“肯将衰朽惜残年” 直接抒情,表明自己凛然无 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n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实写南行途中艰苦情景,同时又是虚写。 n“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 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长安 ,云横而不见家,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 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 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 (题2参考答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 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 ,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主题 n本诗讲述了诗人获罪被贬 的原因,抒

14、发了诗人无罪遭 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感伤 情绪。结尾更加沉痛地表达 了将会客死他乡的悲愤。 7、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时世艰难,岁逢灾荒,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 兄弟们为生活所迫而流离失所,各奔东西。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战乱后田园荒芜,兄弟姐妹们辗转四处正在离别 之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形影相吊孤零零如同千里单飞的鸣雁,离开故土 而没有了根基,仿佛漫天飘飞的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共望一轮圆圆的明月,此夜之中,分别五地的我 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完全相同。 背景: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 主题:写诗人兄弟姐妹流离异

15、地的状况,抒发 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情,表现了作 者渴望家人团聚的情怀。也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痛苦。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用 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 比喻。“千里雁”一喻表现孤独感, 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表 现思乡之情。从而深化了骨肉分离而 自伤孤寂的感情。 品味“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 同。”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望月而思乡,联 想到流散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大家都在举 目遥望这勾起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 样默默垂泪吧。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 也都会是相同的。 诗人以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 月共

16、生乡愁的图景,表达思念亲人的 情感。从而收结全诗,浑朴自然,引 人共鸣。 8、雁门门太守行 李贺贺(边塞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 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 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 鼓皮,鼓声低沉。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 战到死! 主题 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边 将士高昂的士气和誓死报国 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 志报国的决心。 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 。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 ,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 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